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资料
作者:许蕴璇
中文关键词:许蕴璇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授予学位:山西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年度:2015年
摘要:晋剧著名鼓师贾炳正,生于普通的市民家庭,从小热爱晋剧打击乐,特别是司鼓艺术,经常出入于戏院和票友们组织的“闹票儿”之中,通过细心观察鼓师在不同戏中的不同签法,再加上模仿、自学和勤练,积累了不少的基础知识、技艺和对司鼓艺术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期间,父亲一次次地反对、不支持并没能让贾炳正放弃自己的这份“挚爱”,而是更努力地学习、钻练。真正的舞台上,他是个默默的学习者,可在自己用小桌子、小凳子、洋片、小锣、小铙钹、各类小人搭建的小舞台上,他俨然像个身经百战的鼓师。就是这种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追求,不仅感动了父亲,而且得到了戏院里武场师傅们的喜爱和对他技艺上的肯定。1946年,贾炳正拜王德胜为师傅,走上了正式学习晋剧打击乐的道路,通过王师傅的指导和自己不论冬夏苦练的“铁签子”功,技艺日臻进步,并开始走上舞台,给一些小戏伴奏,坐上了“九龙口”的位置。 直至1949年王师傅南下,贾炳正独自承担司鼓一职,与演员的配合伴奏上只能通过自己以往的积累和师傅的传授,以及吸收其他师傅们各自长处,摸索着为每一出戏打好鼓板,但正是这个过程,贾炳正进步了却也有些停滞不前了。没有了师傅的指正,他认为值得骄傲地“博采众长”,反而让他的司鼓技艺不规范了。在众位师傅的推荐下,贾炳正于1955年结识并拜赵廷杰(润生师傅)为师。从此,贾炳正虚心向师傅学习,纠正了自己司鼓签法不规范的问题,而且学到了师傅称“救命签子”的“梅花签法”和“翻签子”等等。对司鼓与乐队、演员的配合上的认知也逐步深入,司鼓技艺也随之成熟起来。与此同时,贾炳正遇到了让自己舞台生涯辉煌的名家——程玉英,而且这一配合就是六十年。通过与程玉英的配合以及随后为丁果仙、郑雅楼等名家司鼓,贾炳正的司鼓技艺大为精进。 就这样一步步地坚持、努力,再加上他妻子董玉琴的牺牲和付出,贾炳正在司鼓艺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为一百多部戏伴奏,得到了演员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先后花费十几年时间撰写了《晋剧打击乐》和《晋剧传统锣鼓通谱》(上、中、下)。而且他还教授学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徒弟。贾炳正希望将自己毕生所学都留给后人,能为晋剧这一地方戏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本论文从其艺术生涯方面入笔,细致讲述了贾炳正的艺术人生,并通过对其锣鼓通谱较为详细平实的解读,希望能对更多的晋剧爱好者和学习者有所帮助。此外还对贾炳正在司鼓技艺上的认识领悟做了总结叙述,以及对他在教学理念、传承技艺等方面的经验、探索等进行表述,希望对从艺学生以及艺校教学改革上有所启发。 德艺双馨,就贾炳正而言,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而是直至今日仍在践行的一种精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