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工艺
(1)材料
常丰村皮影的制作材料分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传统材料主要有:牛皮、着色颜料(红黄蓝绿白黑的石料)、清油。现在材料选薄而透明、质硬有弹性的塑料板。塑料影具材料的制作是第三代艺人王锁林改革创新的新材料,他采用塑料板制作影具,优点是省时省钱,缺点是时间长久塑料板失效,容易造成破损。

图3 雕刀
2.制作流程
王锁林老人介绍“皮影人物形体分:头、臂(大臂小臂)、手、上身、臀部、腿部、脚八节组成。皮影人物的面部可根据需要制成折叠式,因为皮影人物的头部是侧面的造型,一般的高度为1寸至8寸,宽约1.5寸”。
(1)选皮、制皮、画稿、过稿
皮影的制作程序,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接合成等八道工序,再加上手工雕刻3000余刀,皮影的制作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奇妙的过程。常丰村皮影选用小公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把选好的牛皮放在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后,用刀刮薄,每刮一次再用清水浸泡,直到第四次薄至透亮为止。然后将牛皮分解成块,用湿布包裹,加油汁推按,解除皮质的收缩性,使之平展光滑。再根据画稿描绘图样,开始镂刻。
(2)雕刻
镂刻是最难的工序,刀具有数十种,分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花口刀等,使用方法也格外讲究。平直的线条用平口刀的刀尖扎、推,曲折多变的花纹用斜口刀刻、裁,圆形花纹则需要用圆口刀去凿。在采访时,王锁林老人也拿出自己制作的工具展示,数十把刻刀及蜡版,都是自己在不断地摸索中根据工艺专门的工具,陪伴了老人几十年的时间。
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但它的制作难度却极高。一个皮影的制作要包括制皮,过稿,雕镂和上色等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图4 皮影
(3)成品保存
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常丰皮影艺术借鉴了绘画、剪纸、戏曲、音乐、雕刻等艺术,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除了繁杂的制作工艺外,常丰村皮影戏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在演出中融入了祁太秧歌,山西民歌等民间小曲小调,极受观众欢迎。在人物造型方面,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总的来说,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两种艺术成分相结合的产物,包括美术造型艺术和戏剧艺术;
二,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分别在皮影雕刻和内容创作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