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平遥弦子书 省级

平遥弦子书,又有说法叫盲人说书,俗称“瞎子说书”。据县文化志上记载和现存老艺人口述推算确定,它起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 分类:曲艺
  • 地区:平遥县
  • 批准时间:2011
清代咸丰年,在平遥民间盛行一种方言评书,代表艺人王文成(艺名斗斗),他每日活跃在闹事,手执一柄破旧折扇,坐在木凳上,给围观的听众说书。书段儿大都是一些有名的历史书目,如三国、水浒传中的片段等。王文成的评书吐字真、清晰入耳,说起来有声有色,很受老百姓欢迎,为此他便以说书为生。
历史渊源
        平遥弦子书,又有说法叫盲人说书,俗称“瞎子说书”。据县文化志上记载和现存老艺人口述推算确定,它起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咸丰年,在平遥民间盛行一种方言评书,代表艺人王文成(艺名斗斗),他每日活跃在闹事,手执一柄破旧折扇,坐在木凳上,给围观的听众说书。书段儿大都是一些有名的历史书目,如三国、水浒传中的片段等。王文成的评书吐字真、清晰入耳,说起来有声有色,很受老百姓欢迎,为此他便以说书为生。
        旧社会,因出“天花”(麻疹)或其他原因,致盲的孩子较多。为谋求生存,父母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送他们拜师学书演唱。学成后走村串乡地说唱,混一碗饭吃。最初仅仅是盲人行乞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他们把当地流传的趣闻、故事、笑话编成小书段,用人们熟悉的小曲小调,配有简单的乐器(三弦和腿板)加上地方口语化的诉说进行说唱。虽然也是说书,但由于和方言评书有说和唱的差别,又因为是盲人,所以在当时为了区别,就被人们成为“瞎子说书”,人们也叫他们“说书的”,文化人的叫法就是“盲艺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说书逐渐登入大雅之堂,成为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20世纪50年代,这种说唱形式被书面写为“平遥盲书”。
        据著名盲艺人裴芙春说,他们的这种形式和最早的方言评书的区别就是增加了三弦,以弦乐伴着说书,因此更准确的定位应该叫“弦子书”,但这种叫法并未流传开来。1992年山西省地方民间音乐、地方曲艺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三集成工作开始,平遥县文化馆馆长武献智着手整理挖掘地方民间艺术。至此,便正式将“盲人说书”称为“平遥弦子书”。
        盲艺人有个行业组织叫“三皇会”,指的是天皇、地皇、人皇。平遥的盲艺人大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做会”了。一般是在农忙时候,因为农闲时就要走村串乡说书了。“做会”是在每年不定期的时间里聚集在一起。由各片儿上的盲艺人轮流主持,负责食宿安排,先请神祭祀,然后众人一起说书,即兴编词,研讨说书和测卦技艺进行评比交流。“做会”的掌门人一般都是盲艺人中技艺精湛、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有一定召集能力的人,通过“做会”解决存在的问题,互相问候,联络感情等。“三皇会”的成立使盲艺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当时也起到了对盲艺人的保护作用,对弦子书的品质提升有很大帮助。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馆成了盲艺人的组织机构。每年的培训逐渐代替了“做会”,“做会”随之也慢慢淡化了。
        平遥弦子书,流行范围大致为山西省平遥、汾阳、介休、孝义等县。据老人们讲述,有不少盲人以说书谋生,当时只限于单人坐唱(大约明末清初时),乐器也比较简单,以三弦,曲笛为主,将一檀木腿板绑于左小腿前方,一面小钗绑于右膝盖上,右手在弹拨三弦的同时兼敲击小钗。左腿呢,则不停地带动腿板打着节拍。当时,内容只是自编一些收集到的小故事、小笑话,逐步到说唱章回小说,连本古书。随后,在实践演唱中逐渐加进了四弦、月弦,演唱者由单人扩大到4、5人,分开了生、旦、净、丑、说唱的语言也完全用平遥方言,通俗易懂。其乐器配合适当,曲调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这种说书方式常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时,或者农闲季节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而演唱,其内容如《小八义》、《大八义》、《五女兴唐传》、《刘胡兰传》、《买卖婚姻气煞人》等。
        平遥弦子书音乐旋律形成初期接近晋东南琴书和晋中民歌小调,后逐渐加入中路梆子和晋中秧歌的唱腔,当代则开始渗入流行音乐,开场曲牌有《梵王宫》、《上包头》、《抢亲》等。其说唱属板腔体,演唱中有平板、散板、念唱板、剁板等,散板节奏多用于开头,叙述情节使用平板,速度平稳。传统唱腔一般是七字句,五字腔,依字行腔方言演唱。其中说白占到70%,特点是吐字真,韵味浓。正式说书前都有一段西江月开场词或开场对子,有的是根据书段内容添加,有的和书段没有联系。
        平遥弦子书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本土乐曲、外来音乐、说唱表演长期并存并烩制成的“曲艺火锅”。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