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是山西省晋中市下辖的,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太谷、榆次接壤,西与祁县相靠,南与武乡毗邻。最低海拔987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榆社县面积1699平方千米。
作为女红文化的代表,刺绣以其变幻的针法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于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个地域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刺绣艺术,其代表有苏绣、粤绣、湘绣、蜀绣、闽绣、晋绣等不同的风格流派。
早在周代就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襮)”“素夜朱绣”则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其中唐正则指山西中南部地区。受古老文化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榆社晋绣情感率真自由,构图简洁丰满,色彩绚丽热烈,图案精美纯朴,造型夸张狂野。榆社刺绣针法多样,大致有“平针绣”、“辫绣(又称锁绣)”、“打籽绣”、“堆绣”、“盘金绣”等。题材上,多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美好主题,比如“鱼戏莲”、“鹭鸶闹莲”、“石榴生子”、“老鼠偷葡萄”等表达祈子愿望,“狮子”、“虎”、“麒麟”等动物图样富有震慑与保护的双重含义,“鹿”、“白象”、“鹤”等则代表吉祥如意等等。
榆社刺绣俗称“硬绣”,属于晋绣的一支,可以多层次叠压组合,浮雕感更强,形成了立体绣。绣品主要有民间纯手工綉花鞋垫、千层底布鞋、綉花拖鞋及各种布艺品等。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相联系,又与岁时风俗、人生礼仪、文学、绘画及宗教等文化现象相融合,具有较高的欣赏及研究价值。
图1 刺绣
(一)传承方式
榆社刺绣与南方苏绣、湘绣的历史,从中国史书上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它的成熟期与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期的唐宋时期的纺织业同步发展。明清时期是刺绣工艺的发展鼎盛时期。清朝前期,随着朝廷选秀活动深入民间,刺绣工艺也进入了相对发达的阶段。由此而带动了民间的绣艺活动走向更广泛更精湛的阶段。清朝中晚期直至民国,民众为了生计,刺绣活动频繁。时至今日,借助国家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传承,从事牵绣技艺的民众不断增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牵绣工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与多数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一样,多是依靠“口传身教”。主要表现为“亲人相传”和“师徒授艺” 两种主要的传承方式。亲人相传,民间称其为“祖传”或“家传”,是亲人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的口传身教和相互影响,一般多是长辈传承给晚辈的一种模式。牵绣技艺的传承无论是传者或受者,多以女性为主。
师徒授艺传承,也是口传身教模式,只是传承对象为拜师学艺的外姓人。为了便于学生更快更准的掌握技能,很多艺人会采取手把手的引导、实践操作的方式授艺,还会编排一些好记的顺口溜或口诀来促进技艺传授。受者对传者在牵绣的造型、构图、图案、纹饰、风格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以继承为主,少有变动与革新,这使得牵绣技艺的传承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原有的风格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在固有的传承方式基础上,榆社刺绣的传承发展又通过举办刺绣作品展览和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使这门传统工艺逐渐走向现代化、成熟化、规模化,并涌现出了一批刺绣工艺传承方面的领军人物。石俊峰就是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在她们的努力下,开办了刺绣艺术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牵绣制作者,同时,开设工厂,牵绣作品从此蜚声国内。
图2 刺绣
(二)保护措施
1.榆社刺绣工艺的非遗认定,老艺人牵绣绝技的调查整理。 2011年榆社刺绣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人石俊峰的作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收藏。
2.建立长效机制。榆社县政府,县文化艺术中心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购进原材料,建设刺绣生产基地,大力支持刺绣工艺发展。
3.举办牵绣技艺培训班,请老艺人传授经验和体会,培养年轻一代的牵绣艺人,石俊峰还远到新疆传授榆社刺绣技艺。
4.利用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推介榆社刺绣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强化群众基础。
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与蜀绣称为“软质绣”,榆社晋绣是“硬质绣”。这是因为榆社刺绣与其他绣种相比,在于它是在五层布上进行刺绣,利用多层布裱糊成硬质的各种形状,然后用力牵紧每根线,绣出各种图案。相对其它绣种来说,硬度较强、难度较大,立体感较强。
1.用料特点:
榆社刺绣面料选择十分讲究,常用纯棉布、织锦缎、蚕丝缎、麻丝缎,化纤类一般不用,布面绸缎易于保存,所绣之物也不易变形。丝线有彩色线、金丝线、银丝线、蚕丝线电脑绣线等,为了达到所绣之物形态逼真,形象生动,并不限定在常见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彩色线,而要扩大到上千种彩色线。
刺绣的制作过程一般需要糊裱、画图、裁剪、手工缝制等步骤,具体如下(以鞋垫类为例):
①纯棉白布糊裱成壁,内壁用玉米面打浆,面布用小麦粉打浆。
②用剪刀或刻刀裁料;
③画样。也可以纸上画出图样,再用透明塑料纸刻印在布面上;
④配线调色,牵绣制作;
⑤糊贴里面,熨斗熨平;
⑥锁边。对于壁画牵绣工艺制品,不锁外边不上里布。对于漏边刻绣工艺制品,则采用先绣成之后,按原绣物沿边或剪或刻出来,镶入镜框内。
2.工艺特征:
在构图、配色、绣制的过程中,创作灵感和娴熟技艺的完美配合才能达到作品的巧夺天工、自然通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致观察,动静有形。在传统的图形、模式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形象寓情于形,寓形于灵,做到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②构图布局,长期观察,掌握形态,布图得当,合乎自然,将形态各异的自然物恰当地分布到刺绣画面上。
③针法多样,变化针法突出立体感,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④疏密各异,调色配形,疏密勾勒,穿插有致,凸现阴阳变化,浓淡过渡。
⑤清秀逼真,重视视觉效果,平视、正视、侧视等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在传统晋绣的基础上,非遗传承人石俊峰自创出了“虚实绣"。采用正反两面的绣法,运用斜针、平针、散针等多种针法,使作品造型,更加生动活泼、色彩更加鲜明质朴,从而绣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且贴近生活的一件件精品,让人看起来如诗如画,爱不释手。这种以针作画,巧夺天工的绣品,堪称指尖上的芭蕾舞蹈。她的“虚实绣”,也受到业内人士的垂青。
“虚实绣”,作为民间实用和喜爱的艺术,选料和制作,独具特色,且用料讲究。做绣品,得先备好白面和玉米面打浆。在制作布骨时,也就是通常俗称的“格精"。取一块平整的木板,在上面刷上一层打浆,然后将薄棉布平整地贴沾上去,铺上三四层厚,放在太阳底下自然风干。待选好鞋样后,将“格精”揭下来,在上面铺好样品,用笔画好轮廓,用剪刀沿画线剪下来。拿纯棉的布料粘在正反面上,将选好的图案,大致画在上面,就可用彩丝线刺绣。绣好后,熨烫平整,然后锁上边绣。
图3 刺绣
3. 具体绣法:
榆社刺绣技巧,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而定。一般以平针绣、打籽绣等为主,但各种技巧又相互交融,结合使用,形成其刺绣淳朴、质美的地域风格。
(1)平绣
平绣是以平针为基础针法的绣法,它是晋绣中最主要、最常用的针绣法,具有绣面平整、线迹精细,宜于塑造各种形态的特点。运针方式,起落针都在图案纹样的轮席边缘,针角排列匀称,线迹平行,不重叠交错,纹样之间的线条,靠空出底面来表现,俗称“水路”。平针绣法丰富多样,包括齐针、搀针、抢针、套针、施针、撤和针、接针、旋针等多种针法,晋式平绣常见施于硬质地绣品,使用牵针较多,即将丝线牵紧,所成纹饰极具立体感,故晋绣亦称牵绣,也是从绣法上进行区别的。
(2)锁绣
锁绣又称“辫子股”绣,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绣法,运针方式是用针刺入前一线圈内,在前一线圈内侧起针面叠压在第二线圈上,线为环形。由于是圈锁套而成,形如锁链,故名‘锁绣"。锁绣的绣纹很像编结的辫子,故又称“辫子股”。
(3)钉金绣
钉金绣(盘金绣),这种技法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流行。钉金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钉线方法又有明线、暗线之分,明线针迹外露,暗线针迹隐藏。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民间多以马鬃或细铜丝、多股丝作线芯,外用彩色绒丝紧密绕裹而成的铁梗线。又称包梗线或鬃线儿晋绣中常见钉金绣,一是组成图形之用,二是用于阳锁纹样外形,使外部线条因金色而亮丽,多与布贴绣、剪纸绣等混用。
(4)打籽绣
打籽绣(打籽针法),即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每绣一针打一个环状小结,形成一粒“籽”。打籽绣以点组构纹样,技法上有“满地”之分,有“粗打籽”“细打籽”之别,这种绣法要求用力均匀,以保证籽的大小相同、排列均匀,以点成线进而成面。由于肌理感强,适宜绣制装饰性较强的图案,常用于表现物象形态的质感和突出表现纹样部位等。
(5)剪纸绣
“剪纸绣”是剪纸与刺绣两个传统技艺的有机结合,制作流程是先用韧性较强的纸张(以金箔、银箔、锡箔居多)剪出连续不断的图案主干和轮廓,再用各色绣线以平针技法在底图上进行刺绣,形成线面结合具有剪影式效果的图案,生动形象,别具风格。
(6)串珠绣
串珠绣也称“辑珠绣"、“珠绣",它是以珍珠、红珊瑚、宝石或其它极富装饰效果并极显珍贵的物品等为材料,用丝线缀绣品之上,使其达到耀眼夺目的效果,多应用于装饰绣品、服饰一类等。
1. 绣品用途广泛。小到农家中的枕顶、被面、绣帽、绣鞋、鞋垫、荷包、老虎头等,大到屏风、挂件等。枕顶多作为未婚女性赠送未婚夫的礼物。
2. 图案和题材多样。常绣福海无边、事事如意、莲花童子、十二生肖等图案花纹;挂件花样则既有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主题,又有千变万化的花边,加上各种吉祥文字。屏风多以山水、花鸟、禽兽景物以及万寿图为内容。
3. 绣品针工细腻,花形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作品有寿桃大屏风以及十二生肖鞋垫、梅兰竹菊大小挂件。
图4 刺绣
石俊峰,女,1973年9月生,群众,山西省榆社县人,榆社刺绣非遗传承人,长期从事刺绣创作。主要作品《鱼水情深》《福从天降》《乔家大院》等。2008-2019年分别在榆社县讲堂村、郝北村,武乡县温庄村、大西岭村等地培训妇女学刺绣。2018年至今在新疆喀什任教。在 “美丽晋中绣我美丽”刺绣大赛、晋中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等比赛中多次获奖;2019年“农行杯”晋中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刺绣工一等奖。
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喜欢拿针弄线做布贴、纳鞋垫、绣门帘。1997年,在校办企业下岗后,刺绣就成了她的主要工作。有了充足时间后,她经常帮邻居、亲友绣结婚用的鞋垫。因为绣品精致美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来找她绣结婚鞋垫、挂件的人越来越多,石俊峰坚定了走刺绣这条路的信心。2007年11月,阳光雨露工程正式启动,王俊青在榆社县南社村办起了绣艺合作社,并聘请了和顺艺术大师范素萍亲临指导。出于对刺绣的热爱,她积极参加了培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石俊峰从一百多学员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老师的赏识。在学有所成后,她先后在郝北、县城、北泉沟、讲堂、兰峪、潭村等地潜心育徒,共培训妇女500多人。2013年,她被张丽聘为指导教师,在武乡县指导了学员100多人,为农村妇女再就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平日潜心专研,在晋绣的基础上,自创了“虚实绣”。运用斜针、平针、套针、散针、雪花针等多种针法,使作品造型更加生动活泼,色彩更加鲜明质朴。她的“虚实绣”,也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成为刺绣界的新秀。2013年9月,她的作品“连年有余挂件”,荣获晋中市首届“美丽晋中,绣我美丽”土布艺刺绣大赛优秀奖 ;2014年9月,《鱼水情深》荣获第二届土布艺刺绣大赛三等奖;2015年7月,作品《双喜八角龙》荣获“爱我晋中”第二届手工技艺作品大赛三等奖;2016年11月,她参加了由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在山西大学学习了一个月;2017年7月,参加了榆州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榆社县组织的刺绣培训;她的作品《乔家大院》在晋中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3月,被新疆钱美荣大师聘请为指导教师,至今培训学员共600多人。在新疆任教期间,她也不忘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管理业务水平提升班,不断的学习,提高技艺了不少,手艺越来越熟练,作品越来越精湛。
在2019年10月的省级和市级技能大赛中,她从7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一等奖。这两次比赛中,她的徒弟张改琴也荣获省级三等奖和市级二等奖。受石俊峰的影响,张改琴也把自己周边妇女带动起来,学起了刺绣,至今张改琴成了郝北村的刺绣领头人。如今她的很多徒弟都开始带动身边的妇女做刺绣,如张翠林,杨丽红,王建林等,成为当地的刺绣带头人,帮助待业妇女实现脱贫致富。她们不仅学到了技能,还赚了不少钱。如今,出于对刺绣的热爱,石俊峰不断学习,提高技艺,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同时还带动别人完成了自我转变,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希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绵薄之力,推动榆社的“虚实绣”走向辉煌,为榆社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6月,榆社晋绣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榆社晋绣非遗传承人石俊峰的《鱼水情深》《福从天降》《乔家大院》等刺绣作品。
图5 《鱼水情深》
图6 《乔家大院》
图7 《福从天降》
暂无
黄娟
[1]姜中华,卞亚娟.山西晋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1):131-133
[2]赵悦. 移动互联时代下山西和顺牵绣民俗文化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20
[3]孟银桃.关于晋绣的文化探索与发展[J].天工,2020(02):56-57
[4]周航. 和顺回黄村文化遗产调查分析与保护利用[D].天津师范大学,2020
[5]王美萱.晋绣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J].天工,2019(12):40-41
[6]高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晋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学院“晋绣堂”艺术刺绣工作室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19):37-42
[7]丁琳.绣技“绝”在毫厘间——晋绣(武氏绣法)制作流程简介[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9(09):26-27
[8]丁琳.绣针无痕传神韵 锦心妙手现华彩[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9(09):16-17
[9]丁琳.传承古老技艺 绣制岁月流年[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9(09):18-21
[10]本刊编辑部,丁琳.方寸尺绢 魅力无限——晋绣(武氏绣法)作品赏析[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9(09):28-29
[11]梁惠娥,赵宇婷,王中杰.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艺术探析——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例[J].丝绸,2019,56(08):75-84
[12]赵晓莉.和顺牵绣艺术的解读与蜕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6):126-128
[13]郭红.晋式童帽中的晋绣艺术——以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藏品为例[J].天工,2019(05):10-13
[14]白宁 ,许磊. “晋绣”保护 借力“数字化”[N]. 山西日报,2019-02-26(013)
[15]刘明芳,邵同诚,刘淑强,吴改红,代畅,张晓芳,王鹏,郭竑宇,阴晓龙,许建萍.山西晋绣的地域艺术特征探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8,59(04):40-43
[16]沈华耀.母爱巧手 十指春风——晋式童帽主题展中母亲艺术的表达[J].美术观察,2018(07):34-35.
[17]丁琳.千年晋绣传美名 十指春风绣丹青[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8(02):16
[18]娄月. 山西和顺牵绣的艺术性探究[D].山西大学,2016
[19]王国.巧手绣出新天地[J].天工,2016(06):108-109
[20]白巧英.浅谈民间牵绣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15(10):59-60
[21]范素萍.晋绣牵绣 一枝独秀[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2(10):74
[22]张茜茜.母亲的花 民间晋绣[M].怀水艺术社,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