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文水马西铙 省级

马西铙是流传于山西省文水县马西一带的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奏时以铙为中心,钹、鼓等打击乐器陪衬,故称“马西铙”。马西铙最初于商夏、盛行于唐汉,定型于明清,现今主要用于民间社火、祭祀求雨、庙会庆典等活动,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人之和》、《吵鸡会》、《狗相咬》三部分。马西铙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风格雄浑、粗犷、古朴 、厚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祭祀祈雨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农耕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坚定的信仰和美好的追求。
  • 分类:传统音乐
  • 地区:文水县
  • 申报地区:文水县西马铙艺术研究会

  • 批准时间:2014
  • 遗产编号:II-34
历史渊源

马西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吕梁山系子夏山边,太原盆地西缘。早在夏代奴隶社会时期,文水的耕作上升到主导地位,从出土的彩陶和灰陶可鉴,这里布满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迹。夏商时期,这里树木繁茂,森林密布,野兽众多,经常出入于居民地占,骚扰人畜。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麻烦和危险。当时人们用骨、木、石等器具相击发声,予以驱赶野兽进行自我保护,久而久之,人们由乱击变成有规律的点击并把拍打节奏给予分类、定型,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铜器出现以后,人们以锣铙代之,流传至今的“嘡咣咣”乐谱就是“马西铙”的雏形。“嘡”是打锣发出的声音,“咣”是拍“铙”发出的声音,一锣一铙有节奏拍打演奏,形成“嘡咣咣”这一表演形式。“嘡咣咣”起源于祈雨,祈雨祭祀最初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到唐、元已成为一项完整的并承载着当时社会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祭祀形式,后被封建统治者定之谓“国之重事”。因此,祈雨祭祀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古代特有的一项文化活动内容,称之为“祭祀文化”。山西中部地处黄河中游,汹涌澎湃的黄河是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水自古是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夏代耕作就是当地的主导。这块古老的黄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的先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农耕生活。俗语称“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是几千年来黎民百姓心中祈求的最大愿望,然而要足食就得风调雨顺,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祈雨祭祀神灵自然就成了先祖祈求过美好生活、追求国泰民安的一种祭祀形式。

马西铙在文革期间曾一度萎缩,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当代传承人李富等人的不懈努力下,“马西铙”艺术枯枝新芽,生机盎然。特别是近年来,马西村委在县文化局的指导下,组建了“马西铙艺术团”,“马西铙”也被列入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5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