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2006年,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晋剧可以一直久唱不衰,除了它的曲调、唱词之外,背后为其伴奏的乐器也是功不可没。
作为晋商文化发源地的太谷,数百年来,民间文化一直十分丰富。看晋剧成为这里的老百姓最喜欢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唱晋剧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也成为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重要形式。这里几乎在每个村落都有或大或小或豪华或简陋的戏台。演出分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一台唱戏,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
晋剧的蓬勃兴起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晋剧的伴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厚的土壤,同时使晋剧乐器制作和经销商应运而生,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晋剧流布地区拥有众多的晋剧乐器制作作坊,还有许多懂木匠的晋剧爱好者自制乐器。在众多乐器制造小作坊中,太谷县东怀远村的“胡记乐坊”最有名气,以制作晋剧文场四大件闻名,它是首先将椰子壳应用到晋胡中的乐坊。
民国年间,“胡记乐坊”掌门人胡侯六对晋剧四大件进行了改良,使其音色更纯正清亮,成为晋剧四大件制作的“一把手”。胡侯六的儿子胡清民继承父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省晋剧乐器制作者中的佼佼者。当代传承人胡海生,以前店后厂的方式开设太谷县南河街知音乐器批零商店。
晋剧乐器在晋剧音乐的伴奏中,分为“文场”和“武场”,在文场里又有四大件地方乐器担任伴奏,它们分别是:晋胡(也称呼胡、胡芦),二股弦(也称二弦、二股子),三股弦(也称三弦、小三弦),四股弦(也称四弦)。
百年晋剧滋生出的“胡记乐坊”传承人胡侯六对晋剧四大件进行了改良,创立了胡氏晋剧四大件制作技艺,这一技艺一直以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秘方保存的形式传承着。胡清民子承父业,几经挫折而坚持不懈,甚至在做乐器时被机器锯掉一个手指也不放弃,竭尽全力传承着晋剧四大件制作技艺,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省晋剧乐器制作艺人中的知名艺人。
胡海生,第三代传承人。爷爷胡侯六和父亲胡清民都跟晋剧四大件打了一辈子交道,从出生起,胡海生的生活里就全是晋剧四大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胡海生对晋剧四大件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胡海生15岁开始随父亲学艺,并逐步承担起了胡氏晋剧四大件传承人的重任。2005年,胡海生成立了太谷县渊方乐器厂,2011年渊方乐器厂晋剧四大件传统制作技艺获得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4年获得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胡海生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胡海生的影响下,如今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加入了晋剧四大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阵营,大女儿和女婿在门店帮忙进行乐器维修,二女儿开直播进行线上销售,二女婿在厂里负责生产。
图1 晋剧四大件(一)
胡海生所持的这项制作技艺,已成为乐器制作工艺中的独门绝技。独门技艺难找传承人和晋剧的发展一样,晋剧文场四大件的发展也经过了许多曲折,市场呈现出忽冷忽热的局面,由于受文化娱乐多元化的冲击,包括晋剧在内的戏曲市场不断萎缩,晋剧文场四大件的需求量不断减少,许多传统的戏曲制作艺人不再热衷于此项营生,包括晋剧文场四大件在内的戏曲乐器制作行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
晋剧四大件制作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其制作艺人所剩无几,而此项制作技艺操作难度大、收入少、年轻一代大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该行业技术性强、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般人难以胜任,而乐器的制作要依靠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的实践体会才能掌握,不易言表,有些难以形成文字记载。面对自己的独门绝技,胡海生也在努力培养传承人,希望可以把祖辈的技艺传承下去。
(一)工艺过程
原料:
常用的制作原料:印度小叶紫檀、乌木、东非黑黄檀、血檀、黄檀、红檀、非洲花梨木、鸡翅木、柚木、枣木、椰子壳等。
图2 部分制作原料与工具
制作流程:
1.选材木材选择:选材是乐器制作的根本,选材时从木材年轮、内外成色、木材弯曲度三大方面入手,要求木材自然晾干,无骨节镂空,无虫蚁啃咬,无油漆胶水,无后加工痕迹等。
尺寸挑选:对于有些已经裁锯过的木材或者局部有问题的木材,可根据实用尺寸选取可用的部分,对于细短的边角材料也可用于加工零配件。
2.粗加工
去皮:新料在加工前必须将表皮以及表里不同色部分剔除。
下刀:依据木材纹理(特别是木材干裂位置)顺纹下刀,长料长下,短料以实用尺寸下。
裁锯:普通木料按照常用(3cm 4cm 5cm 6cm 8cm)尺寸锯成板材即可,高档木材要依据实际尺寸锯开。
3.细加工
画线走线:长板材要拿墨斗打好切线,短板材直接用木工铅笔画好,根据画线将板材锯成方料;根据不同的乐器将方料锯出轮廓。
棱角处理:将锯出轮廓的木料进行棱角打磨,大棱角需要劈砍凿(分别实用劈斧、砍刀、凿子)至棱角圆润齐平,再以木工锉打磨,小棱角直接用木工锉打磨。
4.固型
熏烤成型:大部分木材受南北方气候影响会出现干裂变形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木材做成样后进行熏烤处理,大件会通过压架固定后在熏房熏烤7-15天,小件可直接用绳索固定后在烤炉上熏烤1-2天。
上架固型:熏烤后的乐器会直接固定在固型架上继续放置3-5天,固型架要放置在阴凉密闭的环境。
5.粘接
榫卯上胶:在乐器榫卯处满面涂抹水胶,要保证胶足而不溢。
接缝上胶:在每一处接缝面上涂抹水胶,胶水涂抹要均匀,保证接缝齐平。
接缝加固:部分乐器接缝处涂抹胶水后仍需补暗钉加固,或是打孔补胶嵌棍。
6.打磨:乐器打磨分为4道工序,先用180目砂纸打磨至表面成网格状,再用240目砂纸打磨至成同方向顺纹状,接着用600目砂纸打磨至表面无明显擦痕,最后用1000目砂纸打磨至表面光滑发亮。特别要注意接缝处打磨要不漏胶缝。
7.镶嵌:镶嵌多为骨制品镶嵌,部分为贝壳镶嵌。镶嵌是画龙点睛之笔,精致的镶嵌品直接让整个木料充满生气。
8.抛光:抛光是对打磨工的成绩打分,越是打磨的光滑,抛光出来的效果越好。抛光分为粗抛和细抛,最后还需要人工实用纯棉布快速擦拭。
9.油漆:油漆可以很好的保护木料不被外在环境影响。部分乐器在油漆前需要补腻子至表面平整,接着会涂抹色精或是着色剂,通常需要2-3次补色保证颜色统一且不露底,最后要5-8次的表面亮漆处理。
10.组装:待乐器所有配件都完成后,需要将乐器的各个零件组装搭配。不同乐器组装顺序和手法不同,通常包括验琴轴、装琴筒、绑琴码琴钩、穿琴弦等。
11.调音:音色调整是乐器生产的重中之重,每个配件都影响着乐器的音色。调音分为音色调整、音量调整和共鸣处理。
(二)工艺参数、工艺配方
晋胡、二弦、三弦、四弦是晋剧的文场四大伴奏乐器,这四大件是晋剧的音乐之魂,缺一不可,晋剧的原发地太谷也保留了晋剧四大件的传统制作技艺。
1.晋胡:晋剧主弦,亦名葫芦子、呼胡,由琴杆、弦轴、音壳、腰码、底码、琴弦、底座组成,音色丰厚和平,属中音乐器。琴筒用椰子壳,比板胡壳大,状如鸡心,口面直径约12-14厘米,壳子上粘一块桐木板。主杆以硬木质制作,长76厘米,琴杆中部位置安有木制或骨制的千斤,又称腰码,下码置于桐木面上端六分之五处。琴杆的上部安有两个琴弦轴,用来调整琴弦张力。弓子弓杆用硬木制,弓长约87厘米,上系马尾。马尾竹弓,音质柔和,酷似男中音声腔。
图3 晋胡
2.二弦:晋剧高音弦乐,由琴杆、弦轴、音筒、腰码、底码、琴弦、底座组成,音色高亢、明亮,属高音加花色彩性乐器。其型制用材除琴筒和中码千斤外和晋胡基本相同,但二弦尺寸比晋胡短小,琴杆长约52.5厘米,弓子和晋胡弓相同。二弦是众剧种中独有的一种拉弦乐器,它更能表现晋剧的特殊风味。
图4 二弦
3.三弦:晋剧中音,弹拨乐器,由琴杆、弦轴、琴鼓、腰码、底码、琴弦、底座组成,属晋剧节奏性乐器。琴杆一般长八十厘米左右,壳体为圆角长方体,厚约60毫米左右,面板上以琴码压住三根弦。
图5 三弦
4.四弦:晋剧高弹拨乐器,由琴杆、弦轴、琴箱、拉弦板、琴弦、底座组成,属晋剧加花为主的节奏性乐器。四弦四个轴四条弦,内外各两条弦,每两根弦为同度音。
图6 四弦
太谷胡氏晋剧文场四大件制作工艺复杂而独特,完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是其它同类生产难以比拟的,且难以为现代生产技术所替代。制作的尺寸规格并没有一个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标准习俗,而乐器的形制大小毫厘之间就会影响乐器所发出的音色和音调,制作过程中的音色调整全靠手敲、耳听,全凭感觉和经验,选料讲究、制作工序繁杂,难度较大。在晋剧演奏乐器的选择上,沿袭了蒲剧中配制的乐器,但又区别于蒲剧中所使用的乐器。
晋剧四大件的叫法各不相同,晋胡叫音壳,二弦叫音筒,三弦叫琴鼓,四弦叫琴箱,名如其状且都用桐木。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晋胡的音壳,之所以叫壳,是因为它的原材料就是椰子壳,椰子壳硬度也好,发音也好。四大件起核心作用的主奏乐器是晋胡,在晋剧曲牌演奏时,晋胡拉出旋律,二弦、三弦、四弦配合伴奏。老一辈艺人称晋剧四大件乐器为 “皮”、“筋”、“骨头”、“肉”,三股弦为“皮”,二股弦为“筋”,四股弦为“骨头”,晋胡为“肉”。另有“呼胡立杆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补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调子”之说,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晋剧四大件的作用。
图7 晋剧四大件(二)
晋剧文场四大件在演奏过程中各有特色,晋胡的柔和,二弦的清亮,三弦的豪放,四弦的跳脱,几种音质各异风格有别的乐器演奏出的是山西地方大戏,尤其与晋剧里那高亢热烈、韵味独具的戏曲旋律,形成了自然的配器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唱腔伴奏及曲牌演奏任务。
2005年,胡海生成立了太谷县渊方乐器厂,坐落于太谷县东关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员工20余名,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晋剧四大件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晋剧四大件及附属配件、戏剧使用武场铜器、祁太秧歌表演使用道具等。基于晋剧艺术的不断发展,本厂业务扩展迅速,现已辐射至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市,在晋剧乐器市场,具有很大影响力,并与山西省晋剧院、太原市实验晋剧团等晋剧表演艺术团长期合作。厂长胡海生致力于将晋剧乐器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在乐器选料、下料、成型、打磨、抛光、组装、验收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专人负责。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吸取前人的经验,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良,加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太谷县渊方乐器厂制作的乐器质量优秀,音色精准,经济适用且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图9 知音琴行店面
2012年胡海生成立知音琴行,地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太洛东路113号。琴行加入了晋剧表演所需的音箱、话筒、新式服装,并针对当下社会的形式,新进了包括电子鼓、吉他、非洲鼓等当下流行的乐器,知音琴行也成为了周边地区中货品最全的乐器店。
图10 知音琴行店内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为了跟上新时代的步伐,2015年,太谷县渊方乐器厂开始着手设计制作晋剧迷你四大件,在保证外观、音质音色的基础上,提高了晋剧四大件的观赏、收藏价值。2018年5月,该厂设计制作的晋剧迷你四大件被送至美国纽约参加展示,提高了晋剧四大件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图11 晋剧迷你四大件展示
为了让乐器更好地为演奏者服务,胡海生经常听取专业演奏家以及身边票友们的意见和建议。著名晋胡演奏家岳永明和胡海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探讨晋剧剧种的特色,根据地域特点推敲四大件的细节,接受西方乐器的优点,不断进行艺术加工与改进,从而生产出更完美的晋剧四大件。
1.2011年1月,太谷渊方乐器厂晋剧四大件传统制作技艺获得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2014年5月,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获得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胡海生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3.2020年9月,由胡海生指导制作的作品《聆听晋韵》荣获山西晋中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二等奖。
图12 知音琴行店内荣耀证书展示
1.民国年间,胡侯六始创“胡记乐坊”。胡记乐坊成立初期,正直国内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山西境内的晋绥革命根据地、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使诸多戏曲班社在经历了战争的动荡后逐渐恢复元气,胡记乐坊却不愠不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梆子戏再一次步入辉煌期。众多乐器制作小作坊相继成立,已经拥有一定知名度的胡记乐坊针对当时梆子戏地域性的特色,对晋剧四大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赢得了众多戏曲班社及当地群众的好评,在当地可谓是小有名气。
2.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清民开设“清民琴行”,主营晋剧四大件及晋剧表演所用道具乐器。
3.2005年,胡海生成立了太谷县渊方乐器厂。
4.2011年1月,梆子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获得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5.2012年,胡海生成立“知音琴行”店面,地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太洛东路113号,经营范围包括加工零售乐器。
6.2014年5月,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获得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7.2015年,胡海生和女婿小苏着手设计制作晋剧迷你四大件,提高了晋剧四大件的收藏价值。
8.2018年5月,太谷渊方乐器厂设计制作的晋剧迷你四大件被送至美国纽约参加展示。
9.2018年知音琴行在太谷县网络评选大赛中获得“人气商家”称号。
10.2020年胡海生带着女婿小苏参加了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荣获二等奖。
11.2020年胡海生筹备建设晋剧文场四大件非遗展览馆,初步布展完成。展览馆一楼是不同年代的晋剧四大件乐器藏品,以及制作这些乐器所用过的大大小小的工具。
图1 胡侯六照片
图2 胡清民照片
图3 胡清民及乐器厂同事
图4 胡海生照片
图5 胡海生一寸照
图6 胡海生精心制作乐器(去皮)
图7 胡海生精心制作乐器(裁锯)
图8 胡海生精心制作乐器(抛光)
图9 胡海生精心制作乐器(调音)
图10 胡海生在店内调音
图11 胡海生为晋剧一级琴师韩全鸿调试乐器
图12 全国政协领导视察非遗工作
图13 省领导参观非遗展示
图14 牛巧珍老师在店内试琴
图15 胡海生指导女婿小苏制作乐器(一)
图16 胡海生指导女婿小苏制作乐器(二)
图17 胡海生女婿小苏在非遗购物节展示乐器
图18 胡海生家人与晋剧四大件合影
图19 太谷渊方乐器厂立信示范单位证书
图20 2011年“梆子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图21 2014年“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图22 2018年太谷县网络评选“人气商家”证书
图23 2020年首届非遗文化旅游创意作品大赛二等奖证书
图24 知音琴行店内证书展示
图25 知音琴行外景(一)
图26 知音琴行外景(二)
图27 知音琴行招牌
图28 知音琴行店内(一)
图29 知音琴行店内(二)
图30 店内产品展示
图31 晋胡
图32 老红木晋胡
图33 红檀木二弦
图34 枣木二弦
图35 虎皮檀木三弦
图36 虎皮檀木三弦细节
图37 枣木四弦
图38 枣木四弦细节
图39 晋剧迷你四大件在非遗购物节展示
图40 晋剧爱好者演奏晋剧四大件
姚锡娟
[1]戎玉文.《晋剧文场四大件历史概述及定弦特色》[N],艺海,2018.05.15.
[2]苗苗.《山西省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N],西藏民族大学,2016.06.01.
[3]微信公众号.晋中市博物馆 | 听我讲非遗|传统乐器制作技艺[EB/OL].
https://mp.weixin.qq.com/s/fnXcF2ZuFmQTwOxEGOXjHA 2020-08-14.
[4]微信公众号.太谷融媒体中心 |【走近太谷——守艺人】晋弦 晋韵(上)——走近晋剧四大件乐器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胡海生[EB/OL].
https://mp.weixin.qq.com/s/LAH2xyKyU-Vvip_29xW4_w 2020-09-29.
[5]微信公众号.太谷融媒体中心 | 匠心巧手传晋韵[EB/OL].
https://mp.weixin.qq.com/s/QjTdPLzrZcYrYTUqscHhnw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