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传统乐器制作技艺 省级

晋剧作为山西省代表剧种,其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晋剧的发展过程中,固然离不开晋剧传统乐队,俗称场面。
  • 分类:传统技艺
  • 地区:太谷区
  • 申报地区:太谷县渊方乐器厂

  • 批准时间:2014
  • 遗产编号:Ⅷ-100
而晋剧的传统演奏乐器——晋剧文场四大件,是晋剧的音乐之魂,晋剧的原发地太谷县保留了晋剧四大件的传统制作技艺,其中胡氏晋剧文场四大件制作技艺最为著名。传承人胡海生成立的太谷渊方乐器厂围绕“最有代表性的晋中声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晋剧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技艺),结合晋中旅游文化特色和现代时尚科技制作而成。
历史渊源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2006年,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晋剧可以一直久唱不衰,除了它的曲调、唱词之外,背后为其伴奏的乐器也是功不可没。          

      作为晋商文化发源地的太谷,数百年来,民间文化一直十分丰富。看晋剧成为这里的老百姓最喜欢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唱晋剧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也成为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重要形式。这里几乎在每个村落都有或大或小或豪华或简陋的戏台。演出分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一台唱戏,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

      晋剧的蓬勃兴起和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晋剧的伴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厚的土壤,同时使晋剧乐器制作和经销商应运而生,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晋剧流布地区拥有众多的晋剧乐器制作作坊,还有许多懂木匠的晋剧爱好者自制乐器。在众多乐器制造小作坊中,太谷县东怀远村的“胡记乐坊”最有名气,以制作晋剧文场四大件闻名,它是首先将椰子壳应用到晋胡中的乐坊。

      民国年间,“胡记乐坊”掌门人胡侯六对晋剧四大件进行了改良,使其音色更纯正清亮,成为晋剧四大件制作的“一把手”。胡侯六的儿子胡清民继承父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省晋剧乐器制作者中的佼佼者。当代传承人胡海生,以前店后厂的方式开设太谷县南河街知音乐器批零商店。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