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元音琴社成立于1920年,是中国三千年琴史在山西这方土地上最生动的呈现。琴社创立,命名“元音”,元——始也、善之长也。社名“元音”,正有崇雅黜俗、审音正乐之意。时由诸多琴界巨擘参与其中,如九嶷派杨时百,著名琴人彭祉卿,川派大师顾卓群、顾梅羹,以及王梅岩、沈伯重、杨友三等多位先生。可以说,元音琴社成立时之民国琴人,是20世纪中国琴坛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存在,当时,孙森、招鉴芬、李冠亭、顾卓群主盟元音琴社,以体育会为社址。孙森书写社名于社馆额上。数位琴家,或萍水相逢、或声名早慕,旧雨新知一时云集,以琴会友,流水知音,心神契合、许心莫逆。数月之后,当时的阎锡山政府考虑振兴雅乐,顾卓群与张芹荪联袂推荐吉安彭祉卿、浏阳杨友三、杭县沈伯重、西蜀顾梅羮。四位琴家由长沙相偕来晋,济济一堂。于是育才馆设“雅乐班”,有志复古者,争先恐后,投馆肄习,之后,又于国民师范学校设“雅乐研进社”。而彭、杨、沈、顾四位琴家各出所学,撰述讲义,分门别类,详密周备,并剖源流、析派别、授指法、度新曲。那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正声霞蔚,古音琅琅,三晋乐风,为之一正。
2003年,在古琴被列为世界非遗项目之年,在李庆中、南林旺、冯翠英等先生的大力推动下,琴社开始恢复活动;
2009年,在广大山西琴人的鼎力支持下,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3年,时逢谷雨之际,元音琴社正式复社。
时至今日,元音琴社已发展太原、榆次、交城、原平、忻州、朔州等多家分社,特别是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和欧洲德国都设有分社,琴人、琴友遍及海内外。并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卓有成绩的琴学传人,首开在山西专门音乐院校开设古琴专业的先河,琴社琴师在其任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琴社发展的近十几年来,已形成了较大社会影响,组织大小古琴公益演出170余场。而古琴界多位抚琴名家,斫琴大家任琴社之荣誉社长,如斫琴与抚琴兼善的王鹏先生,2008年奥运会上一琴倾世界的陈雷激先生,中国琴会秘书长张子盛先生等。为琴社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帮助。2016年8月28日,我们在山西大剧院组织了“百年琴韵——山西元音琴社纪念音乐会”公益演出,展现了古琴音乐从“琴圣”师旷,到民国山西众多琴人、再到如今山西古琴蓬勃发展的音乐画卷。陈雷激先生、元音琴社初创时顾氏琴艺第五代传人——顾永祥先生到场助兴演奏,到场1200余名观众欣赏了这场音乐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现在,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已成为古琴技艺推广的重要团体之一,有负责研究院日常活动的工作人员,组织架构为:院长:陈洁君;常务副院长:冯翠英;秘书长:汪琴;副秘书长:刘晓云、马林芝。琴师张志红、王启龙等人作为指导,扶正古琴技艺传承,发扬古琴曲目创新。2023年,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即将迎来复社十周年庆典,祝福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蓬勃发展,一琴世界浸轩辕。
图1 元音牌匾
图2 元音琴社在1920年时,主要成员雅集图
图3 2013年谷雨元音复社合影
元音琴社建社,值世道之乱离,思治世之清平。爱有当道阎君,谋兴雅乐。先是(民国七年,1918),有江东布衣孙森者,以研画理而识南海招鉴芬(学庵),以论诗艺而识北平傅侠仙(雯绮),而招、傅二君者,固琴学之翘楚,雅乐之牙旷也。学庵尝习琴于西蜀顾敏卿,而顾氏一门琴艺皆佳。至是,学庵乃极称西蜀顾卓群(荦)之琴技。于是言之当道,欲聘顾君来晋,且立琴社,以提倡三晋琴学,并以顾君为琴社主讲。斯时也,当道设洗心社",顾君并兼自省堂鼓琴。民国九年(1920)仲春,琴社创立,命名“元音”,夫元者,始也、善之长也。社名“元音”,其崇雅黜俗、审音正乐之意至乎明矣。当此之时,孙森、招鉴芬、李冠亭、顾卓群主盟元音琴社,以体育会为社址,而森书社名于其额,数君者,或萍水相逢、或声名早慕,旧雨新知一时云集,以琴会友,流水知音,遂而心神契合、许心莫逆。次年,当道思振雅乐,顾君卓群与张君芹荪(鸿藻)联袂推荐吉安彭祉卿(庆寿)、浏阳杨友三(树森)、杭县沈伯重(增厚)、西蜀顾梅羹(焘)入晋传琴。梅羹者,顾君兄子也。四君由长沙相偕来晋,济济一堂。干是育才馆设雅乐班,有志复古者,争先恐后,投馆肄习。又于国民师范学校设雅乐研进社。而彭杨沈顾四君乃各出所学,撰述讲义,分门别类,详密周备,并剖源流、析派别、授指法、度新曲。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正声霞蔚,古音琅琅,三晋乐风,为之一正。各地琴家躬赴三晋琴会者甚众,其中最著者,则为九嶷山人杨时百,九疑之赴晋参会并执教山西时在民国十一年(1922)夏“。彼时也,九疑寓居山西教育厅莳薰精舍半载有余,其时也,彭君祉卿复从之学琴,受其指法(民国五年,彭杨同处湖南,彭尝从之学琴)。九嶷授彭君《渔歌》、《渔樵》、《普庵》诸操,指法苍老挺劲,迥异于彭君家传诸曲。其后,九嶷每会必令彭君再鼓《渔歌》,于是彭君渐得青蓝冰水之誉,“彭渔歌”之名,遍天下矣。
民国时期之元音琴社,匪特传琴、授艺,于制琴、琴学理论方面创获亦夥。江东布衣孙森精研造琴之理,于民国九年(1920)至十二年聘五台琴工方进升,二人联袂制琴,三年间,斫琴二百余张、制瑟十数张,社中同仁,皆以得孙氏之琴瑟为快事,故孙氏所斫之琴瑟散诸全国各地,甚且流诸海外者亦众。又有虞和钦者,时任山西教育厅厅长,民国十一年七月杨时百入晋传琴,下榻之“莳薰精舍”即虞和钦之寓所也。虞氏既从九嶷习琴,亦躬行斫琴之事,喜创制新式,斫琴百余张,琴背多刻“虞韶”二字。彼时也,虞氏常携自斫瑶琴参加元音琴社雅集。琴学理论方面,彭祉卿于民国十年撰成《琴学概要》首、上、下三篇(由山西师范学校雅乐科石印发行),论析指法、琴律至为详悉。顾卓群于民国十一年著成《元音琴谱》,实业厅长赵炳麟(竹垣)为之序。顾梅羹则撰有《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及《中国音乐史讲义》。彭祉卿、张芹荪、顾梅羹等并编著《雅乐集》,厘定宫商,堪为研习古乐者之圭臬。
方元音琴社盛时,元音琴人雅集、交往频繁,据赵炳麟《柏岩怀旧诗话》载,赵炳麟三子成武结婚,张芹荪、彭祉卿等参用《御纂<诗经>乐谱》为奏《螽斯》、《麟趾》两章。而杨时百所奏《渔歌》、《潇湘水云》诸操,令人一往情深,奏《扎子读<周易>》,则仿佛见孔子为山东口音。赵炳麟之子、媳皆从顾卓群习琴。且赵炳麟与善于斫琴的教育厅长虞和钦结成亲家。江东布衣孙森植牡丹于陆军审判处之东园,每逢牡丹盛开时,集诗友琴友,载酒赏花、琴声、诗声交作,雅韵浓郁。今赵炳麟集中存《张芹荪在东园赏牡丹以诗见示,依韵和之》,中有“我读琼章亦破颜,万花争艳百花间”之句。元音琴人中,江东布衣曾为赵炳麟子监造古琴,而虞和钦亦曾为赵炳麟修理旧琴,赵炳麟曾与杨时百相约在茅棚弹琴,凡此诸事,皆可于《赵柏岩集》中见之,管中窥豹,亦可见赵氏所云“中国此时琴学之盛,当推晋阳”实非虚语。
山西育才馆所设之雅乐班三年有成,彭杨沈顾诸君功成而去。雅乐班与元音琴社,名虽为二,实则一体,在私为元音琴社,在公为育才馆雅乐班,其主要参与者则一也。至于国民师范学校雅乐研进社,则以顾梅羹为骨干教师也。
日暮途远,世事难期,自彭杨沈顾去后,招君鉴芬、顾君卓群顷亦南旋,太原元音琴社人才凋零,不复昔日之盛,唯孙森、荣甲三(鸿胪)、冯运青尚为当年琴社成员,余者皆后学晚辈也。社中有吴季宏者,乃画家吴西侨之子,未至成立而遽赴玉楼之召,芝兰早凋,斯尤可痛心者矣!
有王聚魁(字梅岩)者,尝于育才馆雅乐部习琴,师从杨时百、彭祉卿诸琴家。民国十三年(1924)后,曾授琴于国民师范,且编有《琴学常识》讲义及《琴谱》,是以历年国师学子多有习琴者。王君,固为元音琴社之一脉孤缕也。
又有程继元者,亦为国师学子,尝从王聚魁习琴。民国二十三年(1934)程君授琴于李庆天。而李君之弟,彼时虽年甫十余岁,闻雅乐而动情,听流水而知音,若《普庵》诸操,则耳熟能详。其爱琴之心、学琴之志,已兆于斯。其后,庆夭年未而立而夭。其弟复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习琴于国师学生高寿田,且当年即于太原电台演播数次。同学者,有张亮垣君,张君所用之琴即江东布衣孙森所监造者,此琴体制颇大。李君之弟赴太原电台演奏所用之琴即张君之器也。李君之弟,即民国以来山西省硕果仅存之著名古琴演奏家李庆中先生也。彼时李先生供职于太原邮局,同人乃因李先生习琴,时或提及元音琴社前辈琴人南海布衣招鉴芬(学庵)也。盖因学庵先生,亦尝供职于太原邮局,且以“邮亭老卒”自号也。
鼎革后,李庆中先生供职于晋南,1959年重返太原。还太原后,购得古琴名家唱片十余张,乃反复聆听,日夕思维,始悟琴乐韵味。六十年代,李先生尝驰书京华,问学于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查先生多次复信,李先生受益良多。1961年,李先生调至文水工作,直至1984年退休。退休后,李先生屡思重理琴业,惜乎冰丝老化,不堪弹拨,无计换弦,操缦乏术。1988年6月,有旧日国师学生,而荣居商业部副部长之位者,托人于上海为李先生购得琴弦,彼时李先生虽患眼疾,目力极差,然销铄精胆,鼓琴不辍,终于习熟琴曲十余首。当此时,山右名流张颔(古文字学家)、林鹏(书法家)尝亲赴文水,聆听李先生鼓琴。1993年,赵沨(音乐家)老人亦赴文水聆琴,李先生为鼓《鸥鹭忘机》,宾主并摄影留念。
1994年,李先生眼疾痊愈,目力渐佳,然体力日衰,痛三晋雅乐之崩沦,思延续之一脉。遂而广发传单、义授绝艺,其后,好琴之士十余人赴文水马东村从李先生习琴,然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学而成器者,三四人而已。
有太原南林旺(号空谷闲人)者,生于鼎革之后(1960),而自幼雅爱古琴,独慨师从无门、精进维艰。他尝于旧书摊上购得一册《怎样弹好古琴》的小书,回家后仔细阅读、反复揣摩,对古琴有了初步认识。每见人谈论古琴,不论识与不识,他必驻足谛听,甚至请见过古琴演奏的人为他模仿演奏者的神态、指法。彼时,南林旺尚不能区辨古琴音质之优劣,无论何时何地,一旦遇到自己较为心仪之古琴,便努力筹资购买,数年下来,家中陈琴不少,但精品无几。每于古旧书肆见到琴学著作,则不问年代远近、著者存殁,一律购置,数年下来,家中琴学文献山积林萃,见者称叹。南林旺素怀雅趣,善于自学,在长期的磨练、自习中,他逐渐掌握了古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琴学造诣,能鼓《关山月》、《凤求凰》、《阳关三叠》、《秋江夜泊》诸操。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林旺迢递千里,负笈江苏扬州、师事广陵派第十一代传人、著名古琴家梅曰强先生,梅先生字南移,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曾先后师从汪建候、夏一峰、赵云青、胥桐华、刘少椿等五位古琴名家。其琴艺深得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先生真传。梅先生既得名师真传,复能融合众长,在五十多年的演奏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交茂”的演奏风格,他对古琴弾奏中“吟、猱、绰、注”的运用以及古琴与人体健康关系等问题均有独到、深邃的见解。三十年前,古琴在中国尚属罕见,习琴之人更是少之又少,南林旺千里寻帅,令梅先生颇为感动,得以亲炙梅先生,凭借先前基础。加以昼夜苦修,南林旺琴艺提升极快。2000年后,南林旺复师从山西琴家李庆中先生学琴,李先生一生坎壈,坚卓廉正,暮年心事,唯望传法得人,雅乐再振。南林旺执着、刻苦的求学精神,使李先生倍感欣慰,尽管年事已高,李先生犹孜孜不倦地授琴于南林旺,多少次,年迈的李先生在与南林旺对鼓时,不自觉地沉沉睡去,每逢此时,南林旺常因感念师恩,潸然泪下,而努力学琴之意志亦更为坚定。李庆中先生的古琴演奏,其特点是:琴曲节奏跌宕起伏、操缦指法遒劲有力、猱多用“落指猱”、右手食指的“抹”多以“侧锋人弦、挑时指法灵活,不以“龙睛凤眼”为限。2007年,经友人张玉新(者名斫琴师)介绍,南林旺远走津门,师从著名古琴家张子盛先生习琴,张子盛早年师从律门九嶷派著名琴家高仲钧先生习琴,后得刘丽、吴文光、龚一、李祥霆等诸多海内方家指画、点拨,且尝问道于梅曰强、李允中等琴界前辈,以九嶷派、虞山吴派为基,逐渐形成“运指华美、取音纯净、注重以心取韵、心韵合一”的演奏风格,从而享誉琴坛。得以师从张子盛生生,使得南林旺的琴技得到进一步提高,张先生不仅亲授南林旺数支难度较高的大型琴曲,且细致地为南林旺整理指法,进一步使南林旺的古琴演奏规范化、高雅化使其指法更加华美、取音更加纯净、心韵更加和谐。尤可述者,在从师张子盛期间,南林旺与忻州琴人张晓鹏相识,张晓鹏亦为张子盛先生高足弟子,南张两人在远离三晋的津门得遇同乡,倍感亲切。张晓鹏为人谦和而严谨,诙谐且有豪侠之气,兼以天资颖悟,习琴极其刻苦,故亦颇得张子盛先生真传。南张二人在津门学琴期间,抵足而眠,昼夜研习琴理,遂结莫逆之契。数年后,南林旺主持成立山西省元音古琴研究院并重振山西元音琴社,张晓鹏均为主要协助者、参与者。南林旺求学南北,数遇名师,遂将南音之婉秀娟丽与北音之清刚苍劲融为一体,于刚强中蕴圆润,于袅娜中含方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古琴演奏风格。
2009年,在三晋琴人的共同努力下,由南林旺先生主持成立山西省元音古琴研究院。
2013年,时逢谷雨,山西省元音琴社正式复社,一致推举九十高龄的李庆中先生担任会长。如今的元音琴社,社员已逾五百,社中主要成员南林旺、冯翠英、张晓鹏、赵阳、王启龙、朱美丽、朱建华、刘小冈、张志红等多次代表元音琴社参加国内外重要演出。琴社每周举行小型雅集一次,称周集;毎月举行大型雅集一次,称月集。雅集之日,济济一堂,腾蛟起凤,各献绝艺。
琴社目前位于长风西街南波湾中(19号楼1单元19层1902室),前望山西省大剧院、山西美术馆、图书馆等太原十大建筑群,左揽太原母亲河——汾河,毗邻风物极佳的汾河公园,视野开阔,怡人心灵,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琴社内有300平米,有琴室、茶室、国学培训室、古筝课室等,还有专业的多功能演奏厅,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师资专业,集琴学培训、古琴雅集、专场演出多功能于一体。
目前,元音古琴艺术有一定的传承人及一定规模的传承群体,曾在琴社就学和接触的琴人达5000余人,其核心内容包括琴学理论与琴谱、琴乐的大部分均得到保留和继承,有着一定的传承和发展能力。
(传承脉络并延续至当代主要传承人)
顾卓群、顾梅羮
↓
王聚魁
↓
程继元
↓
李庆天
↓
李庆中
↓
南林旺
↓
王启龙、张志红
(当代主要传承人或传承群体)
李庆中(1924——2020)
↓
南林旺(1960——2015)
↓
王启龙(1981——) 张志红(1966——)
山西元音琴社古琴艺术,在于其博采众长,因创立时,即有全国多流派名家汇聚于此。特别是民国时期之元音琴社,不仅传琴、授艺,于制琴、琴学理论方面创获亦多。“江东布衣”孙森精研造琴,于民国九年(1920)至十二年(1923)
共斫琴二百余张、制瑟十数张,社中同仁,皆以得孙氏之琴瑟为快事,故孙氏所斫之琴瑟散诸全国各地,甚且流诸海外者亦众。还有虞和钦,时任山西教育厅厅长,民国十一年(1922)七月“九嶷山人”杨时百入晋传琴,寓居之“莳薰精舍”即虞和钦之寓所也。虞和钦既从杨时百习琴,亦躬行斫琴之事,喜创制新式,斫琴百余张,琴背多刻“虞韶”二字。
元音琴师李庆中作为当代复社后的核心琴师,古琴演奏具有琴曲节奏跌宕起伏、操缦指法遒劲有力、猱多用“落指猱”、右手食指的“抹”多以“侧锋人弦、挑时指法灵活,不以“龙睛凤眼”为限的艺术特点。
1.李庆中(1924——2020)
生于清源县(今山西清徐县,1952年与徐沟县合并),家境贫寒,其父凭借天赋与努力,考入孔祥熙创办的铭贤学堂,后入山西大学堂西斋攻读采矿专业。
图7 李庆中先生2006年在文水家中抚琴(南林旺摄)
先生之兄李庆天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喜好古乐,尤擅古琴,不幸早卒。先生踵从贤兄之后,研习古琴。明清以来,山西罕见琴人。1921年,阎锡山有意重建传统,在育才馆及国民师范学校开设雅乐专修科,邀请九嶷派宗师杨时百弟子彭祉卿及川派新秀顾梅羹来山西传琴,一同赴晋教学者还有顾卓卿、沈伯重、杨友三等人,皆为一时名胜。后来,杨时百本人亦来太原授课半年。彭、顾诸人在晋讲学两年,编撰曲谱讲义,成立元音琴社,此为三晋琴学之肇端。1924年后,大师风流云散,后继者有王聚魁(字梅岩)、程继元、高寿田。王梅岩是国师雅乐专修科毕业生,编有《琴学常识》讲义及琴谱,影响最大。高寿田亦国师学生,1946年在太原成立唐风琴社,李庆中曾入社学琴。后来购得古琴名家唱片十余张,反复聆听,认真揣摩,琴艺日渐提高。又向北京琴家査阜西先生书信请教,辨析疑难,琴艺突飞猛进。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十分困顿艰难,但所藏两张古琴,却因为垫在床下作了床板,得以幸存。
琴为雅事,但风雅终是人间事,便免不了人世间的逆风恶浪,雨打风吹。古人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不仅仅是不能闻达扬名,更多的是一生坎坷,心志难伸,情怀难酬。这样的寂寞,自古皆然,人人难逃,遭逢的又岂止是圣贤?李庆中,非圣非贤,功名无足取,事业无所立,一介布衣而已,普通之至。少时家境安泰,得以涉足艺术之域,喜音乐,无论中西,皆能吹拉操弹,爱绘画,人物风景,皆能下手成绘,栩栩如生。又信奉宗教,相信与人为善,善为乐本。这样的人生基础,如能遭逢盛世,无论从事何等职业,终不失为一爱美从善之人,生活平淡而从容,或许不能功名腾达,但却不失雅致风情。然而世事从不如人意。先是父亲因为吸食鸦片意志消沉,最终投告无门,死于南京。继而兄长病逝,母亲发疯,亲戚友朋先后弃世,自己则身如转蓬,漂泊无定,自太原而临汾、永济、汾阳,最终发配文水小城,又因耿直强项,得罪小人,被假以革命之崇高名义,打成现行反革命。老母随行而身亡,掘土坑草草下葬。被批斗,遭毒打,曾经的宗教信仰荡然无存,口中念叨的是“宗教不过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当年珍爱不已的古琴成了床下的“棺材板”,弦断尘封,更无人听。只是一点灵犀未灭,硬朗康强之气,便如春草穿石隙,莹然阑出。文革中被批斗游街,快步前行,不使左右胁夹者有机会摁脖子,揪头发,一扫被批斗之颓气。文革后政策放松,奔走于太原文水之间,授徒寻琴,不辞劳苦,捐赠琴谱,毫无吝惜,全然心志得伸之豪气。现如今脚步蹒跚,行走不便,静室抚琴,一曲《平沙落雁》,吟猱抑按,意境萧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风琴社、元音琴社分别于2003年、2013年复社,先生身任社长之职,可谓弟子盈庭,执礼甚恭,却一仍旧贯,心思所系全在琴艺之研习与传播,较之时贤名流,不敢贪天之功,毫无骄矜之气。太白酒后高歌“饮者留名”,先生半生蹭蹬,本无忝列往圣先贤之意,无意功名,却因琴心成就琴者之名。世事沧桑,人心变换,能无感慨?
图8 李庆中访谈《山西档案》2014年第一期
李庆中先生亲传弟子三人:南林旺、雷苗伟、张雪涛。南林旺琴袭元音琴社,雷苗伟、张雪涛琴袭唐风琴社。
图9 师徒合影(后排左一为张雪涛、左二为南林旺、左三为雷苗伟)
2.南林旺(1960——2015)号空谷闲人,自幼雅爱古琴,独慨师从无门、精进维艰。在长期的磨练、自习中,他逐渐掌握了古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琴学造诣,能鼓《关山月》、《凤求凰》、《阳关三叠》、《秋江夜泊》诸操。先后师从于著名古琴家梅曰强先生、以及汪建候、夏一峰、赵云青、胥桐华、刘少椿等五位古琴名家,2000年后,南林旺复师从山西琴家李庆中先生学琴,李先生一生坎壈,坚卓廉正,暮年心事,唯望传法得人,雅乐再振。南林旺执着、刻苦的求学精神,使李先生倍感欣慰,尽管年事已高,李先生犹孜孜不倦地授琴于南林旺,2007年,经友人张玉新(者名斫琴师)介绍,南林旺远走津门,师从著名古琴家张子盛先生习琴,张子盛早年师从律门九嶷派著名琴家高仲钧先生习琴,后得刘丽、吴文光、龚一、李祥霆等诸多海内方家指画、点拨,且尝问道于梅曰强、李允中等琴界前辈,逐渐形成“运指华美、取音纯净、注重以心取韵、心韵合一”的演奏风格,从而享誉琴坛。在从师张子盛期间,南林旺与忻州琴人张晓鹏相识,张晓鹏亦为张子盛先生高足弟子,南张两人在远离三晋的津门得遇同乡,倍感亲切。张晓鹏为人谦和而严谨,诙谐且有豪侠之气,兼以天资颖悟,习琴极其刻苦,故亦颇得张子盛先生真传。南张二人在津门学琴期间,抵足而眠,昼夜研习琴理,遂结莫逆之契。数年后,南林旺主持成立山西省元音古琴研究院并重振山西元音琴社,张晓鹏均为主要协助者、参与者。南林旺求学南北,数遇名师,遂将南音之婉秀娟丽与北音之清刚苍劲融为一体,于刚强中蕴圆润,于袅娜中含方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古琴演奏风格。
2009年,在三晋琴人的共同努力下,由南林旺先生主持成立山西省元音古琴研究院。
2013年,时逢谷雨,山西省元音琴社正式复社。
南林旺亲传弟子王启龙、张志红,现为当代元音琴社古琴技艺主要传承者。
|
图10 2013年元音琴社复社 南林旺、冯翠英合奏《鸥鹭忘机》
3.王启龙(1981——)出生于晋地龙城之太原,2004年起开始习琴;2006年师从山西古琴艺术家、元音琴社社长南林旺先生习琴;2015年师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弹奏者陈雷激先生习琴。
在多年的操缦生涯中,其广泛地学习、研究不同时期、流派的代表作品,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古琴演奏艺术风格。同时编纂古琴教材,开展古琴教学,经验丰富,倡导演奏与理论相辅,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教学理念。多年来,其不仅致力于琴学的研修,而且在古琴的传承推广宣传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2006年—2018年参加山西省元音琴社历次雅集及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并参加了建社95、96、97、98古琴雅集及音乐会。2016年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百年琴韵——山西元音琴社古琴音乐会”,2017年推动将“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申报成为“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2018年举办了山西省首个“鹿鸣——千人琴”古琴齐奏基尼斯纪录活动,2019年与山西多个琴社共同推动成立了“山西省古琴文化研究会”。2020年至今,因疫情影响推动举办古琴线上雅集,大力推动古琴音乐的弘扬与古琴艺术的发展。十数年来,他的演奏腔韵细腻,音色丰富,强弱对比鲜明,其注重对琴曲深刻的思想感情与人文内涵的充分挖掘,既追求分寸、讲究细节,形成“运指行云、取音清纯、气韵淳厚”的演奏风格,注重整体意境的表达,以期在审美意象上达至舒展情抱、意存高远的境界。代表作:移植曲目《《菩萨蛮--小山重叠今明天》
图11元音琴社复社王启龙演奏《文王操》
图12王启龙移植曲目《菩萨蛮--小山重叠今明天》
4.张志红(1966——)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师承我省著名琴家南林旺先生、上海九派琴院院长梁惠君女士学习,后受教于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2016年受邀参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唱响大瀑布》活动(加拿大)”古琴演出。2017年举办“一音一世界--古琴音乐与鉴赏”个人音乐会。2019年参加山西卫视春晚“国风晋韵”的古琴演奏。2019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艺术节VIP之夜“琴系三晋--2019古琴名家名曲音乐会”的演出。
图13 张志红省级传承人证书
图14 2016年受邀参加“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唱响大瀑布》活动(加拿大)”古琴演出。
图15 2017年举办“一音一世界--古琴音乐与鉴赏”个人音乐会
图16 2019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艺术节VIP之夜“琴系三晋--2019古琴名家名曲音乐会”
1.彭祉卿于民国十年(1921)撰成《琴学概要》首、上、下三篇(由山西师范学校雅乐科石印发行),论析指法、琴律至为详悉。
图17 彭祉卿《琴学概要》一
图18 彭祉卿《琴学概要》二
2.顾卓群于民国十一年(1922)著成《元音琴谱》,实业厅长赵炳麟(竺垣)为之序。
3.顾梅羮则撰有《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及《中国音乐史讲义》。
图19 《山西育才馆雅乐专修科讲义》(影印自于清华大学图书馆)
4.彭祉卿、张芹荪、顾梅羮等并编著《雅乐集》,厘定宫商,堪为研习古乐者。之圭臬。
图20 彭祉卿、张芹荪、顾梅羮等并编著《雅乐集》
5.王聚魁:《琴学常识讲义》及《琴谱》
图21王聚魁:《琴学常识讲义》及《琴谱》
1920年创立元音琴社。
2003年,古琴被列为世界非遗项目之年,在李庆中、南林旺、冯翠英等先生的大力推动下,琴社开始恢复活动;
2006年—2019年历年组织山西省元音琴社雅集,特别是筹办了建社95、96、97、98、99周年古琴雅集及音乐会。
2009年,在广大山西琴人的鼎力支持下,山西元音古琴艺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3年,时逢谷雨之际,元音琴社正式复社。
2016年,在山西大剧院举办“百年琴韵——古琴专场音乐会”。
2017年推动山西元音古琴艺术列为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
2018年与“指上禅”等琴馆共同举办山西最大规模古琴齐奏——“千人琴”活动。
2019年与省内二十余家古琴团体共同推动建立了“山西省古琴文化研究会”。
另外,琴社内还恢复了原有的“韬园诗社”,并创办了省内首个以古琴文化为核心的乐团——“元音弘雅”。
图22 2014年,加拿大多伦多,“琴筝音乐会
图23 2015年,太原市艺校,
元音琴社复社两周年暨建社94周年古琴音乐会
图24 2016年,太原市美术馆,
元音琴社建社96周年古琴雅集音乐会
图25 2016年,山西省大剧院,“百年琴韵——山西元音琴社纪念音乐会”
图26 2017年,元音琴社建社97周年古琴雅集音乐会
图27 2018年,元音琴社建社98周年古琴雅集音乐会
图28 2018年,元音琴社举办“千人琴”活动
图29 2019年 山西元音琴社建社九十九周年古琴音乐会——琴脉
图30 山西元音琴社建社九十九周年古琴音乐会——琴脉
主要成员合影留念
图31 2019年,元音琴社建社99周年古琴雅集音乐会
图32 2020年,元音琴社建社100周年古琴雅集(线上)
图33 王鹏先生莅晋传琴
图34 陈雷激先生莅晋传琴
谢海琴
1、《五音六律十三辙 龙吟鹤翔响思疱羲——李庆中先生访谈录》 《山西档案》 2014年第一期5-6
2、《山河逸響》(详细的记载民国时期元音琴社的琴师们的生平简介) 三晋出版社 2016.9
3、《三省斋琴谱》 银河出版社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