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堆绫是民间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吕梁交城古老浓厚地域文化的证明,也是当地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交城堆绫手工艺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交城堆绫传统技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群体审美的变化,促进了交城堆绫传统技艺的新时代发展。
我国织绣历史悠久,是我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堆绫便是织绣领域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根据文献和传世之作分析,堆绫大致分为堆绫、钉绫、贴绫、包纱、堆纱、贴补绣等。在后世的发展中每个地域之间称呼会不同,有的依据不同的做法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在山西有交城堆绫、上党堆锦,但它们都属于堆绫的一种。交城堆绫技艺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丝绸为主要面料,以硬纸板、棉花为骨架,经过十几道纯手工工艺加工而成,制成的交城堆绫精细巧妙、立体感强、栩栩如生,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
交城地处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是明清时期晋商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旧时商业贸易繁荣,尤其以毛皮为盛。一业兴旺,百业昌盛,交城逐渐发展为融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交城遗留有多处佛教古迹,元朝时期交城玄中寺曾被授予旨意举行过大量的佛教活动,而佛教活动的举行同时也促成了当地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各项民间工艺也随之在此生根发芽。
堆绫技艺的发展与丝绸、棉纺织的发展有直接关联。山西纺织业的发展在唐代较为兴盛。尤其以潞绸最为出名,当时潞州家家户户种桑制绸,供奉数量大且主要用于皇家贵族,丝绸成为上流社会中最为贵重的生活用品,常用来制作服饰或作为财礼出现,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经济中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档的丝织品除供贵族享用外,还作为出口物资大量销往朝鲜、印度、波斯、罗马等地。随着丝绸逐渐被开放使用,潞绸扎根并流传于民间,由于其品种丰富、韧性高、密度大、丝质粗、厚重、耐磨损,成为上流社会追捧的良品。“宋元时期,山西的纺织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无论是纺织品的种类、数量、质量还是纺织、印染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明清时代,堆绫流行于中上层社会,作为家庭壁挂式陈设装饰。明朝是继汉唐盛世后的又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原王朝,也是手工业发展、经济实力强大的王朝之一。在此期间,民间堆绫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陈晓萍的《民间布艺》中可以看到,“堆绫最盛行,技艺最成熟的是清代。至今,北京故宫还藏有当年皇帝日常所穿的,用堆绫拼贴装饰的袍、褂,以及插屏、坎肩、椅垫、荷包、香囊等实用品。北京雍和宫收藏着一幅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母亲亲手制作的,用了上万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绞绸布料组合、拼贴的画像。清代时,民间已经有了从事堆绫的作坊,只不过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上。”明清时期潞绸不仅在官员之间广泛流传同时已经发展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穿着的程度。同时期棉生产业也有所发展,通过资料记载,吕梁“西营、寨子、石侯、大营、广兴、贾家寨等乡村,已有不少农家备有木制手摇纺车和木制脚踏织布机,妇人日纺棉花一二斤,织土布丈余。所织土布,除自用外,部分用以交换。”可见晋中地区棉纺织业已达到生产销售的发展状态。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分布更为广泛,棉花在山西境内得到推广与种植,为堆绫的制作提供了丰厚的原材料,同时也为堆绫历史溯源的追踪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明清时期交城县商业发展较为兴盛,“城关有皮店16家,皮毛作坊多达120余家。驻外国洋行有美国隆茂、怡和、平和洋行,德国禅臣洋行及佳泰、益昌、安利、仁和、永丰、古宝财、兴隆、立新等12家。除此之外,北关、下关、南关还建有熬硝及土盐作坊。其时,城内较大商店有21家,经营布匹、药材、粮棉、杂货、烟酒、糕点、铁业者近200家。”交城县的商业发展可从店铺、商号窥见,商业的发展奠定了交城县人们较为丰裕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可惜好景不长,清末战乱,店铺纷纷倒闭,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使得民间手工艺品随艺人一起流失在民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堆绫艺术才有所发展,在这样艰难的历史背景下,交城堆绫在历史的变迁中,以家族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盛行一时的堆绫技艺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民间掌握堆绫技术的手艺人重新开始制作,尤其以交城地区和上党地区的堆绫较为活跃。
20世纪以来,交城作为吕梁的东大门和省城的后花园,在拥有殊胜的人文景观基础上,对文化更加重视。2013年,交城堆绫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成立,提供给当地市级以上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俗活动、传统曲艺等非遗重点项目的展览展销。省级项目堆绫制作技艺在这里获得更好的整理、展示和传承。2016交城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获批山西省首家文旅双创基地。2018年,故宫文化研发交流中心来到交城县调研文创产品,走访了旺英堆绫艺术制作公司,及其他非遗项目基地,并衍生设计了小而美的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交城堆绫制作技艺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探索和发展。
图1 平安如意图形
交城堆绫以精细的工艺制作、材质选用、产品创新等多次参加山西文博会,通过文创产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努力将传统和现代文化创新进行有机结合,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吕梁新的经济増长点。在2020年12月,交城堆绫制作技艺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特色手工艺产品名单,将堆绫技艺再一次曝光在地方特色平台。近二十年来,堆绫技艺不断走出县门,走出省界,走向世界,受到人们的青睐。
交城堆绫制作技艺主要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保留下来,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安女儿是现在第五代传承人谢爱英的外婆,她从小接受外祖母(第一代传承人姓氏已佚)和其母亲的教导,掌握了堆绫技艺的真谛,平日里喜爱堆绫画,并结合自身熟悉的剪纸、刺绣和面塑技艺,制作出了多件精美堆绫作品。安女儿的闺女李五莲是第四代堆绫传承人,她继承了母亲的技艺,继续向女儿解爱英传递接力棒,到谢爱英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承,她全盘承继了母亲的刺绣堆绫技艺衣钵,并一直制作堆绫手工艺,使得“交城堆绩技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家族的传承实则经历了时代的跌宕起伏发展,堆绫技艺不论是在制作工艺、制作材料、画图装饰还是审美理念等方面,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反映者。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手工制作的成本高、耗时长等特点,堆绫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到达瓶颈期,堆绫技艺的发展现状直接反应在民众的购买行为上。堆绫工艺品的市场下滑、制作题材与消费者不匹配和制作者转行等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堆绫生产者纷纷停产、转产,手工艺的传承和延续迫在眉睫。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民间制作堆绫技艺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第五代传承人解爱英突破家族传承的壁垒,转而创立招收多名学徒工进行培训,将这项手工艺由家族传承转向社会传承,扩大了堆绫技艺从业者的范围,而且谢爱英在家族传承中对用料的考究、工艺的制作、画图装饰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入了更多新材料、新理念,并将纯手工制作的堆绫开始向工厂批量生产迈进一步。2007年,谢爱英与丈夫共同创立交城旺英堆锦艺术制作有限公司,以此来专门从事交城堆绫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他带领团队制作的堆绫工艺品连续在广交会、北京奥运会、上海国际博览会以及各级展销会上亮相并获得多项荣誉。
图2 谢爱英女士
张姣丽作为年轻一代,在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跟随母亲谢爱英学习堆绫手工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她理解现代年轻人喜欢什么,于是根据堆绫工艺结合到日常生活的使用中,有帽饰、包饰、胸针、胸花等。在创作题材方面也进行拓展,有山水园林风景、花鸟鱼虫、仿古神话、古代仕女、现代个性等八大系列。母女二人在传统堆绫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出双面镂空刺绣堆绫作品,开拓了堆绫市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认证,而且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图3 张姣丽女士
交城堆绫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绸为主要面料,以硬纸板、棉花为骨架,经过十几道纯手工工艺加工而成,制成的堆绫精细巧妙、立体感强。交城堆绫作为交城地区的民间技艺,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题材内容可以堆制花卉,还可堆制人物、动物、景物等,有其独特的工艺技巧、斑斓的色彩,以及个性化的造型特征和浓郁的地域性特色。在工艺制作上,工序复杂,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历史悠久的交城堆绫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逐步发展为风格独特、寓意深厚的工艺美术品种,是一门显现浮雕效果又颇具立体感的堆绫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堆绫工艺主要分为画样、堆制、彩绘和刺绣四个部分,以下将从堆绫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制作步骤进行阐述。
(一)制作材料
1.主要材料
(1)丝绸。堆绫制作材料五花八门,常以丝绸、锦缎、丝绒布料为主要面料,通常选取厚一些、密度较大的面料,这样便于上色时夹紧后不掺色,保持鲜亮的色彩。
(2)纸衬。选择易于裁剪和成型的纸质。
(3)棉花。堆绫用棉花做骨架。在选材方面,要选择绒纤维较长的优质棉花,便于在堆绫的制作过程中做很好的铺垫。
(4)绣线。交城堆绫相比上党堆锦多了一道刺绣工艺,这是当地传承人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制作。
2.镶嵌材料
堆绫中可用的镶嵌材料很多。只要具有一定硬度、持久性强的均可取。通常使用的有人造纤维织物、羽毛、贝壳、金属材料、角质材料等等,效果绚丽多彩。
(1)人造纤维织物。人造纤维是化学纤维中最大生产的一种,在堆绫中常用的主要有人造毛、人造丝。人造丝呈金属光泽,耐实。人造毛不易折皱,弹力好。
(2)羽毛。羽毛是堆绫镶嵌中较为常用的材料,禽类中野雉、孔雀天然色泽的羽毛,质地柔韧,轻而耐磨。通常采用平贴、浮雕贴、立体贴等工艺手法进行镶嵌。
(3)贝壳。贝壳种类繁多,贵重的有夜光螺、珍珠贝、鲍鱼贝等。加工办法是先将贝壳外皮去掉,然后在砂轮上打磨成片,厚薄可根据需要而定。也可将其加工成颗粒洒粘于画面上。
(4)金属。将金银加工成薄片或线状,嵌于堆绫画中。
(5)角质材料。常用的有牛角、牛骨等,质地坚实,均可用于镶嵌。兽骨的加工方法是,先将其破成两片,加石灰与石碱放在锅里蒸煮,以去其油分,然后将其加工为薄片,呈半透明状,即可使用。
3.颜料
一般用丙烯颜料进行彩绘。过去多用国画颜料,后发现其遇水后容易留下水渍,影响色彩效果。20世纪末,国画颜料逐渐被丙烯颜料所代替,使用丙烯颜料上色后光鲜亮丽,易干并且防水,是堆绫制作的理想原材料。
4.辅助材料丝绵
丝绵在贴金、晕金时用于敷擦金、银粉。
(二)制作工具
1.画笔
(1)铅笔。起稿时常用较为柔和的铅笔,便于修改矫正图稿。
(2)国画笔。国画笔有鼠毛笔、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依纹叶筋、勾线笔、小描笔等,有的适用于线描,有的适于小面积填图,有的适于深入刻画时使用。
(3)水彩、油画笔。作背景、彩绘时通常会使用。
2.刻刀
堆绫用刻刀,常用来刻制剪纸,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也有刀具是堆绫艺人们根据自身所需自制而成的。
(1)拨刀。在硬纸板上贴好棉花后,用拨刀修整边缘余出的棉花。
(2)钩刀。用钟表发条或自行车辐条弯成钩状,弯曲度可自由掌握,用于刻线。
(3)剪刀。制作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工具,用于剪裁物件。
3.辅助工具
镊子,医用镊子比较灵便;竹夹,夹金银用;硬纸板,作图,以加厚三层胶合板较好;浆糊,粘贴各组物件;植物胶,用于堆绫零件的组装用。
(三)制作流程
堆绫制作工序纷繁复杂,费时耗力,需经过画稿、裁剪、贴飞边、填棉花、压捻、拨软褶、拼接、镶嵌、堆积、渲染彩绘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堆制完成。一般来说,一幅堆绫作品的完成,主要由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两部分组成。堆绫立体造型的工艺过程,要经过如下步骤。
1.设计底稿。用铅笔将构思好的图案绘制出白描稿。底稿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堆绫作品的好坏。因此,这就需要底稿的设计者具有极高的绘画功底和艺术造型能力。
2.描稿。将绘制好的白描稿拓印在硬纸板上。把复写纸垫在底稿和硬纸板之间,然后直接在画好的底稿上用铅笔进行描画。在描画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下一步裁剪,所有的花朵都要分别描画。在描画完成后,要仔细进行检查,硬纸板的复制品,画得不够清晰的还要再描画一遍。
3.剪样。将画好的花样按照大型剪下,把细节剪好备用。
4.加厚。将剪下的花样粘在海绵上,作出高度后在进行细节修剪。
5.絮棉花。给贴好飞边的花瓣正面抹上白乳胶,根据图案的大小选取适量棉花直接粘在上面,絮棉花的量很关键,不要粘太多,薄薄的一层就可以了。
6.蒙绸。根据作品的要求将上述薄板纸块包上所需要的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丝绸锦缎,(如果绸缎的色彩无法满足作品需求,可以用白色锦缎进行蒙包,通过后期的彩绘工序来实现与最初构想相一致的色彩效果)。现在的交城堆绫作品所用的绸缎多是从苏杭购买,另外根据作品需求也会选用其他的人造纤维,有时制作者也会依据画面的安排,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面料。
6.拔、捏褶。按照图纸的要求,将薄纸板蒙上的绸缎按照具体造型来拔硬褶或者捏成软褶。
7.堆叠拼装。将这些包有棉花的丝绸锦缎零部件,按照图纸的要求堆粘在一起。
8.刺绣。将堆绫零件进行组合后,在局部进行刺绣的装饰,使得作品更加丰富。
交城堆绫艺术是用丝绸锦缎特殊布料重新诠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享有“立体国画”之美誉。交城堆绫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交城堆绫具有绚丽多彩、贵丽高雅的视觉效果。交城堆绫所使用的主要面料是丝绸、锦缎,其中也包括一些人造纤维织物,材料的使用本身富有光泽感。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丝绸除了具有色彩丰富润泽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吸、放湿性好,吸音、吸尘、耐热等特点。织物的使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花色品种数不胜数,尤其是它那柔美润泽的质地、丰富的色彩,精致的花纹图案,更是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用丝绸、锦缎成为交城堆绫工艺的一大特色。这些看似与生俱来的材料特性也由此成为交城堆绫艺术工艺一个基本特征,所以交城堆绫一直被当成一种富丽权贵的装饰物,用以婚寿礼品、厅堂陈设等。
2.交城堆绫具有一定的“立体”感,画面层次丰富。人们所说的这种立体感是由类似浮雕一样的效果而产生的,它是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浮雕工艺的一些基本原理,利用纸捻的粗细、长短、以及粘贴部位的选择和棉花粘贴厚度的不同,再加上拼接时叠压层数和上下顺序的变化,而使画面呈现的一种合理的起伏,层次更加丰富。
3.交城堆绫具有良好的体积重量比。交城堆绫由于所使用的原材料全部来自诸如丝绸、棉花、纸张等轻质的非金属材料,因此它的制成品重量很轻,每平方米面积的堆绫重量为2-3斤左右,如果采用不罩玻璃的木框镶装,其重量也不过一、两公斤,厚度不过3公分,如此体积重量比,有利于人们携带收藏,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第五代传承人:谢爱英,1959年出生,2014年12月被授予第三批“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优秀技艺人才、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三晋技术能手。
图4 传承人谢爱英女士在制作堆绫
(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张姣丽,1988年出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人,2014年被吕梁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交城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级工艺美术师。
图5 传承人张姣丽女士在制作堆绫
2014年,谢爱英被授予第三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4年,张姣丽被吕梁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7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谢爱英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解爱英创立了交城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
2013年,交城堆绫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5年,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成立;
2016年,交城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7年,交城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故宫文化研发交流中心来到交城县调研文创产品,走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公司;
2020年,吕梁山护工网上妇联举办“云上好品·巾帼助农”活动栏目,分期分类推介“妇”字号企业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
2020年6月,交城县职业中学校与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进行签约;
2020年6月,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交城非遗中心组织策划关于“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的宣传展示活动,交城堆绫技艺与其他技艺一同参与直播活动;
2020年2月,交城堆绫制作技艺入选全国乡村特色和能工巧匠特色手工艺产品名单。
《春夏秋冬》
《国宝系列》
《吉祥百财》
《锦上添花》
《净土胜境》
《平安如意》
《琴棋书画》
《人生如意步步登高》
《盛世之花》
《源远流长》
《四季平安》
图1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谢爱英
图2传承人谢爱英正在制作堆绫.jpeg 图3 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姣丽制作堆绫
图4 传承人谢爱英正在制作堆绫
图5 谢爱英与张姣丽制作堆绫
图6 谢爱英与张姣丽合影
图7 传统堆绫艺术传习所
图8 传统堆绫艺术传习所展厅
图9 传统堆绫艺术传习所荣誉一角
图10 谢爱英女士部分荣誉证书
图11 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图12 商标注册证
图13 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交城传统堆绫艺术
图14 2010年10月谢爱英与张姣丽共同制作的作品《春夏秋冬》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并荣获了“天工艺苑.百花杯”银奖
图15 2010年,谢爱英设计制作的作品《平安如意》获得了第4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博览会“金凤凰”创新作品设计金奖,并在同年被选中参加上海世博会展览
图16 2011年谢爱英与张姣丽共同制作的作品《国宝系列》在杭州荣获了“天工艺苑.百花杯”银奖
图17 2012年,谢爱英的作品《锦上添花》荣获山西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艺术精品博览会,“红海杯”山西省首届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图18 2015年,谢爱英的作品《吉祥百财》荣获“神工杯”金奖
图19 2015年,谢爱英的作品《四季平安》荣获“神工杯”银奖
图20 2016年,谢爱英的作品《人生如意步步登高》荣获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图21 交城天宁旺英出品《琴棋书画》
图22 交城天宁旺英公司出品《净土胜境》
图23 交城天宁旺英出品《瑞鹤图》
图24 交城天宁旺英出品《盛世之花》
图25 交城天宁旺英公司出品《福寿双全》
图26 交城天宁旺英公司出品《源远流长》
刘丽娟、刘小旦
学位论文类
[1] 曾圣舒.长治堆锦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硕士论文,2010.
[2] 马丽美.试论上党堆锦艺术的保护与发展[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牛晶晶.山西上党堆锦艺术的人类学研宄[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王玥.山西长治堆锦的演变及艺术特色[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7.
[5] 张迪.山西长治女红传承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6] 张环.浅析上党堆锦的文化生成及演变[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期刊类
[1] 堆花绣锦巧妇绝艺——传承人解爱英的指尖人生[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2):26-27.
[2] 堆一堆绣一绣一针一线出细活——交城堆绫制作工艺详解[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2):23-25.
[3] 和元,李硕.从非遗保护角度探究山西交城堆绫的传承保护与创新[J].美与时代(上),2021(01):48-50.
[4] 郝丽霞.流光溢彩堆似锦 姹紫嫣红绣如春[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2):16.
[5] 锦缎上的国画[J].中华手工,2009,(03):10-11.
[6] 锦上彩[J].中华手工,2009,(10):57.
[10]老城里载录的“堆绫史话”[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2):17-19.
[11] 透过肌理 窥见艺术神韵[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2):20-22.
著作类
[1] 陈晓萍.民间布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高春平.晋商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3] 交城县志编写委员会编.交城县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4] 郝黎华.长治民间文化集萃[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5] 郝黎华主编.长治民间文化集萃[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6] 山西省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顺治·乾隆版)潞安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7] 山西省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潞安府志上函第24册第八-十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8] 山西大学“山西传统工艺史”编写组.山西传统工艺史纲要[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3.
[9] 石婉茹,马军.山西民间工艺[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0] 凃必成.中国上党堆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11] 王怀中,魏填平.上党史话[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12] 严中平著.中国棉业之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3] 长治市城区志编委会编.长治市城区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 长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治市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15] 周恒.山西工艺美术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