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手耳相传的“清徐沾片子”等传统面食技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为人类的饮食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进一步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图1 沾片子
1.山西面食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令世人瞩目。根据出土文物的研究,山西面食的萌芽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春秋时期面食记载出现,到两汉魏晋时期面食的种类大大丰富,经过唐宋两朝的繁荣,到元明清时期山西面食发展到鼎盛时期。
根据可考史料记载,上古时期山西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山西民间也有“尧制石饼,面食流芳”的传说。自此顺流而下,春秋战国时《墨子 耕柱》篇的文献中正式出现“饼”,体现出其作为一种食物已具有一定普遍性。随后为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宋代以后中国面食基本朝花样翻新的方向发展,在山西出现“汤饼”,谓之“河漏”,即后世的“饸饹”;元代以后还流行烧麦、拨鱼,挂面等面食,山西小杂粮面食文化开始兴盛,由能吃向好吃转变,制法较为丰富、成熟的山西面食在中国崭露头角;到明清时期山西面食在社会文化、经济力量的影响下加速推进,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高潮期。不仅全省各地面食处处开花结果,远到内蒙古、京城、江南等许多地方都有山西面馆的幌子。其关键之处在于这个时期的面食总体技艺水平比较突出,本土特色品种质感优良。当时山西面食无论是在种类上、制作技术上、花色品种上皆成规模,其蒸、烙、油炸、水煮等食品多种多样,名称已近现代的称法,尤其是煮制类的面条、面片突出,如抻面、刀削面、剔尖、饸饹、蝌蚪子、揪片等。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
山西面食的名字时常在变化。以面条为例,东汉称“煮饼”,魏晋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唐朝则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其地理气候孕育了众多的杂粮,世人称之为“杂粮王国”,其莜麦、荞麦及各种豆类,均可制作成营养丰富的各种面食。斗转星移,朝代兴替,山西面食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播变化。东汉末年,山西运城胡相的羊肉泡馍开始传向陕、甘、宁等西北地区。唐朝时,稷山人金氏兄弟赴京(长安),后在岐山开了“顺天立”面馆,后来成为闻名中外的岐山挂面。元朝时,马可波罗两次来太原,将山西面食带回意大利,此后山西面食开始远播世界各地。
从远古的尧王饼到如今的鲍汁面,从封建宫廷的豌豆黄、小窝头到民间的栲栳和灌肠,从山西刀削面到沾片子再到西方的通心粉,从清徐的徐沟人家再到太原的晋韵楼,从太原的晋阳饭店到北京的晋阳饭庄……山西面食甲天下,世界面食之根在山西。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不仅好吃,而且好看。按照原材料的分类有小麦面、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余种之种,如刀削面、拉面、推窝窝、灌肠、沾片子、拖叶子、菜疙瘩等。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单位——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韩林保、韩永旺父子主编的《山西面食大全》中,记录的山西面食就有890种。
图2 沾片子
2.清徐沾片子
从社会各界看,比起刀削面,拉面或者其他的面食,世界各国人们对沾片子文化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沾片子的流行地域小,主要在山西太原清徐、太谷、祁县等地域内较常见,只不过在叫法或做法上有些许差异,其他地方的吃食没有一种与它相类似。其中,清徐沾片子特别是玉谷叶沾片子最具知名度。
清徐沾片子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款面食,在山西这个“中国面食之乡”是极负盛名的,它色泽鲜亮,美味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由晋韵农家乐率先申请于2017年被列入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徐沾片子又叫沾尖尖、蘸尖尖、拖叶子,是一种把各种蔬菜外面裹上面糊,然后煮食了以后蘸卤食用的传统小吃,吃法很多,其品种有近30个。蔬菜一般是玉谷叶、生菜叶、菠菜叶、白菜叶等,近来也有野菜做的,也可以用茄子、豆角、鲜蘑、土豆来做,口感会因材料不同而别具风味。沾片子的卤一般是西红柿酱,红辣椒炸酱和醋调三种,也有的可用红油醋卤汁、辣酸菜汁的。成品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食用时蘸上西红柿酱和清徐醋,加上蒜泥和辣椒等辅料,色香味俱全,符合现代人营养、健康、美味的多重追求。
清徐沾片子传统技艺是清徐晋韵农家乐申报的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产品,作为山西面食的一种名吃,已被收录入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单位——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韩林保、韩永旺父子主编的《山西面食大全》中,该书是我省迄今为止收录极广、品种极多、内容相对最全的一部山西面食全书。
图3 金马奖
1.“徐沟人家”——起步阶段
在“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的韩永旺先生,是韩门第四代面食文化传人。1988年,16岁的他便开始在韩林保(韩永旺的父亲)办的“大碗面馆”练习厨艺,1992年,他开始创业,投资了第一家小饭馆,后来陆续开了许多清徐特色的小饭馆,生意均很火爆便有着一个小小愿望,做百变饭,让清徐饭馆的顾客,一年365天吃过的每一顿饭都不重样;做饭中饭,让顾客,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于是,用心的他在父母习惯的启蒙下,常常将顾客青睐及街谈巷议的饭菜材料、做法,及时用纸烟盒、便签条记下来……,从1992年的清徐饭馆到目前的晋韵楼,开一家,火一家,韩永旺回顾创业历程时说,重要的是做人,要“有责任心”、“肯担当”、“多考虑别人、少考虑自己”、“诚信”、“有度量”还要“有胆量”。
2.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清徐县农家乐、——多元人发展阶段
2001年始韩永旺在太原开始创业,随即开了一家以经营山西地方名吃和山西家常菜为主的特色风味酒楼,起名——清徐人家。2003年山西面食节,韩永旺受到启发,决定筹划新建一座提升晋菜档次的高档酒楼,把三晋饮食打造成响亮品牌,很快成立了永旺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11日,太原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太原工商局注册成立。经营业务有:组织会务会展;企业营销策划;普通货物的仓储;保洁服务;餐饮服务;瓶装酒、饮料的零售;住宿服务等。公司到目前已运营17年,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
2009年1月22日,韩林保先生在清徐县徐沟镇新庄村挂牌成立了清徐县晋韵农家乐,开始走多元化综合发展的道路,主要经营产品有瓜果、蔬菜种植、采栽;花卉种植、销售等,服务优质,口碑较好。
3.晋韵楼大酒店的扩张发展——成熟阶段
2005年作为太原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下的中高档酒店正式营业,韩林保为董事会主席,韩永旺时任董事长,晋韵楼此后便开启了它百花齐放的发展历程。它非常注重将晋商文化与地方特色、山西面食等传统与自身特色有机结合,已形成其独特的地域风格。“君至晋韵楼,品味晋文化”目前已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与餐饮文化的品牌。
韩林保先生,“清徐人家”的当家人、主心骨,同时也是民办教育的先行者。2002年,带领儿子们筹资举办了永兴幼儿园;2003年办永兴小学,2008年与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起了县第一座大学康镁科技学院;2009年成立了第一所武术学校。大儿子韩永胜,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清徐砖雕”第三代传承人。三儿子韩永旺,晋韵楼餐饮文化公司董事长。
2007年,晋韵楼大酒店申报的山西面食抿尖面和猫耳朵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考核验收。后韩林保、韩永旺父子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信心倍增的同时,决心要不负使命,再创佳绩,早在2005年始他们便组建晋菜研究团队,安排专人将多年来记录于零碎纸片上的食谱加以搜集整理选定、晋菜、山西面食等课题进行研究,致力于诠释新晋商对山西面食文化的新理念,深度挖掘保护传承山西晋菜派谱系、山西面食传统技艺,用活用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晋韵楼在台湾台北举办的“天下第一饺力赛”表演山西绝活,让众人领略山西饺子文化;2010年,晋韵楼面艺大师在港澳、法国留尼旺国际旅游节等进行面艺表演。历年来,清徐人家晋韵楼文化公司荣获诸多殊荣。其管理下的旗舰店晋韵楼作为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会员、山西金牌面食店、山西特级风味店,在2011年全球酒店业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金樽奖”颁典礼上,荣获“最具影响力餐饮品牌”。2014年4月,在“山西品牌中华行”广州、上海等地活动现场,晋韵楼面点师傅进行面艺表演,赢得了全国喝彩。此外它曾被誉为“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家酒店”“中国餐饮业十佳企业”“中国诚信示范企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食技艺)传承单位”。2017年其申报的“清徐沾片子传统技艺”再度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山西饮食文化书籍的编辑出版成果——创新阶段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天”者,至高之尊称,意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如何诠释山西面食文化的新理念,让“天字一号”文化遗产活起来则是新晋商在新时代发展的新使命和要求。2014年6月14日,正逢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主题之际,清徐县新庄文化村农民企业家韩林保、韩永旺父子共同主编的《山西面食大全》正式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被三晋文化研究会列入《三晋文化研究丛书》,首次发行精装版共5000册。它是韩家父子用整整5年时间,挖掘、研制、汇编而成的一部集890种山西面食的大部头精装版典籍。此外,晋韵楼在韩永旺的指导下,还编辑撰写了《晋韵晋菜》《晋韵面食荟萃》《新派晋菜集锦》等专著。
这些不仅为提高现代家庭饮食烹调技艺,展示山西绚丽多彩、琳琅满目的饮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更诠释了一种当代新晋商对山西面食文化的新理念和对挖掘保护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让“天字一号”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身体力行挖掘保护“天字一号”文化遗产,身体力行传承光大“天字一号”文化内涵,让晋商精神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为“晋善晋美”发力,让“晋善晋美”灵动!
1.山西面食的特性
面食文化是一类饮食文化,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山西面食传统上选择山西所产的各种粮食磨制的面粉作原料,各种面食类别除外观形象各不相同外,其和面的稠稀程度、调配比例、和制手法,生面还是催化等技法也均不相同,其制熟技艺也各有分类。总之,在山西的各个区域内,不同的面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性。具体可表现为:
图4 挂糊
(1)制作原料极为丰富
谷米面、小麦面、豆面、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面等。
(2)制面手段体现出多样性
和面上可用单一的面粉或两种或多种配制在一起,达到粗粮细做的效果或增添面的口感,要根据兑水与面粉的比例分硬面、半硬面、软面、面糊。对揉好的面团操作,可进行擀、削、拨、抿、擦、压、搓、剔、拉、推、包、揪、漏、切、滚、转、捏、握、甩等。在加工成熟食时,有蒸、煮、炒、炸、卤、煨、烤、煎、炝、摊等烹饪方法。除掉基本的锅碗瓢盆、擀面杖、筷子、刀等,利用的工具还根据面食种类的不同可选用漏床、抿床;擦子、抿子、钵钵、竹签等。
(3)繁多的面食品种
通过诸上方法后,将各类面食施以不同的浇头、佐料,味美色鲜的面食就成熟了。目前,山西百姓采作各类粮食制作的面食多达1000多种,现在能叫上名堂和已由民间登入餐馆酒楼饭店的也有400多种。
(4)独特的食面习俗
可配以浇头、菜码和小料。对于吃面,山西人通常讲究搭配不同的浇头、菜码、小料,帮助提味增色,这是它的一个点睛之笔。一般浇头有炸酱、卤子、蘸料、汤料等;菜码很多,从山珍海味至土产小菜皆能配食。小料则常用本土所产的醋、辣椒油、芝麻酱、芝麻面儿、韭菜花、香菜等,总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嗜盐醋,不斥辛辣。“山西地区有酿醋的传统,由于气候干燥,常吃醋能生津润燥; 土质硬、水质碱性强,醋可以软化; 杂粮为主的饮食不易消化,醋却是天生的好帮手。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食疗作用,故菜肴里面少不了醋来添味,浇头小料里面基本都加有不少的醋,面食里更离不了醋,俗语讲“只有加了陈醋的面,才真正称得上山西的面”。”五味调和离不了盐”,山西自古是盐的产地,河东天然优质盐池为山西地区人们提供丰富的盐资源。盐可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山西本土产的辛辣原料质量也较高,如应县紫皮蒜,代县辣椒,长凝大蒜,河东长若之葱。山西人在饮食上“餍蔬菜,葱蒜不撤,秦椒尤食不厌,优质的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等这类味重辛辣的食物成为人们喜好添加的烹调佐料,做饼时参入的元素,食面条时的小料。结构简单外食方便,常常汤面合一,聚众边吃饭边交流。
2.清徐沾片子制作技艺
沾片子,又叫沾尖尖、蘸尖尖、拖叶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传统特色面食小吃,其品种有近30个,其成品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沾片子制作方法简单,流程如下:
1.材料准备
蔬菜一般是玉谷叶(也叫青谷叶、老来青)、豆角、茄子、土豆、生菜、菠菜、白菜叶等,也可以依自己的口味用野菜来做,口感会因材料不同而别具风味。
2.面糊和裹面
先把小麦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鸡蛋逐步加水绞成糊,和好面糊,将蔬菜裹面、挂糊。
3.用汆水煮制。将蔬菜玉谷叶(也叫青谷叶、老来青)适当挂糊后,下锅氽水,煮两至三分钟即可捞出食用。
图5 调制蘸料
4.调制蘸料
吃沾片子的关键在于蘸料,根据各人口味可以自行调制,最精典的就是西红柿蘸酱调和,配制小料常用葱花、姜末、蒜末、辣椒、青椒、清徐醋、白芝麻、香菜等。随着人们的创新,目前所制调料也是多种多样,有醋调和、西红柿调和、红油辣椒酱、麻辣汁、酸菜汁、鱼香汁等。
下面介绍几种蘸料制法:
(1)醋调和
这种蘸料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制法是油醋调和,即在油锅里炝花椒、辣椒,爆炒葱花、姜末、蒜末等,再烹入当地醋(多用清徐老陈醋),加入酱油、盐调味等,就可出锅,调进面食里吃,别有一番味道。列举制法如下:
原料:香醋50克,辣椒末、姜末、蒜末、蒜薹末各5克,精盐、鸡精各适量,白糖、胡椒粉、水淀粉各少许,开水100克,熟食油25克。
制法:锅上火,放入熟食油烧热,下花椒炸糊捞出,倒入香醋,然后依次放入辣椒末、姜末、蒜末、蒜薹末,掺入开水,加白糖、精盐、胡椒粉、鸡精,最后勾少量水淀粉,煮沸一会,盛碗内即成醋调和。
(2)西红柿调和
制法是用山西陈醋和大蒜、葱、花椒粉、胡椒粉来做蘸料,再加西红柿或番茄酱来增加蘸料的颜色和鲜味,吃辣椒的更是少不了辣椒来提味。人们可根据口味不同,在制法和原料上略调整。
原料:西红柿、蒜泥、辣椒油、醋、酱油、香油、香菜等。制法:将西红柿用开水烫皮,去掉皮蒂、切碎。将炒锅放置
火上加入食油、花椒,油热后投入葱花、蒜皮、姜末、西红柿煸炒,然后加酱油、精盐,略烧熬片刻即成。在西红柿卤内加入蒜泥、醋及少许酱油、香油、香菜调匀即成西红柿调和。食用时一片一片地蘸上西红柿酱和清徐醋或其他调制蘸料,并加上蒜泥、辣椒等辅料更佳。
(3)红油辣椒酱蘸料
依上述制法调制,常用小米椒,附加葱,蒜,芝麻、醋、可适当调入芥末汁、辣椒油、蒜泥汁,配以熟豆芽更佳。食用时用筷子夹沾片子,蘸汁而食。麻辣且香鲜,味厚而不腻。
5.几种常见的清徐沾片子举例
(1)豆角沾片子
准备面粉500克,鸡蛋1个,水适量,豆角500克,西红柿4个,盐少许。
具体步骤为:豆角去丝,煮到八九成离,放一边晾干水分。面粉加水,弄成面糊状。低筋面粉需要加入一个鸡蛋,不然不好裹在豆角上,搅拌到无颗粒状态。拿一个碟子,或者小盆放入面粉(干粉)。豆角裹面粉,再裹面糊。入开水锅煮,水开后转中小火,以免面糊散开。熬一个番茄酱,或醋调和,可配以小料,蒜泥,葱花,干辣椒等,炒个小菜,便可以蘸着食用了。
(2)土豆沾片子
做法流程差不多,将豆角换成土豆,切薄片,加工制作即可。
图6 沾片子
(3)玉谷叶沾片子
做法流程差不多,将豆角换成玉谷叶,洗净加工制作即可。
(4)菠菜沾片子
菠菜洗净直接裹面,可与豆角等蔬菜混合,但豆角需煮熟。
(5)深海鱼头沾片子
曾属于山西清徐人家晋韵楼畅销名菜之一。鱼头沾片子主要是由海鲜、面食巧妙组成的特色菜肴,即将煮好的沾片子与蒸鱼头组合而成的一款肴馔,其色泽鲜亮,口味微辣鲜香,含有丰富矿物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原料:鱼头1个(晋韵楼常用深海蝶鱼),白面粉,豆面各50克,豆角、精盐、味精、生抽、料酒、胡椒面、葱花、姜末、蒜片各适量,青红椒丁10克,食油25克。
制法:首先,白面粉和豆面放入盆中拌匀后,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把豆角洗净,摘去两头及筋,掰成两段,投入到开水锅中焯至变色,捞出过凉,控干水分,表面先蘸上一层面粉,再逐个滚裹面糊,用筷子夹入沸水中煮熟,出锅摆入盘边。其次,将鱼头洗净,一劈两半,加精盐、味精、胡椒粉、葱花、姜末、蒜片、生抽、料酒、青红椒丁上笼蒸10-20分钟至熟。取出放在沾片子中间,浇上烧热的食油即可。也可直接在蒸制时放上蜜制辣酱浇头上笼蒸熟直接食用,也可配之以虾酱西红柿卤、鱼翅卤、双花卤、鲍汁卤等作蘸汁。
(6)杂面蘸尖尖
同样也流行于太谷、平遥、介休一带。其用料广泛,食法多样,其制法有用豆角拖红面糊蘸酸菜豆腐汁食用的; 有用茄子削成切条或拖豆面糊蘸葱油汁食用的;也有将茄子、萝卜共享,拖豆面、白面混合糊,蘸自己喜欢的卤法食用的。
原料:豆面白面分别为500克和250克,嫩豆角500克,茄子500克
制法:首先,将豆角摘角抽丝,掐成3厘米长的段,下沸水锅中焯至八成熟捞出,沥干水分备用。将茄子削去皮,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再用手掰成鸡蛋大的块(或切成3毫米厚、1.5厘米宽的长条)。其次,将豆面与白面倒入盆内搅匀,用温水将面调和稀糊状。将豆角段和茄子块(或条)放入稀糊中,逐个滚面糊。是后,将锅放置火上加水烧开,用筷子将滚满面糊的豆角段和茄子块(或条)逐个夹入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即成。
特点:软嫩适口,易于消化,面菜同食,味道鲜香。食时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喜好,蘸以不同卤法食之,如西红柿卤汁、五香麻辣汁、红油醋汁、辣酸菜汁。
(7)豆面沾片子
原料:准备湿磨绿豆面(小豆面亦可)约为500克,清水2500-3000克。
制法:首先,先制作湿绿豆面制法,将绿豆粒用湿洁布擦净浮土晾干后,在石磨上磨成大块粒瓣后,放入开水锅中稍煮捞出,再将表面水分晾干不粘时,用厚布盖住“焖粉”,2-3日后磨成面,用细箩筛出细面。其次,将锅放置火上加入清水烧开(改用中小火),先将100克豆面用凉水搅成稀糊,倒入锅内成面汤,再将所余豆面分次缓缓撒入锅内,右手不断用木棍拧搅(要防止结疙瘩块)直至将面全部撒完将面。
1.面粉是关键。舀取适量的面粉,一边缓慢加入40度左右的温水,一边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断搅拌,直至把面糊稀稠程度适度均匀、发亮有筋劲。搅拌到无颗粒状态,这样将来沾片子才更匀实,更有粘合力。
图7 沾片子
2.用新鲜蔬菜做原料。选用的蔬菜全都是当地随处可见的土豆、茄子、豆角、甚至像玉谷这类野生植物。新鲜的蔬菜首先要用清水洗净,然后晾在一边,控干表面的水份备用。
3.“沾片子”的工艺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挂糊,沾面。这便成为“沾片子”一词的由来。即和好面糊,将蔬菜裹面、挂糊。有个小窍门是先把蔬菜沾上面粉,再在外面裹上面糊,就可避免面糊与菜叶脱离的现象。将晾好的蔬菜,在和好的面糊中舒展开来,可以轻盈的翻个身,也可以单面挂糊直接提起,用筷子顺势一捋,既不能太厚影响口感,也不能太薄影响质感。
4.用汆水煮制。沾片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传统特色面食小吃。先把小麦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鸡蛋逐步加水绞成糊,再将蔬菜玉谷叶(也叫青谷叶、老来青)、豆角、茄子、土豆、白菜叶、菠菜叶等适当挂糊后,下锅氽水,煮两至三分钟即可捞出食用。
5.调制蘸料是点睛之笔。常用西红柿蘸料和醋调和,也可依据个人喜好,配以蒜泥和陈醋为主要口味的各色蘸料。醋调和要选用正宗的山西醋,制作时要少勾点芡汁,使其有黏性,便于挂在沾片子上。
6.沾片子属汤煮面食。成品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唇齿间饱含蔬菜原法原味的香甜,百吃不腻不厌。
清徐沾片子是山西知名特色小吃,也是山西餐饮名店畅销的晋菜之一,其品种繁多,不断创新。因其面菜混合,营养价值高,享有“素饺子”之美誉,流行于太原、晋中一带,根据所选的蔬菜种类不同可分为:玉谷叶(也叫青谷叶、老来青)沾片子、豆角沾片子、茄子沾片子、土豆沾片子、白菜沾片子、菠菜沾片子、等近30种,现也开发出一些诸如鱼头沾片子、小杂粮(如豆面)沾片子等新型产品,因其口感爽而不腻,做法也易于操作,颇受百姓欢迎,既入驻酒楼饭庄,也熟见于寻常百姓家。
1.2006年,在由山西省饭店协会、烹饪协会开展的“2006餐饮名店十大畅销晋菜”评选活动中,清徐民营企业家韩永旺开办的永旺餐馆文化有限公司(清徐人家晋韵楼)的鱼头沾片子名列榜首。
2.201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录(134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目录(42项),由晋韵农家乐申报的清徐沾片子传统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的门类入选山西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目录。
1.2006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山西“中国面食之乡”的荣誉称号。
2.2006年,山西面食被列为山西省省级第一批民间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008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遗产名录。
4.2009年1月22日,省级非遗传承人韩林保先生在清徐县徐沟镇新庄村挂牌成立了清徐县晋韵农家乐。
5.2017年,清徐沾片子传统技艺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6.2014年6月14日,省级非遗传承人、清徐县新庄文化村农民企业家韩林保、韩永旺父子共同主编的《山西面食大全》出版。
7.清徐沾片子传统技艺是清徐晋韵农家乐申报的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产品,作为山西面食的一种名吃,豆面沾片子、蘸尖尖等被收录于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单位——清徐人家晋韵楼餐饮文化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韩林保、韩永旺父子2014年主编的《山西面食大全》。
8.2020年9月29、10月1日、10月2日,通航产业“尧”发展,清徐“食”尚美为主题的清徐首届特色美食技能大赛暨小吃文化节在飞行大会场餐饮专区举办,其中10月1日11:30-15:00举办的第二场大赛便是“沾片子(玉谷、土豆、茄子、豆角)美食比赛”。
9.2020年,太原市清徐县万家乐面粉厂专门研制出一款专门适合做沾片子的特色面粉——“沾片子面粉”。
10.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850个乡村特色产品和150名能工巧匠名单,晋韵楼股东韩林保(清徐县抿尖面和猫耳朵非遗传承人)、清徐县沾片子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王瑞红成功入选山西省能工巧匠名单。
暂无
张美森
[1]王长信 亚飞.《山西面食》[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牛国平 牛翔. 《山西面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李玉明 韩林保 韩永旺《山西面食大全》[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
[4] 山西盛世餐饮旅游技工学校、山西烹饪协会 《山西面食1+1》[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山西烹饪协会. 《山西面食——杂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周裕琪.《晋菜面食300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7]山西烹饪协会、北京汉声文化.《山西面食 家庭快乐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张成基等.《名食掌故》《三晋食苑》《面食之乡》[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0
[9]赵中悦 王文军.《山西面食》[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10]李新才等.《美食寻香》[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11](清)章穆纂,伊广谦点校:调疾饮食辩[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131
[12]孙秀芬 《山西面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