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斋瓷印传统制作技艺”是一种极具华夏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技艺,是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太原市文源巷经管“墨宝斋”文房四宝生意的张劲松是一个怀揣这种技艺的瓷印艺人。这一技艺源自于清代道光年问的著名篆刻家赵之谦,至今已传承了六代,历经一百五十多年。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全部制作有十几道工序,每道程序操作技术性都很强。技艺的传承全靠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归纳起来操作流程可分为泥料配制、印坯制作、修坯、施釉、烧制、雕刻装饰等六个步骤。
陶瓷印章有着多种优越性,其硬度很强,抗磨损度极高,印一旦烧制完成堪称永不磨损,而且具有可塑性、便捷性、观赏性等特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在传传统印章文化,研究美术艺术和鉴赏收藏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
陶瓷印,中国传统印章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它是继承我国举世闻名的古老瓷器艺术,完全以人工制作采用独特治印方法而成的印章艺术。
在印章的历史长河中,已故印人许明农曾撰文称“陶印为中国印之始祖”。英文 china就是指陶瓷,也是中国的英文国名。中国因陶瓷而闻名世界,以陶瓷做印,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印。
瓷印是陶印和瓷印的总称。中国古代的陶印技术,在商代就出现了。瓷印的制作技艺是在晋唐时期开始的,现在的瓷印遗物多见于宋元,发展至清代时曾几近失传,到辛亥革命前后,印章作为信物,才被社会普遍使用。而当代陶瓷印人如雨后春笋,陶瓷印创作颇有蔚然成风之态势。
山西太原有着相当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自古以来就是全省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这里集聚着历朝历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传统技艺项目和怀揣绝技的民间艺人。位于太原市中心文源巷的“墨宝斋”传承的瓷印制作技艺,就是一项来自江西文港镇的民间传统技艺,其经营者张劲松是该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墨宝斋”就是他兴办的瓷印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这项技艺源自于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传承至今已有六代人,历经150多年的历史了。
清道光年间,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在江西南城任县令,当地进士万良财与赵之谦素有交往,经常一起探讨印论,互赠诗稿,成为亦师亦友的知音。交往之中,赵之谦看出万良财十分心仪金石文化,并见此人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主动表达很愿意加强金石文化的研习和国学文化的修养。于是赵之谦将自己掌握的瓷印知识和制作技艺传授给了他。在赵之谦的教授下万良财潜心研习篆刻,学习到了瓷印技艺。赵之谦一生所刻不到四百方印作,但还在其晚年时期主动赠与万良财一枚印章,此印成了万家的传家之宝。
万良财之子万炳燐在父亲的教诲下,从儿时起就学习金石文化,精湛地掌握了瓷印制作技艺,又传承给了下一代。万炳燐之子万瑞云在新中国诞生后,继承父辈认真学习的精神,跟随父亲一边务农,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习瓷印制作技艺,将这项宝贵的技艺继续传承了下来。在文革期间,万瑞云的外甥朱宝和,经常来到舅舅家向其学习篆刻,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朱宝和就点着蜡烛用黑布遮挡住窗户,偷偷学习,很好的把瓷印技艺学习到了手中。朱宝和就是张劲松的舅舅,他在姐姐朱宝珍家看到张劲松,天资聪慧,喜爱绘画,日日书写毛笔字,心中十分喜爱。将其叫到身边,考察半年后,倾囊将所学全部技艺传授给了张劲松,这样张劲松成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张劲松从舅舅那里学得瓷印技艺后,于1992年随父来到太原发展。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瓷印的技艺研究,经常与书画家们交流学习篆刻瓷印技术,潜心从事这一门技艺,孜孜不倦地进行刻制作品,他刻制的作品有数千方,并多次参加各类展览活动获得奖励,取得很大的成就。
由于世界科学文化大同的发展趋势,现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传统的文化方式相对削弱,加之从事这种手工技艺劳作艰辛,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因此其生存发展很是困难,极须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