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补肾通督汤制作技艺 省级

补肾通督汤最早源于中医八大名方之一清代王维德的“阳和汤”,第三代传人石广济嫡传弟子侯丽萍继承和发展了“家传阳和汤”,将其应用于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屡获奇效,命名为“补肾通督汤”,全方从补肾通督、化瘀散结着手,调脾固肾为基本原则,是治疗寒湿瘀阻,痰凝经脉型痹证的有效方剂。
补肾通督汤以精选的熟地、鹿角、肉桂、制马钱子、麻黄、白芥子组成等为原料,配方独特,比例合理。方中熟地填精生髓,善补阴精,配合鹿角补益肾阳,强筋壮骨,二者共奏养血填精、温补肾阳之功;加之肉桂,温化寒湿;佐以麻黄生发阳气,宣统经络;白芥子祛痰化湿,散寒通滞;马钱子散瘀消肿,通痹止痛。
  • 分类:传统医药
  • 地区:太原市
  • 申报地区: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

  • 批准时间:2015
  • 遗产编号:IX
历史渊源

补肾通督汤最早源于中医八大名方之一的“阳和汤”,出自清代名医王维德(1659—17311740年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原本是一张治疗阴疽疮疡的处方,尚未用于治疗痹症。后来由清代名医石谱高足石广济(1911—1991)在“阳和汤”的基础上,秉《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也”。之《经》旨,创制出阳和汤的加减方,称称为“家传阳和汤”,广泛应用于痹症的治疗。

第三代传人石广济嫡传弟子侯丽萍继承和发展了“家传阳和汤”,在此基础上加用了马钱子,应用于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屡获奇效,命名为“补肾通督汤”。第四代传人魏晓露,在侯丽萍老师的指导下,与其同门朱阳春、林玲开展了《补肾通督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OPG/RANKL/RANK系统的临床研究》、《补肾通督胶囊对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研究》两大课题,对补肾通督汤进行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传承和发扬了这一治疗痹症的中药名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对“补肾通督汤”原处方味药和剂量进行筛选与确定,在严格遵循古法炮制工艺的基础上,从组方、制剂设计、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升级,并取得了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院制剂批准文号,晋药制字AZ20070141。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