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平遥在北魏时期,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因为历代战乱佛雕像现存不多,平遥博物馆现存文物为早期石雕铸造佛像。五代之后,传统石雕像逐渐少见,木雕神像代之而兴起。木材的可塑性和表现力远远优于石料,所以木雕艺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木雕神像也在宋元后展现了它独特的风格。现国外多家博物馆陈列着的木雕神像同平遥博物馆现存木雕神像雕塑手法属同宗,为宋元时候的雕像,但无文字证实。随着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平遥晋商的崛起,平遥木雕神像于明清时逐渐兴盛,并集中分布于平遥县南政乡西刘村、小刘村、中都乡曹村、朱坑乡北依涧村等地。平遥古庙中,原供木雕神像者并不少见,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目前收为馆藏文物的佳作已成稀世真品。
图1 《韦驮》
平遥木雕神像早期传人无考,早在唐代贞观十二年(公元639年),在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平遥雕匠、漆工等艺匠百余人,参与修建了著名的大昭寺。在《平遥县志》中,历代对平遥木雕神像艺人的记载并不多见,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一大部分古代雕像遭到严重破坏,一些雕像艺人们也经受了批斗,这使得有关平遥木雕艺人的一些记载变得少之又少。
图2 《千手观音》
后兴起新一代平遥木雕艺人闫有良老师,于1991年在平遥举办了木雕培训班,培养了梁卫国、呼光华、孙文良、薛筱东、曹淑溶、申永忠、霍守亮、冯海民等一批木雕技术人才,为平遥雕塑的发展与传承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他们的带动和努力下,平遥木雕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木雕艺人已形成一个强大的群体。
图3 修复维护
平遥木雕神像早期传人无考
闫有良,男,年龄不详,师徒相传,西大闫村 已故
第二代
梁卫国,男,42岁,师徒相传,西刘村
呼光华,男,47岁,师徒相传,曹村
曹淑溶,女,44岁,师徒相传,小刘村
申永忠,男,42岁,师徒相传,南依涧村
第三代
师徒相传已过百人
平遥木雕神像制作,全面传承了近千年的传统雕塑技艺,大致要经过多道工艺的制作,木材的选材、设计题材的定稿、去大料及精细工艺的雕琢、打磨、彩画等多道工序完成。
图4 梁卫国传授泥塑技艺
1.刀具
木雕刀具种类很多,每把刀的造型不同,它的用途就不同,所以就需要了解每把刀的各自用途,才能更好的掌握一定的刀法与技巧。
2.选材
自然界的木料种类很多,大至分为硬木和软木两种,硬木是雕刻的上好材料,如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贵重木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好作品,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作品很有收藏价值。软木有樟木,椴木,柳木等,北方一般用柳木多一些,软木木质比较疏松,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
3.定稿
即因材思艺,木材形状各异,要根据木材形状来决定雕刻的造型人物,是坐是站还是跑。
4.开刀
木雕以减料为主,以简略的几何形勾画,把所画地方外的多余料去掉。
5.打磨
根据作品的需要用粗细不同的砂布进行打磨,使表面更有质感。
6.着色
选用优质的石料彩为主要颜料,按传统的彩画工艺上色,有沥粉,贴金,勾线,退,斩,填的技法来彩绘完成,所以一件木雕神像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平遥木雕神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唯在平遥本地生根发芽,没有辐射到周边地区,有地域条件的因素,有经济条件的因素,更有人文环境的因素。
图5 木雕
2.原料特色。平遥木雕神像制作要经过多道的工序,从刀具、选材、定稿、开刀、打磨、着色有一套独特的工艺程序,全是手工作坊式技艺,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承。
图6 木雕
4.产品特色。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梁卫国,2019年梁卫国经评选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图7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证书 提供者:梁卫国
传承人梁卫国创办平遥县国瑞堂传统雕塑传习所,在工作室进行产品设计与制作,同时主要从事木雕神像、寺庙彩塑等制作。
图10 主要成就
李文静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