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来源于心意拳,史料记载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关于“形意拳”和“心意学”,有人说是“一字之差”,经过对文献和实际流传的拳械套路进行调查分析、考证,认为“形意拳”同“心意拳”并非一字之差,形意拳确系心意拳发展而来,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拳理拳法、功理功法、拳械内容、技击方法等方面均已单独形成完整的理论技术支系,其内容已形成了一个新的拳种体系。
传说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意到拳到,变化无穷。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安徽曹继武。曹继武传山西祁县人戴龙邦和洛阳道士李失名(不是一个人的真实姓名,而只是隐去姓名的意思)。李失名又把心意拳传给河南洛阳马学礼,从而开启了河南心意拳一大分支。戴龙邦学成技艺传他儿子戴文雄(小名戴二闾)后又传于直隶深州李老农(名飞羽,字能然,还有称呼李洛能),从此开启了形意拳的里程。距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道光二十九年(1849),李老农被当时太谷富绅孟綍如先生请来为他护院。据山西太谷碑文资料和孟宪时先生《形意拳术探微》一书所述:“道光二十九年(1849),我家拳师申天保年老归里,推荐他的同乡直隶深洲人李老农接替他护院……”期间,孟綍如又亲自介绍车毅斋(名永宏又叫车二)以及贺运恒,李广亨拜李老农为师学艺。根据《形意拳术探微》记述:“当时,车毅斋为武柏年家车夫,贺、李为商号伙计。曾祖父还亲自与他们的主家说妥,每日早晚到我家练拳。” 咸丰六年(1856),李老农正式收车毅斋为徒,同时将形意拳传给孟綍如。孟綍如作为文化人,为李老农师徒制定了“三传”“三义务”“六不传”的武德规范,让大家共同遵守。“三传”为“为国为民者,尊师尊长者,作人作义者,可传。”“三义务”为“维护正义,扶助贫弱,协助师友”。“六不传”为“欺师灭祖者,为非作歹者,忘恩负义者,害友欺民者,懒惰怯懦者,愚蠢狡顽者,不传。”
孟綍如是太谷县四大县绅之一,精通史书,学识渊博,十分器重李老农的武功和武德,待李老农如“座上客”,李老农在孟家护院授艺的同时,也得到了孟綍如理论上的帮助。
车毅斋拜师后,不断进取,刻苦练功,数年间,车毅斋即成为武林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时,帝国主义八侵及人民吸食鸦片不事生产之外患内忧,激发了师徒的爱国热忱,遂力倡武术,积极传播心意拳术。由于师徒俱为带艺投师,习心意时即有少林及长拳的基本功法,遂汇二拳精华于一体,开始对古老的心意拳术进行改革、创新,在孟綍如先生的帮助下,他们深刻研究了“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拳法的千变万化,莫不赖之以步”的道理,通过多次反复实践,认定弓步变化不灵,鸡步显得支绌,遂改弓步为坐银剪步,后改名为形意半马步。自此,“形意半马步”方成为形意拳基本步法。继而,对戴氏心意桩功,以“阴阳为母,四象(鸡腿、龙身、熊膀、猴相)为根”的法则,按“六合、八字、九歌”的要求,遂将“蹲丹田势”改为形意“三体式”桩功。此后,李老农又创盘根步法,并将阴阳,四象等法则贯穿于整个形意拳法之中。他强调每一动作都须以“六合”为准绳。将戴氏心意五行拳“把把不离鹰捉”练法,改为每拳只用左右式连接法以突出五行拳之特点。这样,动作连贯、左右兼顾。练五行拳时,又以拧转步连接合演,定名为“五行连环”拳。李老农认为戴氏心意拳“两肱过屈力难达梢”,于是要求出拳出掌,两臂俱应“似屈不屈,似直不直”以贯丹田之力达于梢节。他对戴氏之挪步龙形、跃步龙形、踩步龙形,综合改为挪、跃。踩三结合的龙形练法。
尔后,车毅斋与师傅李老农又将戴氏之“三拳”改编为“五花炮”,将“五趟闸势”改编为“杂式锤”。
李老农师徒为丰富形意拳的练法内容,试编了徒手对练套路。他们创编的“五行生克拳”是形意拳史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反复实践,车毅斋与弟子李复祯又将单练“五花炮”编成对练“五花炮”。其后,又创编了对练“挨身炮”等套路。经过李老农研究、修改、再实践后才予确定认可。师徒在对心意拳的改革、创新中深刻研究了戴龙邦拳谱中“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的论点。李老农认为:心意拳的实质是由“外形”与“内意”的相互结合而表现的,有“象形”、“取意”之意。故在其以后传拳时,始用“形意拳”拳名。至此,李老农与其弟子车二(名永宏字毅斋),贺运恒,李广亨,宋世荣,宋世德,等融各家拳术之所长创编出了技击性强,观赏性强,又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雏形形意拳"。
同治六年(1867),李老农回到河北以后,车毅斋继续承师志,不遗余力,继续对心意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他将少林弹腿,改编为“形意弹腿”,并确定其为形意拳术之八门拳:将五行拳中的劈、钻、炮横及十二形中的虎、马蛇、鲐、熊、鹰等拳的回身法,根据技击“返身顾后,后即前也”的原理改为“倒插步”回身;对十二形中的一些繁琐动作,做了删节和增减。如将虎形之翻拳出掌,改为提拳开掌即出;马形则增以“马奔蹄”;鼍形则增加了退步式,形意界谓之“游鼍化险”;原鸡形动作繁琐,鸡之“争斗性”表现不够突出,经反复观察两鸡格斗的情景,创立了“啄目蹬腿”的鸡形练法,将旧鸡形改编为“鸡形四把”单日练套路;根据斩、截、裹、挎、挑、顶、云、拎“形意八法”编成八势拳;将“五行连环拳”改为“进退连环”;“五行生克拳”改编为“五行炮”。其后,与弟子李复祯创编了“九拳”、“五踩六锤”、“连环手”、“劈锤”、“九套环”、“十二连锤”、“十六把”等徒手对练套路。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车毅斋在天津剑败日人后,各地名师来访者日众。为“以武会友”遂与弟子李复祯创“撕扒”(即散手)和散兵练习。期间,又创“拘马拚”、“阴阳把”、“狮吞手”、“迂回步”等手法、步法及“六枪点子”、“对劈刀”等器械对练套路。技击方法上,逐步改革“快攻直取”为“引进落空,智而取之”,“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后人称其为“车氏技击法”。
车毅斋技臻上乘,名扬四海,投师学艺者云集。光绪十九年(1893),师弟宋世荣、宋世德定居太谷,不久,与本邑贺永恒、榆次李广亨等师兄共五人,以吉安堂(武柏年家堂名)为基地,开展传拳授艺活动,太谷形意拳界名声大震。时人谓之“五星聚太谷”。
其次,晋冀两地的交流也促进了形意拳的形成,李老农回到河北后深知求师学艺之艰难,因而努力去培养人才,郭云深,刘奇兰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师弟郭云深两次来到太谷研习形意拳,之后,刘奇兰,刘元亨,李占元,李太和(老农之子)等先后慕名来太谷与毅斋榷磋技艺,有的定居太谷。师侄李存义因义和团事败来谷避难期间,车毅斋为他补足了“十二形”,并传授“进退连环、杂式锤、八势拳、五行炮、挨身炮”等套路。在姜容樵先生所著的《形意母拳》(据世界书局1930年版影印。1984年出版发行。姜容樵,字光武,生于1891年,河北沧州人。幼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姑丈陈玉山学秘宗拳械。1909年投师张占魁习形意拳.姜容樵先生的著作大多叙述流畅,在当时也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形意传人)书中第一章第九页写到“形意拳亦像形取意之一种。而其包括甚宽。其演式至简似较专采,一形一像者为完善。北方自李洛能传授形意时仅五行连环十二形半数而已。至郭云深先生仍之。后由李存义先生及同门某公赴山西太谷寻访同门前辈精斯术者,乃得尽其所学载之归。形意乃是又一变......”自此,直隶(今河北)形意拳内容日丰。师侄杨得胜,一生从学于车氏,尽得车氏形意拳法。车毅斋传人有李复祯、王凤翙、吕学隆、樊永庆、孟兴德、武杰、郭玉山、布学宽、刘俭、李发春、王之贵、贾祯、赵鈺、王丕春、王培本、孟天赐、许承麟、白光普、等号称十八弟子。贺永恒传人董得茂;李广亨传人白解和、牛利;宋世荣传人宋虎臣、贾蕴高、宋铁麟、任尔奇等。
从同治六年(1867)李老农归冀到民国三年(1914)车毅斋逝世,在长达47年的历程中,经过李老农,车毅斋,李存义、李复祯等无数形意宗师的努力,形意拳从拳理拳法,功理功法,内容形式,技术技法等方面已日趋完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拳种框架构建已基本成熟,可视为形意拳的形成过程。并且被1990年中国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大辞典>收录为拳种之一。
(一)形意拳发展简况
自李洛能将心意拳发展为形意拳以来,形意门人牢记先师的教导,打破门户之见,择德授艺,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特别是晋商发源地的晋中各县,如祁县、太谷、榆次、平遥等地,只要品行端正,不论门派,不论种族,不论男女,均可拜师学艺,以师徒相称,在继承形意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1911年,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术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
民国三年(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这辈次,决定从飞羽公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使后之来者有谱可稽。同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
民国七年(1918年),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车毅斋、李广亨、宋世荣指点的形意奇术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仄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拳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成长起来。形意人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凌善清、恭颠、董秀升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惠行,向国人推荐形意拳术,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以描写形意拳名人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性小说,如《清侠传》、《当代武侠奇人传》等。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有的并担任要职,形意拳的普及之势逐渐形成。李飞羽在山西的传人以口授身传技艺见长,善技者不断涌现,在中国享有盛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入侵中华国土,形意拳术几乎被扼杀。许多青年拳师奋起抗日,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仅山西即有陈晓峰、胡殿基(化名杜子和)、史克让等多名担任要职的形意拳新秀为抗日战争英勇献出了生命。老年拳师则不顾安危,冒死犯难传拳授艺,秘密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形意拳人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意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四十多年来,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查找历史文献,走访形意前辈,承前启后,实事求是地在研究形意拳历史源源流,挖掘整理形(心)意拳文献,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以及澄清某些历史讹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
1981年7月成立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山西省形意拳协会),是经省体委、省体总同意,省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一级群众组织,在民间传统武术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科学研究撰著方面,在推动开展群众性的武术锻炼和全民健身活动方面,在举办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大型武术运动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县正式成立 ,太谷形意拳传人杨凡生揭开了“国际形意拳武术发展中心”的帷幕,正式开馆授徒 。
2005年4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同年5月,在太谷为宋氏形意拳宗师建立了纪念碑。香港、台湾、上海、河北邯郸、四川蓬安、江苏徐州、安徽蚌埠、淮南、宿州、山西太原、太谷、平遥及俄罗斯、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相继成立了宋氏形意拳协会、研究会、分会等。宋氏形意拳还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武术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平遥宋氏形意拳协会受邀在新加坡理工大学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国术综合锦标赛,在传统内家拳项目中,中国代表队共夺得6金2银2铜,其中平遥分会取得4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 。
2007年12月20日太原市形意拳协会成立,每年聘请了老拳师定期举办形意拳的理论和实践讲座,每年正月十四在太原市五一广场做表演大力宣传形意拳文化。组织举办太原市形意拳锦标赛,建立形意拳辅导站,全民健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8年9月26日至29日,山西省太谷县举办“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竞赛项目分为形意拳传统套路比赛和搏击王争霸赛。此外,还将举行形意拳宗师车毅斋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及形意拳论坛、形意拳书画展、形意拳摄影展和剪纸、根雕等民间工艺展 。
2010年9月21日至23日,第二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在太谷县举行,来自美国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白俄罗斯分会、新加坡狮城内家拳法培训院、徐州市武术辅导站、上海市桂亭内家拳学会等45个团队的400余名高手参赛。很好的推广了形意拳项目。
2011年9月13日,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成。全国形意拳弟子和形意拳爱好者纷纷前往祭拜。
(二)形意拳发展谱系
1914年车毅斋先生去世,李存义先生前来山西奔丧,事后李存义与王福元、李复祯、吴耀科、宋虎臣、布学宽、刘俭、宋铁麟等人商定,形意门自飞羽公第二代传人起按:“华、邦、维、武、尚,社、会、统、强、宁”的十字辈分排定谱序。
形意拳,中国四大名拳之一。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 2011年5月23日,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拳术创立以来,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起初的看家护院,镖局押运,到后期的抗战杀敌;从民国时期的国术馆教学,提高战士素质,到解放之后的大力发展传统武术,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武术挖掘整理,直到现在武术进校园让形意拳广为流传,形意拳已经成为前辈大家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历史财富,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提高人民素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成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之一。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的推广,形意拳将会影响更多的人走向健康,强健体魄,改善人民的身体状况,相信形意拳能够发挥她强大的作用。
(一)、历史价值
形意拳从创立到蓬勃发展仅有多年历史,但是,作为中国现代实战拳术的优秀代表,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汲取了现代科学理论营养,时刻散发出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车先生的晚年时期,正当列强侵略中国,朝廷腐败无能,内扰外患,国家频于危急存亡之秋。有志之武林人士,纷纷倡武救国,以期国强民富,不受外国欺辱,这就更激发了车先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当时,车先生传闻外国武士在中国大摆擂台,骄横不可一世,一次便随同祁县、太谷的一些财主们悻悻然去天津,欲以比武。当时,日本剑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车先生满怀爱国热忱,凭着自己较高的技艺,过人的胆量,与日本大力士进行了剑术上的较量。"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摘自车永宏先生墓碑记)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从此,国威大振,车先生也名振华北。车先生逝世后,弟子王凤翙等为之立碑纪念,并已纂入《太谷县志》内。
1、布学宽
图3-1布学宽先生
图3-2布学宽先生与弟子表演
1876年 (光绪二年),布学宽先生出生于山西省祁县巩家堡村。乳名双辰,字子容。父辈以务农为业。
1881年 (光绪七年)六岁,布学宽先生开始在村中本族前辈办的私塾学堂内学习文化。
1891年 (光绪十七年)十六岁,布学宽先生在村中受祁县太谷武术之风的影响,开始习拳练武,强身健体,并在同伴中晓有名气。
1893年 (光绪十九年)十八岁,布学宽先生因谋生迁居到太谷城中,先在一家酿酒缸房中做学徒,后在一家粮店内经商学做生意,但仍然坚持习拳练功。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四岁,布学宽先生因酷爱武术,正式投师于在太谷的形意拳大师车毅斋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之一,并系统地学习形(心)意拳术。布学宽先生天资聪明,臂力过人,练功刻苦,深受车师器重,成为车师的重要传人。
1913年 (民国二年)三十七岁,布学宽先生开始在太谷城乡间开门授徒,广传弟子门人。
1914年 (民国三年)是年,车毅斋先生逝世,享年81岁,布学宽先生和他的同门师兄弟及太谷武林界同仁参加了葬礼。
1918年 (民国七年)四十二岁,布学宽先生任太谷县体育会主任,兼授太谷县九所学校国术课。
1925年 (民国十四年)四十九岁,布学宽先生与他的同门师兄弟和弟子们积极参与发起筹建为其师车毅斋先生树立纪念碑的活动,成为至今记载形意拳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之一。
1928年 (民国十七年)是年,同门师兄弟吕学隆先生逝世,享年72岁。
1930年 (民国十九年)五十四岁,布学宽先生,应太谷铭贤学校之聘请,担任该校武术教师,传授形意拳术。
是年,同门师兄弟李复贞先生逝世,享年75岁。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五十九岁,布学宽先生与其弟子杜级三先生积极响应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号召,并派杜级三先生亲赴南京请示,发起筹办太谷县国术馆,并于同年四月成立后,馆长由当时太谷县县长李腾蛟先生兼任,副馆长有布学宽、宋铁翷先生,委任宋铁翷先生负责。一年后推选布学宽先生担任馆长职务,培养出了许多承前启后的拳师和名手,将太谷县武术活动推向一个高潮阶段。
1937年 (民国二十六年)六十一岁,“七.七”事变后,日人侵入中国,不久即进入太谷,太谷铭贤学校南迁四川等地。布学宽先生应聘留铭贤学校内负责护校工作。
1948年 (民国三十七年)七十二岁,布学宽先生因年事已高,回到家中闲居,但仍以练拳自娱,并广传弟子门人。
1950年 七十四岁,解放后,布学宽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太谷县开展体育运动。同年参加山西大学著名武术家陈盛甫教授组织筹建的山西武术研究会工作。在以后的几年中,均担任山西省历届摔跤、武术运动会的武术裁判长、副总裁判、总裁判长等职务。
1952年 七十六岁,布学宽先生因对武术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被开始选为太谷县历届人民代表,曾任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太谷县政协委员等职务。
1955年 七十九岁,布学宽先生积极参加筹办成立太谷县民办学校,并担任名誉校长,同时致力于太谷县戏剧的武打指导工作,并被聘为太谷县新星剧团名誉团长一职,对剧团的武打设计多有贡献。
1960年 八十四岁,布学宽先生当选为太谷县武术协会主席,在担任武协主席期间,布学宽先生不顾年迈,身体力行积极筹备组织每年元霄节太谷县的大型武术表演活动。同年,布学宽先生参加山西省形意拳编写小组工作。
1964年 八十八岁,布学宽先生为普及推广武术,以高龄之躯,奔波于太谷城乡、农村各地,使太谷县先后成立70多个武术推广站,先生此举受到同年三月来太谷县检查武术工作的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先生的肯定,对布学宽先生推尊备致,布学宽先生并陪同黄中先生到太谷县各处武术推广站检查,并进行武术表演。同年,布学宽先生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1965年 八十九岁,布学宽先生参加山西省形意、通臂、鞭杆三种传统武术套路座谈会,为山西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1966年 九十岁,“文革”开始,布学宽先生受到冲击,在动乱中,先生隐居家中,但仍坚持习拳,传授弟子门人。
1971年 九十六岁,同年农历十二月六日布学宽先生逝世。山西省体委给予先生高度评价:“布学宽先生是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武术名师,为发展山西武术起过明显的推动作用。”此评语概括先生的一生。
先生所传弟子门人冠于他师,成绩尤为突出。尤其先生在研究鸳鸯腿法、狮吞手法、连环手法等实战技击功法和洗髓经健身功法方面多有创造和建树。为完善山西形意拳术体系,增加新的内容。先生是二十世纪从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山西武林界的一位领衔人物,对山西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先生有子女八人,长子秉贵,次子华轩,三子秉全;女锦华、锦叶、锦仙、锦香、锦蕊,学有所长,在各自的专业技术岗位上均有建树。
现在先生所传弟子门人,已传至第七代,遍布海内外,成为山西形意拳术中的一支劲旅和重要流派,备受武林界注目和喜爱。(二00六年,王建筑写于山西榆次城北听雨庐 )。
2、高宝东
图3-3高宝东 车式形意拳三代传人与弟子表演图片
1941年9月出生于山西太谷,形意拳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七段。曾任太谷县形意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县政协八、九届委员;太谷县三多堂博物馆保卫科长。现任山西省武协委员,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委,中国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车毅斋武馆总教练,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国博武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形意拳顾问,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体育老师。
先生自幼随父高庆瑛习形意拳,12岁时拜著名拳师吴治泰为师。14岁考入由庞林太老师执教的“太原市青少年武术业余学校”。1979 年2月即担任太谷县武协副主席,1989年兼任秘书长至今;1983年成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2002年被授予中国武术七段。形意拳与枪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995年先生参与编辑出版《形意拳术大全》,器械尤擅大枪,有着“山西第一枪”的美称。 于1990-1995年熔形意诸枪术于一炉,创编了“综合形意枪”套路,稍加改动被列为全国“形意枪竞赛规定套路”,并于1998年出版了中国武术系列规 定套路《形意拳》。在1995年和1998年还参加创作《中国形意拳山西卷》录像带和《武术博览》大型武术专题系列片的拍摄演练。2004年人民体育音像 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高老师演示的车式形意拳械音像碟14盘。形意拳与枪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形意拳的发源地山西,高宝东有“山西第一枪”的美称。
高宝东获奖情况:
1984年-1999年6次参加省传统武术比赛中,共获一等奖4次,10个第一名。
1990年-2015年在30次参加国际和全国的形意拳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共获一等奖22次,34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和2个第三名。
1999年5月获中国台州“利群杯”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长器械“特别优秀奖”拳术和对练两项优秀奖。
2000年5月参加在济南市举行之:“千年元春齐鲁杯形意、八卦强省精英邀请赛”,获形意拳和器械两项一等奖。
2004年代表山西队参加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枪术金牌和拳术银牌。
2005年8月获:中武国际、中国功夫杂志社、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形意拳功夫论坛”一等奖。
2006年代表国家队参加在郑州市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拳术、枪术两枚金牌和对练银牌。
2007年在山东省郓城县“水浒杯”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上、获代表拳种演示“形意拳特殊奖”。
2014年10月第三届中国深州形意拳交流研讨高峰论坛,获形意拳搏击技术“一等奖”。
2015年代表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参加在晋成市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获老年组四项第一名、中老年组一项第二名。
2016年8月14日获:山西﹒太谷第五届“启航” 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中国形意拳高峰论坛“形意拳展示优秀奖” 。
自2011年11月15日被聘为: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形意拳指导教师至2016年8月学校武术代表队共获:香港12届国际武术节“集体形意拳第一名” 和第14届“集体拳术一等奖” ;2014年和2015年山西省大、中学生武术锦标赛两届“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5年山西晋城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2014年和2016年山西太谷第四届、第五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两届“团体总分第一名” 。
业余义务授拳40多年,所传弟子1995年组队参赛:荣获山西省传统武术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他们在全国形意拳比赛中共获99个第一名,69个第二名和54个第三名。在数届山西省传统武术比赛中,共获44次第一名。有的被授予中国武术六段、五段、四段及一、二级武术裁判
(二)宋氏形意拳代表人物
宋光华
图3-4宋光华先生生活照
图3-5 宋光华先生拳照
宋光华,男,汉族,1932年生于山西省太谷县,祖籍北京。出生于武术世家,是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侄孙、宋世德嫡孙,宋铁麟大师长子,宋氏形意邦字辈嫡系传人,山西省武协常委,并受聘担任山西、山东,长春市形意拳协会和研究会顾问等。其弟子遍及美国、法国等国家。2017年12月2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宋光华先生幼承庭训,随父学练弹腿、长拳及家传形意拳,兼习太极、八卦等艺。宋家授徒极严,传人虽少却个个出色。作为宋铁麟长子的宋光华,从小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宋铁麟一切授艺均严以《易筋》、《洗髓》二经和《内功四经》的格式、气路、劲诀来要求。宋光华习武之余,晚上常在灯光下聆听父亲讲授《易筋》、《洗髓》和《内功四经》的至理奥义及拳理拳论、见闻轶事,并为其灌输孝悌仁义、忠勇正直、侠肝义胆、扶弱抑强的传统美德。1938年,宋铁麟先生为躲避日寇流落在太谷东怀远村弟子李宗山家里,当时年仅6岁的宋光华先生又在李宗山先生的指导下背诵《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这对他以后的立身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光华先生一直坚持传武育人和参与社会武术活动。他不仅活跃在国内武术界,而且远涉重洋,先后到美国、香港、澳门等地传武授艺,弘扬宋氏形意拳,并于2004年建立了"形意宋氏堂在线"网站。
2002年、2005年先后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宋氏形意拳协会、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和几个国外分会。
2005年筹建了宋氏形意拳历代宗师纪念碑。先生还通过武术交往,于2003年由香港"希望之友基金会"引进资金,在太谷县北汪开办了"形意拳希望小学",为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6年5月,宋光华被世界武术功夫段位制总会授于"师范级十段"。
主要作品:
20世纪九十年代后在武术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著作有《宋氏形意拳》《宋氏形意拳续编(上下)》。这三本书均由山西省科技出版发行,行销海内外。
1999年9月,编著的《宋氏形意拳》一书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宋氏形意拳的第一部专著。后应广大武术同仁与爱好者的强烈要求,宋光华先生又着手《宋氏形意拳续编》的编著整理工作,"在经历了数以百计不眠之夜后,此书终于脱稿了"(宋光华语),并于2001年9月正式出版。该书已再版3次。宋光华已比较全面系统地将宋氏形意拳的由来发展、功理功法和拳械套路展示给了世人。《宋氏形意拳》和《宋氏形意拳续编》(上下册)两部书也成为畅销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武术力作。
获奖记录:
1984年,在山西省形意拳比赛中获一等奖。
1986、1996、1998年分别参加山西、山东、河北深州形意拳论文研讨会均获一等奖。
1996、2001年,获山西省形协贡献奖,并数次被太谷县政府、县体委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6年5月,被世界武术功夫段位制总会授于"师范级十段"。
宋光华退休前先后在山西农学院、山西生物制品厂工作。在职期间曾获农业部、山西省政府、省农牧厅及本单位多次表彰。
宋光华的个人辞条被编入《中国武术家名典》、《中国大百科人物专集》、《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专集》、《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太谷县人物志》等名典。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先生"中国武术七段"荣誉称号。
宋光华任山西省武术协会常委、山西形意拳协会顾问、晋中市武术协会委员、太谷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编委、北京市武术协会武术理论文史研究会研究员;山东省形(心)意拳研究会、长春市形意拳研究会、深州李老农形意拳研究会、徐州市武当拳法研究中心、香港心意拳艺会顾问、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会监等职。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三)其他形意拳代表人物
1、李桂昌
李先生讳桂昌,山西省榆次人,形意拳大师董秀升先生(董秀升先生自幼跟耿继善先生学习形意拳后又跟随宋虎臣先生学习内功四经与形意拳)得意弟子,生于1913年正月初七,卒于2000年9月,享年87岁。先生年少时因其父在太原开当铺,经营典当生意。家中生活富裕,为其以后上学习武打下了经济基础。民国十七年(15岁)经张安泰先生介绍拜在形意拳大师董秀升先生门下学艺,前后历经八载。先生自幼聪慧过人,骨骼奇特,天生习武奇才,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加上董秀升慧眼识英才,学艺期间师徒二人朝夕相伴,情同父子,更兼家中富足,无后顾之忧。董先生融全部心血将平生绝学溶化于先生身上,加之他心智敏慧领悟贯通性强,又苦心钻研,几年之间功夫已臻上乘。十八岁即尊师命多次上台打擂,为董先生门下争光,董先生立摆酒宴为其祝贺。
3-5李桂昌先生拳照
先生一生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淡泊名利钱财,对父辈留下的产业无心经营,父亲去世后,生意暗淡,家财日渐殆尽,生活窘迫,仅靠武艺维持生计。自董先生去世后,先生为深造自己,多处拜访名师先后又师从邢少轩(刘文华弟子)、刘东汉(太极拳名家)精研各门内家功夫。以形意拳为宗旨,并融会贯通太极、八卦、南少林柔术功及各种长短器械点穴、擒拿、分筋错骨等,结合医理、骨骼学、易经、内功经等深入研究,使武艺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引入现代科学知识,利用大自然的自然现象生长规律,结合自己的体会,去解释古老的形意拳,可谓开历史之先河。
先生视武学为自己终身奋斗目标,拳理博大精深与大自然结合,无微不至,崇尚心法,使学者一目了然,拳理、道理皆为平常生活之理也。每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不在力使,意在巧妙,攻人不知、击人无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使人不知所措,防不胜防,如老翁戏顽童一般。
先生一生性格刚直,酷爱拳学,以致动行、动、坐、卧无一不是在练拳。拳无拳,意无意,拳意之间含真意,在先生身上得到充分展示。先生一生无嗜好一心以习武为宗旨,结合自己本身条件反射,在董先生原来的绝学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董门形意拳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阶段。“德高艺绝”武术同仁送德牌匾足以说明这一切。先生真不愧董门掌门人之称号。
先生一生事迹较多,但知者甚少。抗日战争期间,尊师命参加山西决死队,曾一人独杀倭寇七人。另外四十年代中期,有一打遍大江南北无敌手的著名拳师,在太原摆下擂台,连败数名拳术高手,震惊山西武林,时先生不在太原,听知此事,连夜赶回并州,飞身上擂,一掌将其打下擂台。名震山西,被同仁誉为“一掌定乾坤”。先生晚年时,身体及其灵活,观其象恰如青壮年一般,肌肤光滑园润,尤似返老还童之象,让人羡慕不已。先生和蔼可亲,人送雅号“老顽童”。先生生前重武德修养,传授门徒,一招一式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立下训嘱:武艺以德为先,宁可失传,不可妄传,要传有德之人。以德为先,实为练武者之楷模,一代武术宗师大家风范。
李桂昌先生的弟子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弟子有王成敬、宋春旺、毛明春、李鑫、崔敬明等。
2、王成敬:
图3-6李桂昌弟子王成敬1
图3-6李桂昌弟子王成敬2
王成敬,山西省榆次市陈侃乡述巴村人,生于1948年,自幼爱武术,1968年入伍,后多次在北京体有学院,广州军事体育学院进行深造,1972年获装甲兵十项全能第一名。转业后,于1983年拜李桂昌为师学艺。十七年与恩师相随相伴,得以恩师精心传授,多次协助先师举办各种武术培训班和研究整理传统武术拳理拳法资料王成敬师傅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习,不断体悟,行功注重势正招园,刚柔相济开合有度,讲求内外兼修,融会贯通,协调自然。擅长形意太极、推手及器械。现担任太原市推手协会会长、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委员、国家一级推手裁判,并多次担任推手大赛裁判。
近十年来,王成敬师傅在自己不断研练的同时,加强对徒弟的传承培养。他对弟子们循序渐进,因人施教,德艺并重。多次率领弟子参加全国形意拳及推手大赛,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其弟子代表性弟子有池少明、邓峰、秦文秀等人。
图3-7王成敬弟子池少明拳照1
图3-7王成敬弟子池少明拳照2
池少明,出生于1958年,祖籍山西省定襄县。自幼喜爱武术,在老家学练红拳、弹腿等参加民间社火武术表演。90年代在美国工作期间曾结识华人武术爱好者熊曾亮先生并经其推荐回太原拜李桂昌门人王成敬为师学练形意拳。现任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副秘书长,兼定襄县武术研究会特聘教练。
3、宋存旺:
图3-8李桂昌弟子宋存旺1
图3-8李桂昌弟子宋存旺2
图3-9李桂昌弟子毛明春1
图 3-9李桂昌弟子毛明春2
毛明春,武术研究生毕业。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术八段、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委员。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短棍主笔,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鞭杆代表性传承人。
先后师承银连志、陈盛甫、陈济生、李桂昌等名师,研习长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鞭杆等拳术。出版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鞭杆等教学录像带。著有形意拳专著,发表武术论文、文章60多篇。
毛明春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武术,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1982成为山西大学体育系的研究生。1984大学毕业后留在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武术和传统体育养生课。先后教授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墨西哥、瑞士、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赞扬。多次应邀前往韩国、瑞士、美国、亚美尼亚、巴西、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讲学。
图3-9李桂昌弟子毛明春拳照3
图 3-9李桂昌弟子毛明春拳照4
图3-10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张希贵
形意拳历经数百年和数十代人的传承,发展至今,已形成庞大的传承体系。据了解,全国各地市、县大多设有形意拳的组织机构,目前,以河北山西两个形意拳发源地为中心在全国各地传统武术社团、协会、研究会层出不穷,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逐年增加,以晋中市为例,形意拳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1名,即宋氏形意拳传人宋光华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1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35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一些高校近几年也增开了形意拳课程,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聘请车氏形意拳代表人物高宝东先生为形意拳老师,青少年习练人数与日俱增,为形意拳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县成立,是形意拳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更好地推动形意拳在全世界的交流,使这一传统拳术发扬光大。国际形意拳道联盟秘书长称,形意拳正在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地广泛开展,仅在太谷县有两万人常年练习形意拳。此外,形意拳在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也开展得十分活跃 。
2008年6月10日,济南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杨遵利作为代表提出申请的济南形意拳,被列入济南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谷县明星小学教师杨晓瑞在教孩子们形意拳2008年12月,太谷县教育局正式把形意拳列入当地中小学课程,由当地车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杨凡生编写教案,太谷县已将胡家庄学校和明星小学作为试点进行尝试 。
2009年4月24日,形意拳被列入第二批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7日,济南形意拳被列入第二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太谷县申报的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形意拳走进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
2011年9月13日,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成。
2013年1月21日,经山东省泰安市体育局和民政局的审批,泰安东岳形意拳研究会挂牌成立,并已有100多名形意拳会员 。
2013年5月1日,天津市形意拳研究会于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正式成立,准备通过形意拳众传人的努力,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 。
2014年8月26日,山西省晋城市形意拳协会正式成立,有会员150余人。意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形意拳培训、学习和讲座,组织竞赛和参与外地竞赛,参与异地交流、观摩和学习等 。
形意拳创始人李洛能
车毅斋(车氏形意拳创始人)
郭云深 (半步崩拳打天下)
宋世荣 (宋氏形意拳创始人)
耿继善(河北形意拳代表人物)
布学宽车毅斋弟子
李桂昌
高宝东 车式形意拳三代传人
宋氏形意拳第三代掌门人 宋光华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镱泉
宋铁麟,名国祥
郭云深到太谷拜会车毅斋
布学宽先生
布学宽先生与弟子表演
高宝东 车式形意拳三代传人与弟子表演
宋光华先生生活照
李桂昌先生拳照
宋光华先生拳照
李桂昌弟子王成敬1
李桂昌弟子王成敬2
王成敬弟子池少明拳照1
王成敬弟子池少明拳照2
李桂昌弟子宋存旺1
李桂昌弟子宋存旺2
李桂昌弟子毛明春1
李桂昌弟子毛明春2
李桂昌弟子毛明春拳照3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张希贵
段旭亮
著作:
[1]邓福明,李永坤.孙氏形意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
[2]王银辉.车氏樊系形意拳[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刘殿琛.刘殿琛形意拳术抉微[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神,2017
[4]毛明春.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王文清.形意拳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6]武世俊.早期形意拳的基本功法修炼[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7]吴秀峰.形意拳发展史略[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8]杨维.形意五行拳及应用[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9]孙绪.形意拳术体用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0]孟庆威等.形意功理功法与散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1]宋光华著.宋氏形意拳续编[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苏耘.形意拳[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13]宋光华.宋氏形意拳[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4]山西省太谷县志办.形意拳术大全[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15]李天骥.形意拳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