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心意拳,亦称形意拳、岳派拳、际可拳、心意六合拳。是我国武库之中极为优秀的内家功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神妙莫测,将佛家、道家、儒家、兵家、医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一门科学的内外兼修之武术。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其功法顺大自然客观生化规律,以天地阴阳之平衡,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为戴氏心意拳之精髓。戴氏心意拳是现存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形意拳的鼻祖。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内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故人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关于戴氏心意拳起源,共有以下五种说法。一:曹继武授业戴隆邦。《六合拳序》序言说:“ 独我姬公, 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为浦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武勇,先生习练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清康熙癸酉年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之职,到任归籍,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拳授余,学十易寒暑。” 从相关内容来看,戴龙邦的授业恩师是曹继武。二:戴二闾师承李祯。范铁僧在民国二十二年著述的《范氏心意拳谱 ? 范氏笔记》记载:“我祁县六合心意拳门派,虽说是负盛名之地,原底也是由河南省李祯老祖师与买壮图老祖师所传流而有也。李祯老祖师传戴大闾、二闾昆仲,名播华北。买壮图老祖师,传授予之先祖,讳万明,人所共知。”三:戴文良、戴文熊、郭维翰拜师牛希贤。其依据是民国二十四年高降衡著述的《形意拳秘法》。书中写到:“道光二十一年,有陕西牛希贤者来店就食。贤固牛皋之后裔,而精通斯拳者也。闻龙邦好友尚义,故来访究竟,而邦不知也。后以贤之举动异于常人,卒为龙邦所发觉。贤被诘无奈,乃俱道所以。文良、文熊、维翰等三人自此以师事之。”四:心意拳为戴氏祖传。依据是民国十四年《车君毅斋纪念碑记》碑文:“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五:戴龙邦学艺于金世魁。金世魁传戴龙邦,是流传于山西晋中一带的故事:在清朝道光和咸丰年间,戴龙邦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镇“山陕会馆”的“十家店”经营旅店生意,期间曾向店中伙计山东人金世魁学过螳螂拳。可以看出心意拳史的说法可以说众说纷纭,各家说法有相呼应的,有相抵触的,其中良莠不齐,真假掺杂。
据戴隆邦《心家意六合拳序》中记载到“岳飞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明末清初诸逢姬际可字龙峰得拳谱于终南山破庙中,姬龙峰授曹社旗继武于秋浦十有二年,戴隆邦学艺于曹继武于池州十易寒暑”,另外一篇《姬际可自述》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中所述史与戴序相差不离。
根据我们在祁县对陈振家师傅(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心意拳之鼻祖为岳夫子,雏形拳法以为数不多的象形拳为基。至于夫子之师,即周侗是也。据传周侗之艺学于希夷先生。希夷先生姓陈名传字图南,他学艺于隐士牛道士。而陈振家师傅学艺于王映海,王映海学于戴魁功,魁功学艺于其父良栋。良栋从学于其族侄文熊,文熊学于其父龙邦。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戴氏心意拳创于岳飞,弘扬于姬龙凤,南支定形于马学礼,北支定形于戴隆邦,充实于牛希贤、李祯、金师魁,创新于戴文熊,传承于戴良栋,发扬于戴魁公、戴宏勋及直隶人李洛能,山西太谷车毅斋,河北郭云深等人,而后一代代传承开来。
有关戴氏心意拳传承一事,祁县人高降衡编著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一书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高降衡,祁县东高堡人,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任并州学院会计长,山西国术促进会秘书长等职)。龙邦的前辈戴廷栻为明朝护危定倾,于清顺治十九年在祁县城内南街建一座“海内闻名”的楼阁,取名丹枫阁。此阁建成后,傅山、顾炎武广泛结交反清复明文武仁人志士,此阁一时成为南北反清复明的联络点,北方的活动中心。戴家与顾炎武在祁县与邻县建立了多家镖局,与有武艺的人切磋武艺,这样促进了戴家拳的发展。但是当时清朝统治顺应民心,反清复明难以为继。戴家拳只能另谋出路。
戴隆邦自幼嗜武,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一丝不苟,在武术世家的熏陶下,学文习武,(西祁县小韩村人氏,享年89岁)清乾隆年间,继承家传拳械之术及养身功后,他拜解甲归田的曹继武学习岳家拳,艺成后广交武术名家,潜心各家原拳法的精辟之处,导引吐纳炼丹法和阴阳五行六合及皇帝内经中的医理等法,又结合硬气功门的用气法,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戴氏心意六合拳。武术界将他尊为戴氏心意拳的开山鼻祖。戴龙邦青年时已成为很有名的武术师,以其精湛的武术才能,在河南余旗镇开设镖局。通过十几年的镖局生涯,在武术方面,他大力提倡一处拜师百处学艺,反对定于一尊。因此他不但扩大了武术的知识领域和镖局的承接能力,而且使本拳在武林中和武术史上有了重要的位置。之后龙邦传子文良(大闾)、文熊(二闾)。文熊传子戴五昌、同族爷戴良栋及女婿郭维翰。良栋传子戴魁,到清末, 他才传拳于祁县籍外姓人,后到呼和浩特及包头,收徒传艺。戴氏心意拳外传之初,由郭维翰传于祁县籍外姓人,后又传河北深州人士李洛能,传李斯拳时,郭以“象形取意”为理论根据,改心意为形,取名叫“形意拳”。此外,关于“心”“形”之分,陈师傅的讲解中指出“心意拳”是指在戴家内部传承的,“形意拳”是指在外姓之中传承的,所以现在祁县人民一般用“意拳”指代,没有“心形”之分。李洛能论拳中也说:形者,五官百骸也;意者,心意也,二者合言之,乃内五行要动,外五行即随也。或曰心意之动作,即取法乎形形之意,其意亦同。总之斯拳在百姓名曰形意,戴师宗门名曰心意,然究其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虽予戴师宗族,予师曰斯拳心意拳,予不敢背师而曰心意也,故名形意也。也证实了陈师傅的观点。
戴氏心意拳在县境内的贾令、北堡、鲁村、西炮、温曲、东炮、西观、瓦屋、西高堡、东六支、修善等20多个村庄流传较广。太原、阳泉、平定、孟县、忻州等地也有习练场所。在当今的祁县,戴氏心意拳仍然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仅在祁县本地的练拳人数就达到了一千余人,活动场地主要以渠家大院为主。通过采访,一部分人选择练拳是基于强身健体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则是出于自我保护,校园暴力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受伤,在危急时刻能够轻松脱身,所以选择了练拳。因此可以看到练拳的队伍中不仅有中老年,还有青少年。那么这么多人的练习其实学到的只是戴氏心意拳的一些基础性东西,真正想成为戴氏心意拳的门徒并非轻而易举。通过与陈振家师傅的对话可以得知,收徒需要经历层层门槛。首先会先给你一个动作让你练三年,三年结束后再给你一个步法让你练两年。在这五年里完全靠恒心和毅力,所以有些人受不了就直接放弃了,五年坚持下来的人为数不多,之后通过德高望重的人引荐,证明其有武德(忠义孝顺,热爱国家等),才会得到师傅的认可,真正举行收徒仪式。收徒仪式在以往是比价繁复的,但在现代社会也趋向了简约化,一般门徒向师傅举行敬酒、跪拜仪式就可以了。之后师傅就开始真正地授艺了。授艺的方式不仅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更结合自身的武术功底套路进行教学,当然门徒由于学历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所学所领悟到的东西也有所不同。陈师傅说:“对于每一位徒弟,教学内容大体相同,但是关键之处的一个字或者两个字只采取口授的形式,对于关键词的领悟就只能看个人的能力”。而对于最后的考核,方式比较松散,师傅认为如果要求较严格或者强迫,那么大家的兴趣可能就会淡薄。
传承过程中其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戴氏心意拳自身方面:一是就像上面所讲关键词的口授部分,由于方言土语的影响,很多东西通过倒口传就变了意思,就像师傅所举的例子,土语中有个发音为“di”的动作,但是别人的著作或者普通话里就用的“提”替代,这样就造成了曲解。所以方言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碍了其发展的。二是戴氏心意拳自己传承原则上的不开放性,通过对杨晓榆师傅的访谈,可以得知在原则上,戴氏心意拳只在室内教学,而且三人不授拳。通常情况下公园里的练习只是响应“全民运动”号召,强身健体、活动腰腿的简单动作,真正的招数不会在此展现出来。当然外部原因也存在:一方面是经费的匮乏,虽然戴氏心意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政府部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支持,并没有对传承人给予补贴或其他优惠性政策,像大家出去参加比赛,路费等各方面的费用完全靠自己承担,所以经费短缺也是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动机不强,只是出于强身健体,在当下社会,少年为文化课学习而努力,青壮年为生活工作而奔波,所以用来练拳的时间少之又少。综合以上多方面,其实戴氏心意拳的未来的传承是比较困难的。
戴氏心意拳创立至今将近二百年,过去由于保守,发展比较缓慢,在祁县境内仅传五代,全县也只有贾令、晓义、东观、鲁村、小韩、温曲、城镇、西关等十余个村子有所建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2002年成立了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会员有1600余人,会长穆金桥,秘书长闫广照,副会长段天林等15人,副秘书长王毅等6个,理事24人,顾问lO人,现在学员七代、八代徒弟共3500人,其中:男2100人,女1400人,最小的仅5岁,年长的已90岁,主要分布在祁县145个村庄。戴氏心意拳在国内外流传较广,近年来我们成立了戴氏心意拳指导站,在全国各地及国外设立了心意拳分会及武馆,国内除西藏、海南外的其它省份,包括台湾、香港均有该拳弟子,在国外有日本、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法国、新加坡、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都有戴氏心意拳弟子。为了弘扬民族瑰宝,拯救濒临绝传的文化遗产,祁县县委和县政府采取了强化领导,发展武馆、培养骨干、以点带面、开辟旅游景点等多种保护措施发展武术基地,要让这一民族瑰宝发扬光大,武术文化重放异彩。2011年戴氏心意拳名家王映海先生的徒子徒孙已遍布海内外和国内各地。特别是2000年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成立了晋商镖局博物馆,此举为为戴氏心意拳的发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提供了展示戴氏心意拳的平台。他们在中外友人中展示戴氏心意拳,并且被中央电视台、台湾三立影视、山西影视、湖南卫视等媒体播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心意拳爱好者架起了一座友谊的大桥。在日本他的弟子建有“中国祁县戴氏心意王氏俱乐部”,在美国建有“国际心意拳道”。把自己平生积累的戴氏心意拳拳谱系统整理,不遗余力地传播给他的弟子,并且全部无偿地奉献给国家。
在过去戴氏心意拳只是传内不传外,所以老一辈的练习者只是本家人练习,所以人数不是很多。随着习武气氛相对淡化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愿意把武术当做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减少了那些门派之争。武术(心意拳)活动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运动会上,成为运动会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自山西省心意拳协会从成立以来,连续多次成功举办全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全国形意拳邀请赛及一次国际邀请赛和一次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根据多年参赛运动员人数的统计,已有15000人次以上。培训武术裁判员、教练员、骨干5000余人次,培训学员、爱好者、数万人次之多,撰写形意拳论文、专著、数十篇、编辑“形意拳研究”、“会刊”等,卓有成效地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山西省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挽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拳种和套路,而且添补了山西省传统武术等竞赛项目的空白。
在国外戴氏心意拳的学习主要也是武术武馆教学,但是国外尤其是日本心意拳的学习途径要比国内发展好。国内虽然是心意拳的发源国,但是国内拳种繁多,心意拳知道的人数也不多,学习心意拳更是需要经熟人介绍才能接触到。心意拳在日本得到广大日本人的推崇,在日日本有开设戴氏心意拳武馆,推广力度效果都比较好。
总而言之,戴氏心意拳成为了一种普通民众皆可以学习的拳术,影响广泛深远。
(一)历史价值
1、戴氏心意拳对明清时期晋商经济的促进
戴家继承心意六合拳正处于明清时期。明朝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经济日益繁多,货物流通也日益扩大,清政府因长期明清战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稳定社会局面,清廷实行了正确的国策,大力发展经济,到康熙年间经济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更是到了乾隆年间,山西晋商几乎占据了其经济的主导地位。而晋商能够得以迅速发展与形意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清朝建立以来,民间秘密结社、反清势力、外国列强不断地威胁到清政权,导致清朝统治下的社会治安不稳。清廷允许商人投入保安设施以保证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下,清政府的出发实质上是为了保障及维护社会治安,因为在当还没有出现押运护卫的部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镖局应时而生,并且很快成为了保障商业秩序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山西晋商自明朝时期已有相当规模,自清朝以后,货物流通范围扩大,晋商资本也不断增加,晋商也凭借这一时期资产得到扩充,并在日后成为货运经济的龙头。
在明清两代,戴家是祁县入在京做官,在全国经商的官商巨贾一体的富豪,戴隆邦的前辈戴延木式为明朝护卫定倾,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在祁县城内南街建一座“海内闻名”的楼阁,取名丹枫阁。此阁建成后,傅山、顾炎武广泛结交反清复明文武仁入志士,此阁成为南北反清的联络点,北方活动中心。介于反清势力一直威胁着清庭的统治,清庭对反清势力打击力度增大。戴家迫子生存,因清政府禁武,拳术不得外传,又无心致仕,便在当时南北贸易的集散地河南的赊旗镇十家店开设了前饭店后车马店,取名广盛饭店。后经师兄马学礼的倡议又增加了镖局行业,使广盛饭店成了集饭庄,车马店,镖局为一体的大饭店,成大饭庄后易名为广盛镖局。对于镖局产生的时间及其原因,目前较为共认的产生时间是在《武术汇宗》中记载的“山西神拳无敌张黑五者请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大街……”关于镖局的产生原因从文献资料得知,其主要原因源自于清朝社会治安不定,使地方势力与土匪日益猖狂,常言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因此一般商户多聘请当地镖局来保镖来占压地方势力。而戴家镖局中戴隆邦为人友善,重义轻利,有诺必践,并以德立局,以儒治局,以儒治生,以儒处世,诚信立身,使广盛镖局人才辈,成为六大镖局之首。此时戴家形意拳镖局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乾隆后期社会治安不稳,这一时期对镖局镖师武艺要求颇高,山西晋商也因这一时期治安不稳导致许多商路不通,山西许多晋商为打通商路不惜花重金聘请当地的武艺高超的镖局镖师保镖。著名晋商乔致庸得知自己要重振乔家商号所集借到乔家大院的巨额银子被专吃走西口的飞骆驼看上,为了能够保证所借的巨额银两不被盗走,乔致庸亲自登门拜访广盛镖局戴二闾保镖,才将从借集处运回乔家大院数额巨大的银子保住,重振乔家口外商号,如果没有戴二闾护银,击退专吃走西口之路的“飞骆驼”,很难有现在的乔家大院。
晋商能够在明清时期成为闻名天下的巨商,其一是他们抓住了当时的商机,其二便是懂得借助镖局的力量打通商路。在明末清初晋商抓住了由武夷山一路向北通往俄罗斯的茶路,但在这条茶路上有三大死穴没有打通,一个在东通京津、西达山陕的河北沧州地区;一个位于南下湖广,北通秦豫的河南南阳社旗县赊店镇:一个是从张家口通往口外的蒙胡腹地。这三个死穴不是豪强林立就是股匪繁多,商贾们一直不敢行走。心意拳拳师戴隆邦同其子戴二闾不仅以精湛的武艺打通晋商三大商路死穴,而且保障了晋商商路在长途运营中的畅通。这不仅给戴家镖局的生存打下了基础,更是为戴氏心意拳的发展画上了浓烈的一笔。在后来的保镖中更是有了得心意镖师者的商路的称号。在往后的商路中,几代心意拳师徒致力于保镖促商,而这一时期,戴家为晋商的商业运输道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与保证,在保镖的路上心意拳也声名远播“戴二闾过沧镖走出娘子关”、“戴奎打破流失儿川101同时晋商不断强大,商品货物的流通在镖局的保护下日益辉煌。
2、戴氏心意拳武学价值
戴家心意拳遵循“天人合一”之理,摄大自然动物精灵之长与天文、地理之变数,汲取前人导引吐纳、炼丹养生之精华,对姬龙峰老夫子所传之心意拳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同时,戴家父子还将此拳法进一步探精抉微,将修养内功心法部分称为神拳,简称意拳;将模仿动物特长技能部分称为形拳。
心意拳能够在中国历史中站立一席之地,这与它所存在社会文化现发展密不可分。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融会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了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术文化。虽是内家拳的戴氏形意拳也渗透着道、儒、释的理念。心意拳取名心意,意日心想事成,心为猛虎,意为吃人。心意一词源《庄子让王》一书。庄日:“余立于宇宙之中,逍遥于天地之间,出泰然后可心意自得。”古人日:“心者,谓心如眼,洞察领悟,遥见仓桑,不闻其言,乃神聚也。意者,谓如其耳,意融神洽,迹象飘渺,不尽其意,乃神阻也。神聚谓心宜于锁,形阻谓意善于拴。以心为本做灵台,以意为法下遥池。心之动日意,意志所向为拳。盖闭眼、塞耳、入魂、进魄、藏神、犹如古人甘绳学射、庖丁解牛。如土委地之合,实乃以心为本,以意为法,以拳为术矣。”
戴隆邦幼年便习家传武学,其诸位先辈及父亲都是文武全才。戴隆邦继承家传武学及养身功后,又拜曹继武为师学习岳家拳,武艺习成后广交武术名家,潜心各家原拳法的精辟之处,及导引吐纳炼丹和阴阳五行六合及黄帝内经中的医理等法,又结合硬气功门的用气法,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戴氏心意六合拳。此拳法注重内外一贯,以内催外,更加讲究简约急捷凶狠的技击方法。
戴隆邦在创心意六合拳后,依旧虚心好学,在武术方面,他大力提倡一处拜师百处学艺,反对定于一尊,学习别门拳术不可对其宗派、派别歧视。一切与自己拳术有关联的学说,要取其精华研究,精益求精,知道成功才可以停止,对非本门的拳术,不可持蠡测海,以管规天,要触类旁通,用抽钉拔契之法,洞察领悟其中之坚,方合旁通之意。对武德要求甚高,他强调练武之前要先学德,以德为重,只有德先行方可被世人接纳。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这样的武学思想构定了他的人格力量,奠定了他的武术底蕴,使他成为一代武术名家,成为戴氏心意拳的鼻祖。在武坛上,勇于创新,自创五行拳。其拳法重贵严矩,锱铢细究,立意深邃,大有趁势落蓬之势,一拳生万殊,万殊出一法之纲,真正体现出拳者皆无强无弱。拳谱更留有格言、忠言、精言和俗言四言。
心意拳自戴二闾继承,他在拳法的基础上自我淘汰、更新、另辟蹊径、结合实战,以多次流血为代价,创出了现在祁县人所练的十大形意心意拳。后来他打破戴氏不得外传的家训,将戴氏心意拳传授于李老汉(李洛能),李洛能得心意拳授予其弟子车毅斋,师徒二人根据多年的保镖经验和比武实践,不断吸收其他拳种的长处,潜心心意拳并不断改革和创新,并对戴氏心意拳的拳理进行改革,多次反复研究“心意”与“形意”的内涵,认定“心意”本同一理,均成思于内;而“形意”则兼“外形与心意”双重含义,即内与外的结合,思与行的统一n引。李洛能首先提出了,“形”代“心”,认为这样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自后便有了“以形取意,以意取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开宗立万的形意拳。形意拳也因形意并重,内外兼修而远播于世,传承至今,拳术的体系日趋成熟。
(二) 当代价值
1、 戴氏心意拳养生价值
五行拳导引阴阳、五行、六合及黄帝内经中医理。心意拳阐要中详述道练本拳须先动左而后动右,根据中医学说,人身左侧是血液所聚集的场所,血液流动缓慢。右侧是人体气所聚集的地方,气流动速度快。先动左再后动右,可调整气与血的平衡。五行拳将人身分出内阴外阳,内五行外五行,内外阴阳五行各司其职。中医有望闻问切,其望则观人体外五行,左耳、右耳、眼、鼻、口,此五行是洞察之源,信息之本。内五行则为心肝脾肺肾,是五气之源,性命之本。五行拳借阴阳的互根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相通、相属的互循性而定。此拳按春、夏、长夏、冬之五时序变化,将拳与各季节分配,在所配的季节练习某拳,可舒经活络,顺气活血,互调互补,平衡阴阳,滋阴补阳,充足大脑,修正补缺,外强肢体,内壮脏腑,使人精力充沛,标本兼治。
劈崩躜炮横五拳根据五行说不同的招式对人体内五行的心肝脾肺肾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劈拳属金象肺,练劈拳如顺逆合规,对理肺具有显著功效。劈拳的运行轨迹沿手太阴肺经,此经为调节呼吸系统平衡的经络,其劈拳的拧、转、裹、旋、起、落六种劲道不仅能够按摩人体肺部经和挤压肺区外,还可增加肺活量,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呼吸道疾病,促进肺部健壮,使全身内外通畅;崩拳梳肝,其特定动作的轨迹大部分演足厥阳肝经的走向而运动,一个完整的崩拳动作可激活足厥阳肝经的大部分穴位,使肝舒畅条达,开胸顺气;躜拳补肾,肾属水,藏精,主人体发育,生津纳气,充实骨髓,通脑,开窍于耳,司二便。躜拳可间接地按摩和刺激肾脏。炮拳养心,练其功法多牵动手少阳经,炮拳的出手、上捧、中鼎、大翻、开排的动作,都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与心脏有特殊关系的穴位,如少冲、中府、神门、涌泉等穴,有健心肌的功效,同时手厥阳心包经对心脏具有减压的功效;横拳健脾,横拳的运行轨迹可激活与脾脏有密切关系的足太阳经,通过对拳术的拖拉刺激胸乡、固荣二穴,可治疗因脾胃不和而引起胸肋胀痛的大穴。通过臀下坐挤压腹结、大包二穴,可治疗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气喘。
导引内气舒筋活络,通过戴氏心意拳内功拳的引导可打通全身经络,起到舒经活络,提神壮筋。心意拳谱中著有“小周天百病俱消,大周天长命百岁”,加之养丹田内功的练习,二者相结合长期坚持练习不仅能够能气行病初,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脏器功能,心血管功能。其二,发挥各个部位的技击作用,提高武术的技击性,还能促进身体四肢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于一些不协调的儿童,多加练习可纠正、恢复和增强平衡协调功能,不仅可以降低甚至消除顺拐现象的发生还能变拗为顺,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第三,戴氏心意拳的刚柔并济不仅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有提高乐趣的意义。戴氏心意拳的刚柔相济可以根据练习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选择,也可以在练拳时加入自身的意识,从而强化思维,增强记忆力,提高敏锐力,达到拳人合一,精气神融为一体。
2、 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
戴氏心意拳具有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功能。作为现代中华传统武术之一,不仅可以满足竞技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要求,而且它作为一种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逐步形成的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无论是审美上的“形神兼备”,还是健身养生中的“内外兼修”、“形神合一”,或者道德范畴的“崇尚武德”、“重义轻利”等,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承载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戴氏心意拳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感受到武术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戴氏心意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成为当下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3、 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活动
追求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谐统一的健身理念拳术强调心理、生理、道德的和谐统一,它通过提高精神状态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城部分。中国传统武术内容多样,风格独特,运动简便,其道伦理观念与行为模式具有无穷的价值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沉淀与凝聚,能够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往往满心疲惫,心灵急需慰霜.但是却苦于无处宣泄,面对网络文化的纷紫复杂和各种诱感,很多人的心理发生扭曲:退休老人离开岗位之后往往会有失落感,不少人选择了将麻将桌作为排解时间的对象……面对这一切,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的戴氏心意拳可以消除社会负面影响。通过健身来构建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可以成为点燃人们新的生命之火。
4、 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表现形式
戴氏心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能够充分挖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真正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和谐意识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涵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人际关系即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和谐意识,首先在编拳和拳理研究中极力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反映人、动物和谐统一的象形拳产生了。其次,不仅主张编拳与拳理要与自然和谐统一,而且主张练拳时要顺应自然,与自然时空变化和谐统一。练功方法上迫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练形与练神的和谐意识在练形与练神的要求上,以戴氏心意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主要是要求以动练形,以静练神,从面体现形神兼备的特点。此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重德、贵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意识传统武术不仅锻炼身体和学习自卫技术,还有重要的社会学意识,就传统而言,百重德性,隆尚礼,非危难而不发的原则是光辉典型,要求尚武者德艺双餐,做到道德的圆满和技艺的完臻相统一。此外戴氏心意拳作为传统武术文化,可提高人们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即习武必须要使人体自身顺乎宇宙自然,二者达到相互统一,才能完满实现武术的目的。因此,从这两个层面而言,戴氏心意拳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7年3月22日,在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荣获5金、4银、2铜。
2007年8月31日在北京国际武术大赛上,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乔家大院队由会长穆金桥、教练段天林、医生范文明带队,参加大赛的10名运动员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4岁。在大赛上,他们向全世界展示了戴氏心意拳的博大精深,得到了国际武术界的认可。在这次大赛中许馨文、闫志鑫、范东升3人获得4块金牌,李娟、马淼各获1块银牌,李娟获1块铜牌。
2009年8月12日从山西省体育局获悉,刚刚结束的在永济举办山西省的第二十六届传统武术锦标赛中祁县戴氏心意拳获大奖。
在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暨“全球功夫网”杯第三届国际功夫交流大会上,祁县派出了戴氏心意拳老中青各个组别的队员参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5年在山西省首届傅山拳法比赛中,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再展风采,取得集体项目第一名和儿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戴氏英才武术学校的主要成绩:该校取得了《金牌武校》和《特种兵》的光荣称号。在多次参加国际、省、市、区、县武术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获金牌368枚、银牌214枚、铜牌232枚。戴氏英才武校在2010九昌明药业杯武术比赛中获金奖;2010太原市青少年武术活动中荣获“十佳武校”;2011全国武术精英少林争霸赛中授予“金狮奖”,被青少年武术协会授予“最佳武校”;2012国际中华传统武术协会授予“戴氏心意拳训练基地”;首届全国武术友谊交流赛暨中国武术段位专业考评赛中荣获“武术套路传统项目团体第二名”;第七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集”体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武术精英少林争霸赛中授予“团体组织金牌奖”,被青少年武术协会授予“金牌武校”;2013年太原市第六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授予“集体比赛金奖”;“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山西省第二十八届传统武术散打擂台锦标赛中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团体第三名,并获五金六银的好成绩。
戴氏心意拳代表人物的成就也都卓著,例如段天林老先生,2007年三月参加香港组织的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得老年组套路第一名、器械第一名。五月参加黄河电视台拍摄的上下两集“寻访戴氏心意拳”专题纪录片。2008年参加由戴氏心意拳协会与黄河电视台协作拍摄的35集“戴氏心意拳”电视系列剧资料16万字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副总导演、武打总设计、道具设计。2009年被上海心意六合拳“艺粹会”会长顾坚聘为名誉顾问。2011年8月10日至15日,同戴氏心意拳协会会长穆金桥先生率队参加峨眉仙山武林盛会——2011年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多枚。2012年2月24日—28日参加香港“感恩杯”第十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进行比赛,获得徒手拳术金牌,器械(三棍)铜牌。又如王国良先生,2001年在平遥古城国际武术比赛中,荣获戴氏心意拳自选拳金奖。2002年先生任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副会长,兼“驻清徐县分会”会长。2004年在洪洞县“形意拳精英邀请赛”中,荣获戴氏心意拳短器械—铁筷子金奖。2006年在和顺县“煤运杯”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戴氏心意拳短兵器—铁筷子金奖。2007年在太原市举行的“山西省首届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中,荣获戴氏心意拳器械,自选拳,双项金奖。在对陈振家师傅的访谈中可以得知,陈师傅及其弟子也经常出席一些重要比赛,以下图片是对其采访时所拍。
2002年,祁县成立戴氏心意拳协会。
2006年起,段天林先生与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历经四年参加申报“戴氏心意拳”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於2010年获得成功,并经国家文化部网上公示,同时段天林与穆金桥、郭映长三人并列入该拳种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 3月25日,山西省形意拳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表彰大会暨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在太原双塔西街邮电大厦召开,原省级领导纪馨芳、王民、薛荣哲出席了会议。
戴氏心意拳高升祯拳社代表队於2017年元宵节在昭馀文化广场参加“贵生体育杯”八大拳种武术大赛。2018年正月十四,在“昭馀体育”杯武术大赛上进行了表演。
2016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出版,主编董义全,副主编曹继植、穆金桥。全书从非遗角度着眼,主要介绍戴氏心意拳的起源与传承情况,及戴氏心意拳的功法内容,前后篇幅相埒,对戴氏心意拳的推广和知名度的扩大有积极作用。
为积极响应《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工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文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化部关于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教室、进教材”的号召,在校学工处、团委有关领导的组织和支持下,2016年6月22日——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氏心意拳传承人穆金桥师傅进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讲学培训。
2017年2月9日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国良大师高徒王贵明先生收徒仪式在清徐县六合村隆重举行。清徐县原政法委书记、县武术协会主席孟文发,太原市鑫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法人代表王飞鹰,太原市仙山体育俱乐部顾问杨连发等等共同见证了此次收徒仪式。
2017年12月27日-28日,非遗项目“戴氏心意拳”传承人解竣文师傅受“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带领弟子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给海外员工培训班传授中华武术——戴氏心意拳。
2018年1月28日上午,祁县戴氏心意拳精忠武术联合培训中心揭牌仪式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东炮村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戴氏心意拳名家许初宽及弟子发起并联合祁县戴氏心意拳四大拳社(高升祯拳社、马二牛拳社、段锡福拳社、田如文拳社)承办。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朝晖,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祁县武术协会主席庞祥瑞等多位领导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本次活动诚邀并到场的戴氏心意拳传人有鲁村高升祯一支传人马继忠、高兔梅、高光强等,晓义村田九元一支传人田如文及弟子们等,温曲村马二牛一支传人梁锋跃、闫启大、康祁林,史晓东等,段锡福一支传人戴宝书等,赵万跃一支传人赵水根等,贾令岳蕴忠一支传人李秀宁、郭瑾刚等。北堡村王步昌一支传人王映贵、张立道等,北堡村王映海一支传人陈振家、王毅、王仙梅等。
暂无
贾发瑛
[1] 王建国.戴氏心意拳起源发展与现状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 作者未知.戴氏宗谱序、戴氏心意拳[D].百度文库.2010
[3] 王攀峰,刘定一,梁冲焱.形意拳宗师李老能生平新考[N].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2)
[4] 郭海英,刘晖.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晋中心意拳的嬗变与传承研究[N].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7.04(02)
[5]段丽梅,朱继丽.明清晋商与山西形意拳传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08
[6]郭春阳.戴氏心意拳起源考略——基于传承人研究的视野[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3
[7]王攀峰,刘定一,梁冲焱.戴氏心意拳起源考辨[J].体育文化导刊 ,2014.06
[8]王建国.戴氏心意拳的养生价值及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4.12
[9]高力刚.祁县戴氏心意拳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N].山西日报,2011.07(02)
[10]陈振家.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1]王毅.戴氏心意原传拳械功法[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2]程庆余.戴氏心意拳秘谱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13]王毅.戴氏心意拳功理秘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4]王映海、王喜成.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5]董义全.祁县戴氏心意拳[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