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7民间吉祥文化题材的事事如意
图2-8反映传统宗教文化民俗话的题材“三星高照”
晋中乔家大院
图2-9 梅/体现文人诗书情怀题材的梅、兰、竹、菊四君子
图3-2 撒灰
图3-3 垫泥
图3-4 刮坯
图3-5 脱坯
图3-6 夯坯
图3-7 晾坯
图3-11 斜角立放阴干——晾坯发放二
图3-12泥坯的存放要用塑料布遮盖
脱水后的干坯最好在阴凉的房间存放一段时间预防结冰。北方地区大部分房间都有暖气,一般不容易结冰。
(3)如果发现砖坯已经有了稍许的裂缝,若是冻裂就无法修复,若是干燥裂缝,可用竹签蘸泥浆弥缝填实,再在缝隙周边加水,使泥膨胀后将缝隙合拢。
图3-15 前雕刻工具1
图3-16 窑前雕刻工具2
d 切形。利用斜刀将图形轮廓与底面切割开,切形要注意人刀的深度和垂直度,深度与垂直度要根据工艺的设计效果来决定(见图3-18)。
图3-17过稿
图3-18切形
f 出细。用刀凿在砖面上刻出画面景物的形体结构、层次关系,根据画面整体关系的需要整理出前、中、远三层景致(见图3-21)。这道工序不仅需要有绘画专业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刀路”、“刀法”。应先凿后刻,先直后斜,再铲、剐、刮平。用力之手要放低,并以无名指接触砖面掌握力度。锤子下敲时要轻,用力要均匀,根据不同部位用不同的工具。这全部刻活中费时、费工,体现砖雕艺术价值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是具有美术造型功底的技术工人才可以完成。
g 堆砌。在平面雕刻的基础上,为了增强砖雕的立体感,仅在平面的泥坯上进行雕刻还不够,需要运用泥塑中的堆砌技术,就是将预先手工雕刻或石膏模翻制好的构件层层堆砌到平面刻的图案上。(3-22至图3-25)。这种工艺提高了砖雕的立体艺术审美形式。
图3-20起池减地
图3-21出细
图3-22堆砌
图3-23堆砌工艺
图3-24 堆砌构件1
图3-25 堆砌构件2
a选砖。要选择色泽均匀、颜色相同、同批烧制、无明显色差的砖作为同一批产品的砖料。
图3-27 晾坯
g磨光。一种是利用沙枪砂技术进行抛光处理,一种是用矽纸打磨进行抛光。
h作榫。可以用石膏模子翻制大不同的元宝样形状,结合在图案的各个不同部位。
“刻活”工艺分为窑前和窑后两种工艺,而“捏活”工艺主要属于窑前塑形工艺。“捏活”工艺与普通的泥塑或者面塑基本相同。捏塑出各种造型,如房顶上的脊兽、套鹤、宝瓶、猫头、滴水、吻兽等,这样的作品大多独立成型。捏塑需要有雕塑造型的基本功,一般工人很难胜任。捏塑主要靠手上功夫,选择上好的泥料像揉面团一样反复拯搓直到揉出韧性,再进行捏塑形称“捏活”,待阴干后进行刮剃、打磨加工,然后人窑烧制 。
图3-28打磨细节
图3-29打磨抽光
图3-32 装模
图3-33 倒坯
1)制模
模具的制作与翻制雕塑普通模具基本相同,通常用石膏或石膏加水泥制作。砖雕模具制作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翻制阴纹或阳纹模具,一部分是用4条木头制作的一个四边形方砖模具,然字花文模具和方砖模具(见图3-31)套在一起结合起来使用。
图3-34晾坯
图3-35 使用于墙上影壁的平雕形式
图3-36使用于墙上影壁的普通浮雕
图3-37透雕
图3-38捏塑圆雕
图3-41馒头窑结构示意图
图3-42馒头窑截面示意图
图3-43 马蹄窑比列结构示意图1
图3-44 马蹄窑比列结构示意图2
从事窑炉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深人学习和掌握砖、陶、瓷热工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学习一步建筑施工技术知识,在实践中主动、灵活而正确地解决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预想不到的施工问题。
3.焙烧技术
图3-46清窑
图3-48烧窑
图3-49窑水
图3-50焖窑
图3-51开窑、出窑
图3-52制作卯榫结构进行整体拼接
图3-53施工前标号进行整体编排
b编号与打包。对照图纸,在地上将每一块砖的位置边对边、角对角,认真拼接整齐,接着进行编号(见图3-53 )。编排完毕按照先后顺序叠放起来打包,准备运往施工工地。
图4-3 爱莲说花墙
图4-4咏梅花墙
图4-5常家庄园 影壁 多子多福
图4-6常家庄园影壁雀满枝头
图4-8乔家大院 烟囱 图4-9 乔家大院 烟囱 三阳开泰
图4-10 乔家大院 墀头 秋菊
图4-11乔家大院 墀头 瑞狮
图4-12乔家大院 墀头 枫叶
图4-13 乔家大院 墀头 镇宅狮
图4-16 南北交融的砖雕
韩永胜是清徐县第4代砖雕传承人(如图5-1),他于2008年创办了清徐县徐沟镇中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传习所。清徐砖雕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当地的砖雕工匠越来越少。
图5-1 韩永胜(左)在构思设计。
作为清徐人,48岁的韩永胜发誓要弘扬砖雕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他组织起30多名民间工匠,依靠师徒言传身教,边学习边创作,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清徐使砖雕重新焕发了生机,原先不起眼的泥土,在工匠们精雕细琢下,让它们化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们创作的《葡萄采摘图》《梅兰竹菊》《百寿图》等砖雕作品还销往了北京、四川等地。
(二)温建明
太谷匠人温建明,是晋派砖雕第八代传承人,他继承家族技艺,不断在摸索发展技艺。
图5-2 温建明
乾隆年间,温建明先祖温士威开创了晋派砖雕的先河。因先祖为人处世善良热忱,不拘泥于世俗,宛如天上的神仙。其次,先祖手艺精湛,做出的人物砖雕出神入化。人们常常称赞他,拥有一双神来之手,由此被人们称为“三神仙”。
随着家族代代传承砖雕技艺,当中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温建明从小对祖上传承的砖雕技艺格外感兴趣。温建明是从20岁起开始接触砖雕制作与研究。最初他只是走街串户收集老砖雕,对其图案、花纹、工艺等方面学习经验,获取灵感。长此以往,青砖瓦片间,温建明对砖雕的那份热情,被重新唤起。
2011年,在温建明的努力下,晋派砖雕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在首届太谷孟母文化节上,温建明专门制作了《孟母三迁》砖雕工艺品,用晋派砖雕展示三晋文化。
如今,家族技艺得以延续,完整保留下祖上制作的老砖雕就有十多件。而温建明收藏的汉代砖瓦、宋金和明清砖雕已达到一定数目。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晋派砖雕登堂入室,由最初对建筑物的装饰,转变为符合现代生活的实用品,依旧不失浓厚的地方艺术特性。
温建明现在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传承和创作中,成立了晋派砖雕研究所,下设文史资料室、研究设计室、文物陈列室、传统制作工坊等,以研究所为基地,更广、更深的挖掘、抢救、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晋派砖雕艺术。
砖雕顶部祥云缭绕、和平鸽飞翔,预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画面吸取了高铁、飞机、火箭等当代元素,预示中国走进新时代,丝绸之路将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据晋派砖雕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幅名为印象丝路砖雕长卷由136块砖组成,由15位匠人手工打造,历时7个月之久进行模印、雕刻。现场拼装由8位工人,花了7个小时才完成。
1. 砖雕墀头作品欣赏
两个花朵
仙桃
九阳启泰
(二)渠家大院作品欣赏
1.砖雕墀头作品欣赏
门墩瑞狮
(三)王家大院作品欣赏
脊领
(四)常家庄园作品欣赏
自然花墙
影壁
鼎志昌盛栏板
(五)曹家大院作品欣赏
5.栏板作品欣赏
张鹏宇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砖雕、木雕、石雕,作者邹安刚、王静、刘小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7月。
砖雕石刻 楼庆西
千门之美 楼庆西
古建·砖雕艺术 王长启 郭小艳
北方民居 贾珺 (作者), 罗德胤 (作者), 李秋香 (作者)
事造剜凿:砖雕 陈洁滋
中国民间工艺(砖雕) 姚金龙
熠熠生辉:石雕·砖雕收藏与鉴赏 玲珑
中国古代砖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傅璇琮
民间砖雕 Chinesische Volkskunst Ziegel mit Schnitzdekor 蓝先琳
中华砖瓦史话(精) 湛轩业
石雕砖雕收藏与鉴赏/世界高端文化珍藏图鉴大系 玲珑
生死同乐: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 山西博物院
平遥瓦当 成乃凡
装饰之道 楼庆西
中国古代砖雕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