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斋虽然在山西太原,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北京,它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六味斋,这个中华老字号经过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一直保持着自开宗立派以来270多年的传统工艺、传统风味,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有两名举子:一为鲁人,一为晋人,在京赶考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二人搭伙,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一天夜里,两人守灶煮肉、喝酒聊天,对饮过量,随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肉已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又觉得可惜。于是,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生意火爆。从此,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酱肉由此而生。后来,天福号最负盛名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遂成为御用贡品。到慈禧太后时,这位“老佛爷”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作为进宫的通行证。由此,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
民国27年,即公元1938年,天福号在山西太原设立分号。起号名时,开店的掌柜和伙计们确也费了一番思量。一个说,凡是吃的东西,一般有酸、甜、苦、辣、咸,也就五味俱全了。另一个说:“肉没有香味,还有甚吃头?咱们给它来个五味俱全再加一个‘香’味,这不就是‘六味’嘛!”此时,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伙计给“六味”后面加上一个雅气的“斋”字,便成了“六味斋”。于是,“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的字号由此而生,誉满京师的宫廷贡品天福号酱肘子到太原落户,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解放前夕,天福号在全国各地的分号纷纷倒闭,惟有太原的六味斋以其“六味压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盛誉留存下来。此时,店员只有4人,店面仅2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六味斋生产经营稍有发展。1956年公私合营后,六味斋正式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发展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产品逐步为人们喜爱,成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的必需品。“文革”10年期间,六味斋也遭受摧残,老字号牌被当做“四旧”横扫,店名改为太原酱肉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地方名优特产品又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六味斋的老字号得以恢复,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阎继红出任六味斋现代掌门人后,大胆改革,果断决策,使企业的档次不断提升,形象不断改观。1995年,六味斋被国内贸易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1997年,六味斋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企业从此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6年,六味斋再次被商务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2008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六味斋历史,起初姓“私”,而后姓“公”,今日姓“众”,经历了三个社会、三个时代、三种体制,跨越了四个世纪270多年,几经波折,历尽沧桑,但老字号的光华始终未泯,而且越来越熠熠生辉。
六味斋是创始于清朝乾隆三年的著名的中华老字号,生产的酱肉产品是我国传统食品,三晋名吃,曾作为皇宫贡品享誉京师。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传至太原,最早的名字为“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地址位于太原市达达巷27号,后更名为“六味斋”当时员工只有4 人,经营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1940年,六味斋迁到繁华的市中心桥头街1号(现柳巷134号),人员由原来的4人增至8人,也只是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破旧木板楼上加工、销售。
新中国成立后, 1956年,实行了公私合营,“六味斋”正式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1959年,六味斋加工部由柳巷迁至半坡街49号院的10间平房内,约有100多平方米,门市部仍在柳巷。1963年,国家投资将“六味斋酱肉店”原来的木板楼拆除改建为一座三层楼,一楼作为专门经销六味斋熟肉制品的商店。十年浩劫期间,六味斋遭到摧残,店名被当作“四旧”横扫,改为“太原酱肉店”,1973年加工部迁至新建路47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名优产品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六味斋”名称也得以恢复。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六味斋于1989年迁至桃园南路116号。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六味斋受到当时合资潮的影响,先后与港商、台商进行了合资,结果使六味斋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濒临倒闭,期间,六味斋又曾几易厂址。1995年,阎继红担任六味斋厂长后,大胆改革,果敢决策,使得六味斋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1997年在太原六味斋酱肉店和六味斋肉制品厂基础上改制成立了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六味斋从此跨上了快速发展的企业之路,在太原市民中重新树立了六味斋的良好形象。人们又想起了那句老话“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2002年,六味斋迁址至现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路476号。六味斋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具有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和食品加工、养殖、商业、科研开发等产业多元化的优势。生产肉制品、豆制品、速冻食品、主食、小杂粮、山西醋六大系列近300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5000吨。六味斋公司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低温肉制品加工企业,也是山西省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之一,以其骨干企业的悠久历史和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业内。
六味斋致力以现代化管理和高新科技相结合,依托企业品牌和文化内涵、生产基地及诚信经营等优势,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六味斋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以品质提升价值,做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施数据化管理,制定了相应428个岗位的作业标准,从原来靠人为操作的经验模式改进为标准化一条龙生产线,让每个岗位员工都明确了质量控制点,确保环环紧扣、责任到人的严谨工作态度,创出了一套“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四自”质量精神。
六味斋秉承了“继承、创新、诚信、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为己任,严格履行“全力以赴打造健康食品,全心全意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宗旨,诚信经营,先后获得了“中国食品工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强势企业”、“中国豆制品行业质量安全示范单位”、“2016中国豆制品行业50强”、“全国保护消费者杯”、“全国AAA级信用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山西食品工业30年品牌企业传承奖”、“山西省质量信誉AA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最喜爱食品品牌”,连续三年被 评为“山西省百姓最放心食品品牌”荣誉称号。
多年来,六味斋为丰富百姓的餐桌不断努力进取,始终把食品安全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为了保障原材料安全,先后在太原市郊阳曲县建立了生猪养殖基地;在有“塞上绿洲”之称的山西右玉县,投资建设了20万亩有机杂粮种植和加工基地;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建立4个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直接为企业生产提供最优质的原材料。近年来六味斋还十分注重科技应用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对国内市场展开最前沿的高新技术研究和攻关,对提高六味斋产品附加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公司获得国家专利4项,参与及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1个。目前,六味斋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六味斋的多元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98年7月,六味斋豆制品厂成立,成立之初仅是一个拥有12位员工,日加工大豆200公斤的小厂。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目前已发展成为日加工大豆能力40吨的大型现代化豆制品生产工厂。先后引进了日本先进的熟浆工艺生产线、百叶生产线、豆腐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并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豆制品相关专业技术及人才培养,逐步实现了以经验控制为主的传统豆制品粗放型生产向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生产的转变。六味斋豆制品厂先后多次被评为“中国豆制品行业质量安全示范单位”、“中国豆制品行业50强”等荣誉称号。
六味斋豆制品立足秉承传统、继往开来的开拓精神,挖掘出具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三晋名吃“太原府号干”(名干)、熏干、香干等一系列传统产品。既突出了地域传统特色和工艺,又结合现代科技的应用,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为追求目标,服务三晋,面向全国。
2014年初,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建成,园区座落于“醋都之乡”山西省清徐县境内,占地660亩、投资7亿元人民币;2016年,六味斋食品工业园内“云梦坞”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认定,为六味斋传统食品生产实现现代化升级、传统食品生产与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味斋”肉类、豆制品类、杂粮类相继开始多元化发展,给“六味斋”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让百年的老字号焕发出了新活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尤其是十九大报告中倡导的“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精神指引下,六味斋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企业宗旨和使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六味斋酱肉选肉时,一般选肉细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按部位切成15厘米宽、24厘米长的块。然后将洗净的肉块放入冷水中浸8~9小时,以去掉淤血;捞出沥水,初煮1一1.5小时;煮时,每50公斤肉加盐1.5公斤及其他佐料;初煮后将肉捞出,将汤去油过箩,然后将肉块放在锅内码好,加上装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叶等佐料的纱袋,把锅盖严,加汤蒸煮;煮好后将肉块放在大盘中晾凉,再用刷子把汤汁抹到肉皮上,方为成品。
在加工过程控制上, 六味斋主要在“鲜”字上做文章。六味斋进一步建设完善了食品安全监测中心, 建设起了经过专业评定的省级技术中心,将技术研发、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等统一纳入到食品安全监测中心,实行联动管理, 从研发到生产过程统一监测管理。同时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在原有无菌室、分析天平、灭菌锅、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智能水分测试仪、菌落计数器等基础上, 又新购置了定氮消化炉、定氮仪蒸馏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样品提取仪、食品快速分离仪等设备设施, 制定和完善了《检验室管理制度》,确保从采购、仓储到加工、配送等各环节对公司所有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 实现了产品综合检测能力在95% 以上, 出厂产品检测能力100%,做到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
工艺参数
六味斋的酱肉自开宗立派270 余年来,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加工方法,酱汁是卤制酱肉的老汤经滤渣熬制而成,肉经过长时间的焖煮,汤变成汁,肉皮油亮,红中透紫,香味四溢。从选料、分割,到加入多种药材和调味料,传统配方中有六十几味中药材,经卤制、酱制、刷酱而成。装锅时,层次、顺序都有严格要求。煮制时,要一摸、二看、三听、四闻,即用手摸来判断煮制质量,看火、看肉、看汤,听汤的浓度,闻肉的气味,产品才能色香味俱佳。师傅说:“经过这些程序,酱肉会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看着亮,闻着香,吃着美。”
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品类繁多,主要有酱猪肉制品、酱牛肉和酱鸡制品三大类别。酱肘花是“六味斋”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古称“缠花云梦肉”,源于太原历史传统名品——太原酱肘花,其历史可追溯至1000 多年前的大唐盛世,此品系将肘肉卷压缠捆,卤酱成熟后切片冷食,因横断面有云波状花纹,故称缠花云梦肉,俗称为“酱肘花”。
工艺配方
自开宗立派到如今的270余年来,六味斋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加工方法。分割原料肉→浸制→清洗→挑选修割→酱制→出锅→制酱→整形→刷酱→冷却→成品检验。以鲜(冻)猪肉为原料,经分割、烧毛等工序加工成块后,加入多味中药材和调味料用文火慢慢煮炖,经卤制、酱制、刷酱而成。煮制时,要一摸、二看、三听、四闻,即用手摸来判断煮制质量,看火、看肉、看汤,听汤的浓度,闻肉的气味。肉经过长时间的煮焖,汤变成汁,煮出来的油也渗入肉中,肉皮油亮,红中透紫,香味四溢。酱汁是卤制酱肉的老汤经滤渣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东西。
刷酱是酱肉加工所必须的独特工艺;由于制作过程工序繁多,经卤制、酱制后猪皮软嫩,外观不太好看。刷酱是为了保护猪皮,使外形美观,还可以改善口感,使酱肉肉质鲜美,绵软可口,香气浓郁。酱肉在刷酱、冷却后,从外观色泽看为酱红色或红褐色,用刀切开后,内部组织为粉红色,具有“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点体现了“以和为美”的中国食文化。由于六味斋传统配方中包含几十味中药材,再加上用文火慢慢炖煮,因而营养十分丰富,六味斋酱肉经化验,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50%,胆固醇降低了50%以上。经常食用还有保健养生之功效,真正做到了“医食同源”。
1.传统工艺 加工精细
六味斋是始创于清朝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中华老字号,“六味斋”牌酱肉系列制品是我国传统食品、三晋名吃。为保持传统特色,六味斋至今还承袭了二百七十多年的生产工艺,就是近年来开发的豆制品、速冻食品、主食等,在选料精良的同时,也是严格按照我国传统工艺制作,其意义在于六味斋食品吃的就是传统工艺的文化氛围。
2.医食同源 营养健康
六味斋传统配方中包含几十味中药材,再加上用文火慢慢炖煮,因而营养十分丰富,其中六味斋酱肉系列制品经化验,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50%,胆固醇降低了50%以上。据考证,六味斋煮肉师傅从未有得绝症的,或与此有关。
3.选料考究 风味正宗
六味斋食品的用料十分讲究,如六味斋酱肘花只能选用优质猪前肘为原料,而绝不能用猪的后肘;而六味斋豆制品的原料均为优质东北大豆等。优质的原料,再加上传统工艺的加工,就保留了传统食品的原汁原味。
4.肥而不腻 瘦而不柴
六味斋酱肉系列制品要用文火慢慢炖煮6个小时以上方可出锅,色香味俱佳,绵软可口,香气浓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正是六味斋酱肉系列制品的最大特点。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是六味斋酱肉最基本的特征。总之,酱肉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看着亮,闻着香,吃着美。
“六味斋”作为店名,是迁来太原之后的事。 当年,方在太原开业时,仍用北京老号之名作商幌,叫做“福记酱肘鸡鸭店”。然而店名太长且平,一下子难以打开局面。不久,店东、店伙都发现太原的各种商号、店名多为三字,好叫、好记、易识、易出名。于是掌柜的考虑启用新名,并让大家用脑子,想出个好店名来。 某日,一伙计说:“古有‘五味俱全’之说,再好的吃食,也不过酸、甜、苦、辣、咸而已,难不成能生出个六味来?”另一人说:“就叫个‘六味店’,或许还能震了太原!”众唇齿相讥道:“六味?第六味是什么味?”众人哄堂大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恰在这时掌柜的穿堂而过,听到了众人的谈笑,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众人说:“我店酱肉名誉京师,靠的就是一个字‘香’!凭的就是两个字‘吃香’!‘香’就是第六味,就叫他个‘六味店’也不妨!”此时,有个略通文墨的店伙向掌柜进言:“什么字号都叫店,显得一般,倒不如把‘店’字,改为‘斋’字,有些雅味!”掌柜一听,就此拍板。于是“六味斋”之名,至此问世,饮誉至今。
代表性传承人宋银如,男,生于1939年,山西省晋城市人。宋银如是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的第四代传人,从16岁开始随六味斋第三代传人陈景川学艺,他根据六味斋的店规,从生产工艺操作到柜前的销售策划均是六味斋开宗立派的第一人。是山西省惟一的国家级酱卤制品评委和山西省第一位酱卤制品工程师。他为恢复和发展六味斋产品做出无人可替代的贡献。
现在六味斋已经传承到五代,传承人为武志明。他学的就是食品工程专业,毕业20多年来一直从事肉制品的生产加工、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在‘酱肉’这行当浸泡久了,自然就在技能技法上琢磨得多一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味斋酱肉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武志明对“六味斋”的热爱深入到了骨子里了。
世易时移,由于传统手工制作酱肉手工配料等因素影响,导致酱肉味道和口感每一次都不同,如何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产业化、标准化便成了武志明这一代“六味斋酱肉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努力方向。你随便在太原哪一家六味斋店铺里都看到的维也纳、熏肉火腿、通脊、熏肉、香肠肉枣、俄红肠、素肉系列、骨头汤等,背后都“刻”着武志明的名字。
这些年,武志明开发了30多种产品,为企业贡献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同时还做了多项技术研发。酱卤产品盐度的在线控制,是酱肉制品由传统工艺向现代生产转换的重要“事件”。传统的酱卤肉制品的咸度是通过简单的浮力盐度计或有经验的生产员工品尝来确定的,导致产品咸度及风味的不稳定,武志明自行设计流程参数及计算公式结合盐度滴定测量仪器,对酱卤肉制品咸度进行适时在线测定,控制加料量、加汤量及加盐量,提高了产品口感的一致性,稳定了传统酱卤产品品质。在仿生素食的开发及机械化生产方面,解决了装模、脱模、切片、切块、油炸、拌制等环节的技术难题,自主设计开发的自动切块机成型,已取得专利,实现了仿生素食系列产品连续化、机械化生产,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约20万元,提升劳效80%以上。
在传统酱牛肉腌制工艺专项改进和中式肉制品肉质嫩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六味斋特色酱牛肉将传统的手工撒盐、肉案揉搓的干腌工艺,改进为注射腌制及滚揉的注射湿腌法,腌制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产品腌制效果更彻底、更均匀,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固定设施费用及生产成本。六味斋传统的鸡产品等并不腌制,而是直接进行调味卤制,很容易造成内部不入味,口感发干发柴,武志明经过长时间的工艺试验与调整,确定了不同产品的腌制工艺,先进行腌制,再卤制,产品嫩度、口感、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味斋是我省最大的低温肉制品加工企业和生猪养殖最大、发展最快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下设一个生产分公司,两个销售分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六味斋通过参股、租赁等方式先后在临汾、大同、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针对市场上山西醋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六味斋决定利用自身老字号的企业信誉,以重塑山西醋形象为目标,开始涉足醋行业,“六味斋”牌醋系列产品已在清徐县投产并已上市。现在六味斋在全省有150多家连锁专卖店,是国家九部委确定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百龙企业之一。
1997年改制后,创造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由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发展为年销售逾亿元的综合食品加工企业,年产肉制品、豆制品、速冻食品、主食四大系列产品10000吨。近年来,六味斋通过提高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将销售的网络化和连锁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各环节有机结合的社会化大产业。
近年来,六味斋公司荣获了“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顾客满意商品”、“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结构调整先进企业”、“山西省质量信誉AAA级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全国保护消费者杯”、山西省“带动贫困地区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食品工业‘九五’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还连续被评为“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 ” 。 六味斋已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又在全国同行业中首批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的QS认证,是山西省肉制品行业和速冻面米食品行业中惟一取的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六味斋酱肉之所以美味独存,就在于它自开宗立派到如今的二百七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着独有的以手工技艺为基础的加工方法。从选料、分割,到加入多种药材和调味料,六味斋酱肉制品经卤制、酱制、刷酱而成。装锅时,层次、顺序都有严格要求;煮制时,武火、文火要把握适度,要“一闻二看三摸四听”:一闻肉的气味、二看肉的色泽、三摸肉的软硬、四听汤的浓度,因为煮制过程中严禁掀锅盖,所以要“听汤”。酱汁是卤制酱肉的老汤经滤渣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人工合成制剂。刷酱是六味斋酱肉加工所独有的特制工艺,刷酱是为了保护肉皮,使外形美观,还可以改善口感。
六味斋酱肉外观呈酱红色或红褐色,肉皮油亮,红中透紫,香味四溢,用刀切开后,内部为粉红色,口感绵烂利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仅味道鲜美,同时因其特别配方要用文火慢慢炖煮6个小时以上,使饱和脂肪酸分解据化验六味斋酱肉饱和脂肪酸减少了30%到50%,胆固醇降低了50%以上,经常食用还有保健养生的功效,真正做到了“医食同源”。据考证,六味斋的煮肉师傅从未有得绝症的,或与此有关。
正是由于六味斋产品独特的口味和美食文化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六味斋酱肉,酱肘花就被原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享受了地方熟肉制品的最高荣誉。六味斋酱肉系列产品特点:和谐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根基,古人云:“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六味斋酱肉产品处处力求达到和谐的境地,“熟而不烂、甘而不浓、咸而不涩、辛而不烈、淡而不薄、香而不厌、肥而不腻、瘦不而柴”。正体现了“以和为美”的中国食文化。
公司荣获了“中国商业名牌企业”、“全国顾客满意商品”、“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结构调整先进企业”、“山西省质量信誉AAA级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全国保护消费者杯”、山西省“带动贫困地区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食品工业‘九五’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还连续被评为“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 ” 。 六味斋已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又在全国同行业中首批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的QS认证,是山西省肉制品行业和速冻面米食品行业中唯一取得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获“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等称号,成为全国一流的食品生产企业,被国家九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738年,山东人刘凤翔与山西太原酱肘花传人刘德山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专营熟肉制品的店铺。起源于唐代的历史名吃酱肘花落户京师,当时称为酱肘子。乾隆年间,酱肘子即成为宫廷贡品;光绪年间,酱肘子更是成为慈禧太后的每餐必需品。
1938年,日寇侵占北京后,为躲避战乱,当时的店掌柜盛荣广带领三个小徒弟来到太原开店,店址位于太原市达达巷17号,名为“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太原酱肘花从此“重归故里”。
1940年,迁址至繁华的商业区桥头街1号(现为柳巷134号)。经营面积扩大为40多平方米,人员增至8人。解放前夕,战火连年,百业凋敝。“六味斋”以其“六味誉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盛誉留存下来,延续至今。
1956年,公私合营,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经营方式依然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1959年,加工部自六味斋酱肉店迁至半坡东街49号。
1963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在六味斋酱肉店原址改造新建3层楼房,一层专营六味斋熟肉制品,经营面积150平方米,二层为酒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六味斋”店名当作“四旧”被“横扫”,当时的市长岳维藩为保护六味斋酱肉产品,将其更名为“太原酱肉店”。
1972年,1972年,六味斋加工部迁至新建路47号
1982年,六味斋酱肉店营业员李丽挂出“三号营业员李丽不开后门,不缺斤短两,请顾客监督”的牌子,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一个“学李丽、树新风”的活动在太原市和山西省迅速展开。
1988年,阎继红被任命为六味斋酱肉店主任。同年,六味斋第四代传人宋银如被聘为山西省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酱卤制品评委。
1989年,六味斋酱肉店“以小吃大”,兼并太原市化工机械厂,加工部迁至桃园南路58号(现桃园南路60号)。
1990年,太原市六味斋肉制品厂成立,为中型二类企业,六味斋酱肉店归属该厂。同年,宋银如成为山西省第一位酱卤制品工程师。
1993年,受当时合资潮影响,六味斋先后与港商、台商合资,结果陷入“泥潭”,濒临倒闭,“六味斋”也几乎在太原市民中销声匿迹。当年,时任六味斋肉制品厂副厂长兼六味斋酱肉店经理的阎继红在酱肉店恢复前店后厂,并聘请当时已退休的宋银如担任技术厂长,阎继红以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义不容辞地扛起了保护六味斋品牌、传承六味斋技艺、维护六味斋信誉的旗帜,正是这一举措,方使六味斋品牌和技艺得以保留和光大。
1995年,阎继红被任命为六味斋肉制品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同年,六味斋在太原市南城、北城和河西区开设3家专卖店,拉开了六味斋实施名牌战略、维护名牌信誉的帷幕。
1996年,阎继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7年,六味斋被列入太原市财贸系统23家改制试点企业之一,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阎继红当选为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
同年,阎继红当选山西省第九届、太原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1998年,六味斋豆制品厂和速冻食品厂正式投产。
2000年,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味斋养殖基地——太原天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六味斋迁至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治路476号。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15000多平方米,员工近2000人,日加工量突破50吨。同年,阎继红连任山西省第十届、太原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2003年,六味斋大同分公司、临汾分公司成立。
2004年,六味斋北京分公司、醋业公司成立。
2006年,六味斋好助妇快餐店喜迎宾客。
同年,六味斋第六家子公司——山西六味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产。
2007年,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认定,六味斋品牌价值近亿元。连续两年名列《全国中华老字号百强品牌价值榜》。同年,阎继红再次当选太原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2008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成为太原市唯一对应具体保护单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六味斋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同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宋银如收徒仪式举行。
2009年,山西商务厅授予六味斋2009年城乡市场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六味斋在清徐县徐沟镇南尹村购置土地500亩,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副产业深加工园区。
2011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岗位责任制工作(试点)拉开帷幕,同年,公司获得由太原市工会颁发的太原市十大工会标兵荣誉称号。
2013年,六味斋被山西省商务厅评为“2012年度全省商贸流通优秀企业”山西省总工会授予六味斋工会为“山西省五星级基层工会”。
2014年,山西省总工会授予我公司“山西省五星职代会”荣誉称号。山西省商务厅、山西总工会等授予好主妇面食(小吃)优质品牌连锁企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阎继红同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太原柳巷的六味斋百年老店
品牌标志
酱肉
酱肉产品的外包装
品牌的logo
酱猪肉
公司的文化
品牌介绍
公司简介
加工车间
名干
酱牛肉
公司的藏品
黄金蛋卷
公司的生产环境
酱肉成套产品
云梦坞文化产业园
食品加工车间
酱猪蹄
宣传品
加工好的肉品展示
酱大肚
加盟店
工人在加工肉
工人在加工肉
工人在刷密制酱料
酱肘花
云梦坞文化产业园景区
酱猪肝
公司管理理念
东厨私命挂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公司核心价值观
加工车间环境
肉食加工车间
品牌来由
历史发展
故事传说
中华民国授予的营业证
公司品牌
公司的文化展示
历史文化馆
文化展品
文化展品
肉制品处理区
公司标志性建筑
文化展示
公司办公楼
一口香酱肉
厂区环境
运输车队
董事长照片
文化遗产称号
公司的发展状况
热卖礼盒
制作工艺
冯翠仙
1、非遗美食,优酷网,2018-11-6
2、六味斋宣传片,优酷网,2018-2-5
3、六味斋专题片,优酷网,2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