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东戈山“百应健脾王”丸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目前缺少更早的文献可追考,只能查到在清嘉庆年间,生于平遥县东戈山村的中医大夫王林生研制了以优质红枣和一种补血杀菌的植物混为一体配制而成的‘健脾药’。秘方是家族传承,王林生传于儿子王世邦(第二代),又传授给自己的孙子王华宝(第三代生于1825年),王华宝儿子王守身(第四代)从小运用“健脾王”秘方给人看病。
公元1913年,一个叫“守业堂”的药铺在平遥东戈山村悄然开张。“守业堂”的掌柜王守身,就是王华宝的独生子(生于1870年,属第四代)。王守身酷爱医学,从小跟着父亲学做健脾丸药,又在平遥古城东街“广仁义堂”药铺行医看病20多年,是当时平遥颇有名气的、以治疗疑难杂症为主的中医大夫。40岁时,他回到了草坡遍布,山势起伏,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空气清晰的东戈山村,组建了自己的药铺“守业堂”,“守业堂”里有一“神药”就是流传至今的“百应健脾王”丸药。它是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追加了党参、当归、云苓、白术、山药、蜂蜜等二十多味草药,使其疗效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而成的。“守业堂”堂号就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成的。并把红枣健脾丸更名为“百应健脾王”丸药,成为平遥人治疗疑难杂症的良药,特治青少年厌食挑食发育迟缓。“百应健脾王”药因其有独特的健脾胃、调气血之功效,故以“健脾王”名之,又因男女老幼服之皆灵的效果,故称为“百应健脾王”。
解放前期,第五代传人王联魁跟着父亲王守身一起行医看病。改革开放以后他大胆地打破几百年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训,从此以后王氏姑娘也可以学习研发祖传秘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购买了粉碎药品机、制丸机。把百应健脾王的手工加工制作更新为半机械化制作。并更新了符合国家规定的包装盒。
“百应健脾王”丸药传承早年无考,自清嘉庆年代往现在的传承谱系。
第一代传人王林生,男,平遥东戈山人生于清嘉庆年间。
第二代传人王世邦,男,平遥东戈山人,生于1789年。
第三代传人王华宝,男,平遥东戈山人,生于1825年。
第四代传人王守身,男,平遥东戈山人,生于1870年。
第五代传人王联魁,男,平遥东戈山人,出生于1927年3月。
第六代传人王风卿、王国琴、王广晶、王广森、王广鑫、王风卿、王广骉、王国庆、王广磊、邢淑萍等。
第七代传人王武民等。
(一)工艺过程
“百应健脾王”丸药原材料有:优质红枣和一味独特的养血中药为主材料,集党参、白芍、牛膝、陈皮、天麻等二十余味中药。
“百应健脾王”丸药成品是利用以上一些原材料加以剥枣皮,去枣核,把草药粉碎成粉末然后搅拌翻晒经过12个周期才可称为药胚,然后揉压压片,搓条,再制成黄豆大小的颗粒(每粒大约10G)这就是“百应健脾王”丸药的成品。最后将“百应健脾王”丸药的颗粒按120粒装为一盒成为成人4天药量。
具体过程如下:
将红枣与一种补血杀菌的植物放入纯净水或蒸馏水,经过泡制及120日的提炼最后将当归、党参、炒山药等20多位药材,根据秘方的配比选优除杂后,置入石臼内人工捣成粉末,然后用筛子筛出细粉。现今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直接将配比好的草药用药品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将草药粉末按比例置入枣泥团再加入适当的蜂蜜搅拌直到混合均匀,揉成药条,晾晒在秸秆片上。经准确测量将药条按每10克为一份切成小段,再揉成黄豆大小的颗粒,50粒为一袋包装。最后用刻有“守业堂“字样的专用印板印刷的纸张包装即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在的做法比较简洁,将晒好的秘制枣泥团与配置好的草药粉末以及蜂蜜用药品搅拌机搅拌,直接制丸即可。“百应健脾王”丸药细腻,颜色程红褐色,每粒为10克,内柔外光,口感有铁腥味,无副作用。
(二)工艺参数、工艺配方
方药简单说明:
大枣:
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壮阳生津之功效。
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记载,大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大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治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等均有理想的效果;
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枣中含有抗疲劳作用的物质,能增强人的耐力;
枣还具有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效;
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降血压的作用。
蜂蜜有护肤美容,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 消化,治疗贫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党参: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养血和营的作用,常用于脾肺气虚、声音低微、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
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羸。治食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百应健脾王”丸药中除上述药物之外,还有十余种中草药以及一种特色补血杀菌的植物,在此不复一一赘述。以上诸药,健脾除湿、补气养血功效显著,成为自王林生起王氏家族代代相传、引以为傲的家传秘方。
“百应健脾王”药的秘方及加工技艺是家族传承,为防止医术外漏,早前保密做法是: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改革开放以后 第五代传人王联魁打破百年家训,从此以后王氏姑娘也可以学习研发祖传秘方。 为把“健脾王”秘方更好地开拓、发展下去,王联魁还接纳了外姓人中医专家邢淑萍大夫为徒。
当今社会健脾益气,促进发育的药品广告很多很多,但真正得到效果的却微乎其微。“百应健脾王”药,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从无设书面广告,只靠患者的口碑传颂应用。由此,可见“百应健脾王”药的独特功效,是很有文化研究价值的,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底,以王风卿为法人代表成立了“平遥县百应健脾药研究中心”。
“平遥县联业堂健脾药研究中心”具有手工一系列的工具:如石臼、筛、药品粉碎机、制药机、祖传说明书蜡板、珍贵“本草医方”古书,成品丸药。
制作机器有粉碎机,压片机,制丸机,抛光机,数粒机,灭菌紫外线灯管,灭菌机等。
具有专职工作工作人员:王广晶,王广森、王广文,王国琴等。
研制药房和工作室,约有400平米。
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保护。
开通了“百应健脾王”丸药的专用网址,便于与患者沟通。
2016年3月,第六代传人王风卿出席了台湾第86届国医节中医药学术论坛。在论坛上见到了山西名医王金权老师,给她指点迷津,引荐了加拿大,乌克兰韩国,台湾等专家。加拿大专家对“健脾王”非常感兴趣,当即决定要开发“健脾王”。他说,中国不容易申请批文,想带到加拿大去生产,王风卿没有同意,她觉得“健脾王”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中医的魂宝,不能流放到外国去,起码不能从自己手里卖出去,那样做对不住祖先对不起国家。后来这位外国友人只好决定合资在中国开厂,利用“健脾王”秘方,在国内申请食字号这样比较容易一些,将“戈山百应健脾王”更名为“戈山百应红枣汁”。
中医学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治疗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范例,守业堂“百应健脾王”药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一)历史价值
“百应健脾王”药有近2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致使“健脾王”药一直流传至今。
(二)文化价值、医学价值
1.脾胃的重要性
万病始于脾,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和脾胃有关联的。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于脉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二者一脏一腑,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是生清降浊的枢纽,两者把水谷微精输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赖以生存之本。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气虚不足,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2.“百应健脾王”主要功效是健脾补气血
“百应健脾王”主要原料是红枣和一种杀菌补血的植物泡制而成,其中还有党参、黄芪等多味药食同源的材料。既能健脾又能补气血,是预防与治疗为一体的功能性食品。
3.人们对“百应健脾王”的渴求
目前人类脾胃疾病亚健康人群占比例最多,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不节,饥饱不均,忧思过度,过食油腻,起居不规律,这样就损伤了脾胃正常运转的功能,造成脾胃疾病,亚健康身体素质的人越来越多。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应从健脾胃补气血做起。所以“百应健脾王”药的秘方、验方的保护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学研究价值
“百应健脾王”其独特的功效,是前辈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希望保护和开发“百应健脾王”,为广大百姓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清嘉庆年间,生于平遥县东戈山村的中医大夫王林生研制了以优质红枣和一种补血杀菌的植物混为一体配制而成的‘健脾药’。
公元1913年,“守业堂”药铺在平遥东戈山村开张,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追加了党参、当归、云苓、白术、山药、蜂蜜等二十多味草药,使其疗效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而成的。并把红枣健脾丸更名为“百应健脾王”丸药。
改革开放以后王联魁大胆地打破几百年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训,从此以后王氏姑娘也可以学习研发祖传秘方。
2013年经全国24位专家研究评审“百应健脾王”丸药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色诊疗项目”奖(全省55家,山西只有一家),并纳入中华中医药学会论文集。
2014年1月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保护。
2014年5月份开通了“百应健脾王”丸药的专用网址。
2014年6月,第六代传人的王风卿向平遥县民政局、科技局提出申请成立了“平遥县联业堂健脾药研究中心”。
2015年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顺利成功。
2015年6月‘百应健脾王’参加了平遥县委开展的弘扬中医药活动,活动现场,人们前呼后拥争先恐后要药的情景赚尽了会场上所以人的眼球,表现了老百姓对“百应健脾王”是多么的渴求。
2016年3月,“平遥联业堂健脾药研究中心”出席了“第86届国医节中医药学术论坛”。
2016年4月荣获2016第五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健康中国创新企业”。
2016年6月“百应健脾王”获得了“中国慢病防治研究成果金奖”。
2016年8月6日参加中国民间中医药特技成果演示大会,获得优秀奖。
2017年6月平遥县联业堂健脾药研究中心的“百应健脾王”丸药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文静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