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乃仁术,仁者爱人。三晋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世袭家授,薪传近千年,在中医妇科疾病的诊疗上自成一家,为百姓驱疾苦、谋健康,是三晋大地上济世为民的“生生之学”,其学术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为广大妇科病患者所信赖。发展渊源世袭家授,绵延薪传精于“胎前产后、调经、种子、崩漏、带下”而名噪三晋的平遥县“王氏中医妇科”,始于北宋,历经千年历史,迄今已传29代。始祖王厚,为北宋名医,始居太原晋祠,为避战乱,迁居盛产中草药的平遥东泉镇,行医问诊,王氏中医妇科医术体系初步形成,开创了三晋一带中医妇科诊疗之先河。
有关王氏妇科的起源,王氏《新建家佛堂碑记》载:“我族王姓本商朝比干丞相之后,居太原郡,唐宋避乱迭迁,族繁难……大元仁宗皇帝皇庆二年,迁居城南道虎壁村。”王氏家谱乃宋朝金国名医家谱,始祖王厚为宋朝金国良医。八世祖王士能曾敕赐龙衣,封为历代良医,十二世祖王伯辉大明封为世承先代医人,二十世祖王笃生医术精良,声名远播。家谱记有:“吾祖王笃生,妇科一艺精,至今二十世,后世遵道行。”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采纳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观点,继承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思想,遵循《济阴纲目》的法则,结合临证经验和家学传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临证推崇张仲景的辨证论治,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以奇经理论作为调经论治中医妇科病的重要思想。
王厚(宋朝金国)→王俞→王广→王时亨(宋朝进士)→王居简→王仲祥→王思恭→王士能(朝医敕赐龙衣,封历代良医)→王鼎→王辐→王景刚(由元朝皇庆二年带领定全、伯广两侄子移居平遥道虎壁村另立祖)→王伯广、王伯辉(大明封为世承先代医人)→王付→王聚奋→王晟→王问→王孝春→王德→王聘宇→王兆熬→王笃生→王进宾→王宗伦→王贞→王德一→王裕宽→王培昌(王培章、王培要)→王金明、王金亮、王金权、王金元。
王氏堂碑
(一)传承
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更是源源不断,革故鼎新,不断创造与积累新的医疗方式。
据王氏佛堂碑记载,始祖王厚先生行医源于太原郡,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率子孙迁居平遥东泉镇(无距平遥古城10多公里)无,是有记载以来首位王氏中医妇科的代表人物,也标志着王氏妇科流派的形成。
王氏妇科第4代传人王时亨医名显赫,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不足“而立”之年考中进士。由于仕途不顺,弃官从医,继承妇科医术,编写《王氏脉诀》、《王氏妇科秘方》手抄本各一卷。自此王氏妇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第8代王士能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将先辈王时亨编写的《王氏脉诀》改编为《家传脉理全书》,并撰《王氏医学三字经》、《王氏妇科验方集》手抄本。他重视女子以血为本,主张治血崩以养血和血为主,每获良效。因给元朝皇妃(无名不详)医疾有功,皇帝勅赐“龙衣”,并封后人为“历代良医”,并将原籍住地东泉镇的麦交沟村改为免交沟村(即免征当地一切地税钱粮)。他去世以后,百姓为了感激他,修筑了宝塔一座,上书大名良医王士能以示纪念,他在王氏学术传承发展史上达到了巅峰。
元朝皇庆二年,平遥古城的经济走向繁荣。第11代传人王景刚,率两名侄子王伯广、王定全从平遥东泉镇迁居到离平遥古城南2.5公里处的道虎璧村定居,精诚行医,为人称颂,道虎壁这一地名由此成为王氏中医妇科行医的代名词。
王氏妇科传承到第12代,王伯辉是传人中的精英,总结先辈临床经验,撰写了《王氏妇科家传验方》、《王氏妇科验案》二卷,突出了肝脾肾三经辨治妇科病的重要思想。因给皇亲医疾有功,被元朝顺帝封为“世承先代医人”并赠匾额,这在王氏妇科流派发展传承史上达到了成熟期。
第21代王笃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看书过目不忘,人称“小灵通”,曾编写《王氏家传妇科秘方全书》3卷,是明末清初山西驰名的妇科医家。后人留有这样的口头语:“吾祖王笃生,妇科医术精,相传二十世,后世遵道行”,这也是给后人定的医术传承不能中断的家规。他非常重视药物的加工炮制,利用丸、散、膏、丹剂型来治疗妇科病,开创了王氏中医妇科治病的又一特色。
第 25 代,王傑一、王兴一、王德一三兄弟医术较精,其中人称“拐先生”的王傑一医术更为精良,求诊者众多,是当时享誉三晋的妇科名家。他主张健脾补肾是安胎之大法,为王氏妇科学术又拓展了新的思路。
第二十六世传人王裕宽、王裕普兄弟医术精湛,被誉为“术精岐黄”“妇科神手”,继承并发展了王氏妇科。王裕宽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患者赠予“术精岐黄”的牌匾,成为建国前后的中医妇科名家。王裕宽老先生被聘请为当时票号鼻祖———平遥“日升昌”李东家的家庭保健医。他主张治未病,突出“未病先防”的重要思想,“节饮食、避风寒、远房事”是嘱女子必注意的事项。1952 年 7 月,王裕宽携子王培昌及王氏族人创建了平遥道虎璧中西医联合诊疗所。随着门诊量的日益增多,平遥县人民政府予以大力支持,于 1956 年特批准成立了“平遥县道虎璧王氏妇科诊疗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住院床位 20 张,并实行有序的挂号排队就医,工作人员10 余人,实行按时上下班制度。他学术上注重问诊,有“问病下药”的美誉。治疗妇科病注重脾肾,用药精专,常用家传验方治疗痼疾获效。在平遥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于 1957 年批准更名为“王氏妇科医院”。医院选址于平遥古城内政府街,设床位 40多张,就诊者不仅遍布了三晋大地,且有不少来自京、津、豫、冀、秦等周边地区。当时该医院成为闻名省内外的一所妇科专科医院,且在三晋妇科流派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王裕普,自幼残疾但聪慧机敏,勤学钻研,幸得先辈真传,遂成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二十六代暨傅氏女科第八代传人。新中国成立之前,其精湛技术已誉满三晋,人们称颂为“妇科神手”。因响应政府号召,1952年结束了个人行医活动,参加了“道虎壁联合诊疗所”医疗工作。1958年成立了以道虎壁王氏妇科族人为主的“平遥县中医妇科医院”,他是院中的骨干医生。1960年妇科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合并后,他是医院中医妇科唯一的主治医生。因其德馨医精;建国初曾被选任为两届县人大代表和三界政协委员。1957年,出席参加了石家庄地区召开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座谈会”,在其几十年行医生涯中,始终坚持了“济世救人”的医者宗旨。最为感人,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在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为了满足省内外慕名而来的众多求诊者需要,不顾自己身患重病(主动脉弓瘤)的实际情况,仍令儿女子孙协助门诊,竭尽全力,治病救人。长期坚持超负荷工作,每日门诊量甚至达六七十人!为济世救人和弘扬祖传中医妇科事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建国后王氏妇科更是人才辈出,27代传人王培昌、王培章、王培尧、王培文等继承家学,精于临床实践,多有建树,对王氏妇科的发扬光大承上启下,功不可没。王培昌是代表性传承人物,中学毕业后随王氏族人临证学医,尽得其传,学验颇丰。战火之年悬壶义诊,声誉鹊起,是“王氏中医妇科”第二十七代传人中的优秀者之一。1952年,王培昌先生参与创办了平遥道虎壁中西医联合诊疗所。1956年创办了平遥王氏中医妇科诊疗院。同年7月,经山西省平遥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西最早的中医妇科专科医院——平遥县妇科医院。王培昌先生秉承家传医学要旨,在经、带、胎、产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就诊者络绎不绝,名传三晋及冀、秦、鲁、豫诸省。《中国政协报》《山西日报》《健康报》《晋中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过其行医事迹。他的医术建树给后世学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印证了王氏祖传楹联:“济世灵丹千秋重,活人妙术万古传”。在多种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介绍其学术思想,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为丰富王氏妇科医学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培昌先生师承家学,解放后在晋中专署中医班进修学习 2 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 50余年,撰写医案,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张治月经病养血调肝; 治带下病健脾化湿; 治崩漏病先活后涩; 治妊娠病先后天双补; 治产后病祛瘀生新的学术思想。1986 年,平遥县城关医院专门为他设立了“道虎璧王氏妇科王培昌专科门诊部”。1979 年,王培昌先生被山西省卫生厅聘为山西省名老中医师带徒的导师,为培养学术传承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培尧(1936.1--1982.12),自幼天资聪慧,幼承庭训,勤学钻研,十五岁起(1951年)开始治病救人。1958年,在山西省平遥县政府街创办了山西省首家中医妇科医院,暨:山西省平遥县道虎壁中医妇科医院,誉满三晋大地。王培尧先生三岁起即能珠算,五岁时即能对中医的经典著作诵读成章,十五岁起跟随父亲王裕普老先生出诊,二十三岁时(1958年),任平遥县妇科医院院长,王培尧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一生中用蝇头小楷记录医案几十余册,家人旁邻曾把王培尧先生的笔墨当作字帖临摹,其人如其字,其字如其医,在五十年代的平遥县,提起“美男子”王培尧先生可谓家喻户晓。不幸的是,王培尧先生于二十五岁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隐性脊椎裂”,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王培尧先生曾在病榻中为患者诊治疾病,解除疾苦。此精神可泣!可佳!卒年四十七岁!正也是因为如此,王培尧先生怕王家的医术失去传承,不惜余力的传授给自己的儿女和本家弟妹子孙,这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王氏妇科人永辈学习的!王培尧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明,一生耿直,精益求精,在所诊治的患者中,不分高低贵贱,若在患者中,有达不到预期疗效者,甚是自责,所遇病情,如同自出,不达疗效,永不停息。
(二)发展
王氏妇科传承到王金明、王金亮、王金权、王金元等人已是第 28 代。王金权(王培昌先生之子)是第二十八代传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受中医世家熏陶,自幼学医,加之数十年临床实践,成就了精湛的医术,针对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自创独特疗法,被山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王氏中医妇科的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是有着800余载行医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璧王氏妇科世家第28代传人,原晋中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晋中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卫生系统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人才,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他秉承家传潜心科研,致力创新光大国粹,在国内首创以非手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成为该领域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秉承家传立志深造祖训熏陶,深得衣钵家传。平遥道虎璧王氏妇科有一条家规,即要求下一代一过10岁就要随父辈见学诊脉,20岁左右就开始独立坐诊,而且每代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在自己的病案中积累出典型病案,总结经验教训,以传于后辈,代代继承,辈辈创新。,师从泰斗,融会中西精学。独立行医后,王金权并没有满足于中医世家的家传知识,立志于系统学习中西医理论。他边行医边学习,先后就读于山西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深造,专攻妇科,1996年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医妇科骨干培训班的强化学习。将祖传家学与系统的科学知识融会贯通,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精益求精,成就精湛医术。中医世家的熏陶,30余年的临床实践,成就了王金权在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以及其它内科治疗方面的精湛医技。特别是对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有着独到的疗效,对不孕不育、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潜心科研领军发展攻克科研难题,填补国内空白。主编、参编医学专著 11 部,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主持参与科研 6 项,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山西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人才、山西省优秀人才称号,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1 年,创办平遥县道虎璧王氏妇科研究所,承担道虎璧王氏妇科的继承传承工作。2007 年,创办晋中市道虎璧王氏妇科研究院,全面承担起王氏妇科申报平遥县、晋中市、山西省、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通过 6年挖掘整理研究,王氏妇科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学习先辈医学思想的基础上,更重视妇科病从肝、脾、肾三经论治,治闭经重视脾肾、补益气血; 治月经不调多采用养血柔肝、调和气血为法; 治崩漏活涩用、攻补兼施; 临床治疗妇科病辨证辨病合参,守王氏验方,重病证变化。
第28代传人王楷明、王楷亮、王华、王阳是王培要之子也是王氏妇科传承人。
传至第29代王乾平;王大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王浩,山西中医学院工作;王嘉兴,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研究生;王高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正在为王氏妇科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学习、工作。王氏中医妇科已打破门户之见,传人大多为医学科班出身的学士或硕士,有不少人已成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骨干。王乾平,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读妇科硕士,现工作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自幼受王氏妇科学术思想的熏陶,酷爱中医事业,立志传承王氏妇科学术,现已参与整理研究王氏中医妇科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诊病思路和用药法则工作,努力把王氏妇科医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三)家规
王氏传承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更注重医德,以病人利益为着眼点,王氏家族立有 “为医必仁”的家规:
首先,要求王氏医生对病人要一视同仁,无论贫贱富贵,童叟无欺。
其次,针对危急重症求救者,不以任何理由收取病人的钱财物品,否则家法是问。
第三,对于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患者,若家属要求出诊时,必须满足病家的需求。
第四,就诊者若是王氏本族的人和村民,免诊疗费。明代时王氏家族就曾以 “里甲”为单位确定可免费就诊的地方百姓。
(四)家族会议
从王氏族谱中可以看出,王氏妇科非单一单脉传承,传承人来自家族不同支系,从医人员众多。针对这种情况,王氏家族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召开家族会议,几代行医者济济一堂,由选出的族长主持,以共同商讨的形式,选定由权威长辈亲自培养的重点传人,同时完成以下五件事情:
第一件,修改家族家规和家训;
第二件,根据上年的行医情况和行医水准,确定每位王氏传人下年的诊疗收费价格;
第三件,确定免除诊疗费用和药费的服务对象;
第四件,统一王氏不同族人药铺的药材出售价格;
第五件,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一起交流行医的心得、体会,讨论与王氏妇科有关的医学话题。
一年一度例行召开的家族会议对王氏妇科的长远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家规本质上是我们所熟悉的管理制度的另一种形式的呈现,修改家规家训是不断完善管理规范的体现。而对家族医生公平透明的评审和对诊疗费和药材价格的规范管理,既能防止族人内部恶性竞争,又能调动传人精研医术的积极性。在以往没有专门举行会议交流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家族大会又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研讨会,是以家族成员为核心建起的一个坦诚交流医学经验的学术平台,这使每位王氏妇科传人有机会拓展视野,启发心智,在交流中传人的医术水平若得到提升,就是王氏妇科诊疗水平的提升,生产治疗状况一直有一套完整的系统,这也是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中医一直能够流传与保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五)培养传人
王氏家族一直把培养传人作为重中之重,长辈对传人学习过程的精细掌控和严格要求,确保了王氏妇科传人的质量,也是其世代相传的基本前提。王氏妇科家规中有 “济世灵丹千秋重,活人妙术万古传”,意为只有活人才能不死守过去。王氏传人的培养始于孩提( 约 5 - 7 岁) 时代,至传人能独立出诊为止,时间长达十几年,跨度很长。
这一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孩提时的启蒙教育。在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王氏家族利用儿童期是记忆高峰期的生理特点,主抓王氏妇科医书的诵读,要求传人背诵祖传 《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启蒙医书,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再大一点则开始熟读《王氏脉经》《傅青主女科》等医书,这为传人以后的开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童子功基础。
第二阶段是 3 年侍诊。王氏妇科传人年长10 多岁时,开始跟随父辈见学诊脉,这一阶段标志性的行为就是学习时只能站着,不能说话。在继续研读相关医书的基础上,传人只能用眼看、用心记与诊疗有关的资料内容,写病案笔记,识药辨性。同时承担一些杂务工作,如开诊前的准备工作、招待就诊者等。这一阶段能考验出传人是否愿意学医,能否勤奋学习以及是否具有救死扶伤、静心细致、耐心待人接物的品行。
第三阶段是 3 年随诊,进入这一阶段的标志性行为就是传人有了坐下抄写诊疗处方并能和师傅交流的资格。平时由长辈适时地提出一至两个问题,由传人自己查询答案并汇报给前辈,定期由长辈对传人进行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考查,以此督促传人的学习,给传人正确的学习引导。
第四阶段是 3 年试诊,即传人可以独自坐诊给患者看病,但要有一位长辈在里屋把关。传人给病人开出药方后,须拿到里屋给长辈审阅指点,以确保所开药方正确,做到对症下药。这种发生在父子间或爷孙间的家传跟师培养,在亲情的滋润下,实现了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年轻一代经年累月地跟着长辈,侍诊左右,抄写药方,耳濡目染,长辈相机点拨,润物无声地把自己的医疗思想、辩证思维、医术和处方用药方法传给了后代。这契合中医作为经验实践性知识的属性,使传人很早就浸淫在真实的医疗实践中,给传人提供了无数次直观体验的机会,反复理解和体会幼时所记的中医口诀及长辈口头指点里蕴含的诊疗思想,形成自身行医时所需要的直觉思维和经验基础。
在整个学医过程中,王氏长辈依据 “以德为先”→ “以悟为根”→ “以勤为要”的标准选择合格的传承人,根据 “学医必精,为医必仁,博学多思,薪火相承”的家规,在试诊期间加以考核 ( 或给予评价) ,最终确定其能否出师独立行医。而长达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也会自动淘汰一些吃不了苦和过滤掉一些不适合从医的族人,保证了王氏妇科传人的质量。从诸多王氏妇科传人的口述回忆中可以看出,当代王氏传人都是经历上述过程后学成行医。
三晋王氏中医妇科发展了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技术、中药脐疗、中药穴位敷贴、王氏中医家传脉诊、王氏中医家传舌诊等。
王氏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采纳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观点,继承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的思想,遵循《济阴纲目》的法则,结合临证经验和家学传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临证推崇张仲景的辨证论治,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以奇经理论作为调经论治中医妇科病的重要思想。
1.重视脾胃,补益气血。王氏中医妇科认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脾充血旺,统血尽责,则月事恒常。若脾不健运,化源匮乏,胞脉空虚,则月经失调。当理脾健胃,扶助气血;理脾疏肝,调畅气机;理脾补肾,扶助阳气。在疗法上,注重升发清阳之气,擅用升麻、柴胡等升提之药,治脾胃虚弱。用温补升提之法,以甘温之剂,治阳气不足之证。
2.疏肝益肾,调和气血。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王氏中医妇科认为,经、孕、产、乳受肝肾所统,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系胞胎,肝肾调和,则经水如常,胎孕养育,乳汁自如,故妇科疾病需从肝肾论治。临床常在熟地、山萸肉、桑寄生、川断等益肾方药中佐以醋柴胡、醋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在川楝子、郁金、香附等疏肝方中佐以女贞子、枸杞子、黄精之类,疏肝益肾,调理气血。
3.疏肝解郁,肝脾同治。王氏中医妇科非常重视疏肝解郁,认为肝赖血以养,其性喜条达,若为郁怒所伤,则可致头晕目眩、脐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以月经病为例,肝气郁滞则可致气滞血瘀、郁火内炽等证,最终必致胞宫之血当藏不藏,当泄不泄,故而月经失调。从肝立论,疏肝解郁成为治疗妇科病的一大法则,常用逍遥散加减变化临证施治,每获良效。
4.灵活使用坐底方。王氏中医妇科常用“坐底方”(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方),认为“有是证,投是药”,临床常用的坐底方有:凡血分病多用四物汤,气分病多用四君子汤,气血同病多用八珍汤,脾胃之病多用香砂二陈汤,疏肝解郁多用逍遥散,崩漏多用王氏少腹汤,胎前多用王氏紫苏和气饮,产后病多用王氏生化汤,中气不足多用王氏补中益气汤。临床治疗需在坐底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拘而不泥,灵活变通,方可百治百效。
5.四诊合参,尤重脉诊。王氏中医妇科认为诊断妇科病必须四诊合参,切脉之外,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气息等,以求对患者整体的了解。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以脉诊为主,然而脉有从舍,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只有从分部、察息、辨象、审势四方面着手,脉症合参,才能从舍得宜,见病知源。
6.妇科久病,以瘀思辨。王氏中医妇科集古之血瘀研究之大成,认为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则致瘀;血虚则不濡,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阳虚则寒凝,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而成瘀;阴虚津竭,血脉干涸运行不畅而致瘀。瘀因虚生,瘀而更虚,虚瘀相因。王氏中医妇科治疗妇科疾病“从瘀”着手的思路,为诸多妇科疑难杂症从瘀论治开辟了新的治疗方向。
7.胎前用药,注重胎元。王氏中医妇科胎前用药以“注重胎气,善顾中焦,用药平和”为特点,用药过凉而伤脾土,影响中运。用药过热则耗伤阴津,遇阳盛之体,化火动胎;过用滋补养血之药,易阻遏气机,影响胎元。临证辨证施药,主张胎前用药忌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补、大泄之品。
三晋王氏中医妇科发展了多项特色诊疗技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技术、中药脐疗、中药穴位敷贴王氏中医家传脉诊、王氏中医家传舌诊等。
作为中医妇科的学科带头人,王金权主持研究了“消囊灌肠灵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项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实践,首创了中药灌肠剂,成功地研制出治疗卵巢囊肿的新药——“消囊灌肠灵”,不但解决了非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这一关键性难题,而且填补了国内非手术保留灌肠治疗卵巢囊肿的空白。
1952年7月1日,由王氏妇科族人联办为平遥县第六区第一妇科诊疗所,在当时是全省较早的中医医疗机构。
1955年7月成立平遥县第六区道虎壁妇科诊疗院,正式开始收住院病人。在当时是山西省较早的中医妇产科医院之一。
1957年以王裕普老先生为核心,其三子王培尧为院长成立了平遥县妇科医院,地址在平遥县城内政府街,在当时是山西较早的县级中医妇科专科医院之一。
2007年11月,王阳在山西省介休市成立道虎壁中医妇科专科门诊部。
2009年6月,山西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6月,山西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县道虎壁中西联合诊疗所四周年纪念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二十六代暨傅氏女科第八代传人王裕普
王裕普“妇科神手”牌匾
1969年王裕普老先生全家福
道虎壁王氏妇科第27代传人王培尧
王氏妇科第27代、傅山女科第9代传人王培章
王氏妇科第27代传人王培章与其子王温
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王金权
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王金亮
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王温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 左起,王华,王楷亮,田园,王凯明,赵中月,王阳
第二十八代传人王楷明和第二十九代传人王浩
第二十八代传人王华和第二十九代王嘉兴,王高兴
第二十九代传人:王大兴(王氏第二十八代传人王楷亮之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氏妇科第28代传人、省劳动模范王金权
赵霞
1.歧黄传术人——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访谈录.文化遗产.2017-09-20
2.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流派传承渊源探究.山西中医.2012-02-15
3.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山西中医药报.2011-07-15
4.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中医药文化.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