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 国家级

安宫牛黄丸是“广誉远”的传统特色药品。光绪十一年(1885),“广升远”(“广誉远”前身)对成药生产大力改革,延聘当时祁县“裕丰堂”名医吕振音、高丕明,通过旧品进行改良,研制富含自身特色的传统药物安宫牛黄丸,因其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作用显著,一时声名大振,广为流传至今。2014年,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分类:传统医药
  • 地区:太谷区
  • 申报地区:山西省太谷县

  • 批准时间:2014
  • 遗产编号:Ⅸ-4
安宫牛黄丸生产工艺复杂而独特,尤其是其炮制、推丸及挂蜡工艺,是其它同类生产难以比拟的。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安宫牛黄丸创始人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学的大家。他本来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在他19岁时,父亲不幸因病逝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吴鞠通为自己不懂医术,以致“子欲养而亲不待”而自责,痛定思痛,决定放弃功名,钻研医术。于是,他花了十年的时间饱读各种医书,期间吴鞠通很少行医,因为他敬畏生命,觉得自己还不能做一个好大夫。1793年,京城闹了一场很大的瘟疫,很多百姓死于庸医之手,有人请吴鞠通开个方子,救治被瘟疫伤害的人,吴鞠通认为瘟疫就是外感邪气,攻陷人体之后,热邪陷入心包,导致了高烧、昏迷、抽搐,他就把万氏牛黄清心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山栀、郁金)加减化裁,创制了安宫牛黄丸(牛黄、麝香、犀角、黄连、黄芩、山栀、冰片、郁金、朱砂、珍珠、雄黄、蜂蜜、金箔),救活很多危重病人。从此,吴鞠通名声大振,成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
       安宫鼻祖:广誉远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开始炮制安宫牛黄丸,是国内有明确记载炮制安宫最早的企业。公元1885年,是广誉远发展历史上的两广对峙阶段——广升蔚的股东集体退出,成立了“广升药店”,匾额上加注了“远记”,并把店铺开到了广升蔚对面。广升药店在管理、财力、人才、业务上明显胜于广升蔚,控制了全国牛黄、麝香、冰片、木香、砂仁、陈皮等南药北运的渠道,也制作大量的优质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龟龄集、定坤丹、玉枢丹、麝雄丸等输送到南方,甚至整个东南亚。广升远还借此机会从选材和炮制上对安宫牛黄丸等处方进行了修改完善,提高了疗效,名扬四方。
       技术分享: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柳惠武先生介绍,在解放初公私合营阶段,广誉远、同仁堂等纷纷响应号召,改制为国有企业,广誉远曾长驻其他安宫企业,教授关于安宫牛黄丸的组方、炮制等技术。
       国家名片:上世纪80年代,因为广誉远安宫牛黄丸在选材、炮制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家旅游局指定赠送外宾的中医药产品,和京剧一起成为国家名片,名扬四方。
       中医非遗:2014年,鉴于广誉远安宫牛黄丸深厚的历史渊源,精湛的炮制技术和优秀的市场口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屡次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被赠送给外宾。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