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咯嘣也被称为“琉璃圪嘣”,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特殊音乐玩具。它是以薄玻璃制作的响器,制作时将玻璃融化吹塑成型,状如瓶形葫芦,有薄而平的底,通过吹奏中间的细长管,使内部空气回流震动而发出“圪嘣、圪嘣”的清脆声音,所以人们叫它琉璃咯嘣。
图1 吹着琉璃咯嘣的孩童
据传琉璃咯嘣技艺是从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来的五色石制作演变而来。不知多少年前,凶神共工被女娲战败,一路由南向北逃至冀州昭余祁大泽,后逃至山西交城覃村云梦山(又名凤凰山),女娲氏在此灭了凶神共工。而后采集五彩石,在云梦山火山沟支锅烧石,烧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把西北天空窟窿弥合严实。所以琉璃匠人拜女娲为祖师。覃村关帝庙建于晚唐,重修于民万历年间,西偏殿供女娲,供有五色石(文革被毁)。
琉璃咯嘣起源于北魏年间,有着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据《山西通志》记载,公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大月氏国商人说:“能练出琉璃,下令制作产品”。帝召百官当殿观之,惊曰:“神明之作”。
宋·周密《武林旧事》 卷二:如清冰五壶爽切心目,近岁新安所进益奇,虽圈骨委皆琉璃所为。
从明清以来,琉璃咯嘣作为一种交易性商品,随着晋商活动在中原各地广为流传。明·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春场》卷二:“正月元旦……东之琉璃厂店,西之白塔寺卖琉璃瓶,盛朱鱼,转侧其影,大小俄忽,别有?而嘘吸者。大声口汞口汞,小声唪唪,曰倒掖气。”
清代,琉璃咯嘣在北京十分流行,康熙年间大学士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琉璃喇叭者口如酒盏,柄长三尺。扑扑噔者,形如葫芦而长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厂所制。儿童呼吸之,足以引清气。”琉璃咯嘣因低廉的价格、好看好玩又声音清脆悦耳而深受欢迎。它一般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出现,每到春节,在大街小巷便有人摆摊或手提竹篮出售琉璃咯嘣儿,也有小贩肩挑箩筐游走在大街小巷,琉璃咯嘣行销一时。孩童和年轻人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琉璃制品,大街小巷四处传出清脆悦耳的“咯嘣、咯嘣嘣”声儿。
图2 清末北京街头贩卖琉璃咯嘣的商贩
据史料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咯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山西交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覃村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玻璃文化之乡”。覃村作为“琉璃咯嘣”的原始产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传承生产的交城琉璃咯嘣,其产品流传于全国汉族区域,尤其晋商分布密集的地方。一些临近黄河生活的百姓还用它来作为“河灯”,祭祀河神。因此,琉璃咯嘣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性节日玩具和供器,是典型的民俗文物。
图3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覃村村头牌楼
为什么交城覃村能烧造琉璃咯嘣呢?覃村位于国道307线以北,吕梁山脉云梦山脚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如黄钢黑钢,是耐火材料;往西,交城山里有紫石、石英石,经高温熔化就是玻璃;还有蜡石、耐火黏土等,也是制作琉璃咯嘣需要的原材料。原材料供应的充足为交城琉璃烧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成就了《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上布政使丁陈管见》里记载的“即以晋论,各处之绒毛,阳城之丝茧,交城之玻璃,潞城之草帽辫,我之售于他,获利甚微……”所描述的交城琉璃的盛名。山西交城县的覃村家家户户都会做琉璃咯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而以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琉璃咯嘣终因工艺的落后和易碎不耐长久,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生产与销售前景渺茫,传统的"琉璃咯嘣"工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交城覃村生产琉璃咯嘣的历史已有400多年,曾经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琉璃咯嘣”。明清至民国期间,覃村外出建作坊者每年多达三五十人。销售产品者近百人,多人在外地以琉璃咯嘣起家致富。清朝末期,交城县覃村有400多名琉璃匠人,并成立了民间组织——覃村琉璃业理事会。有名的老字号有高步盈的永昌盛、高稳家的昌发高、高聚清的晋旺生、高岳图的和堂、张供璃的兴盛张、秦砍只的昌盛泰、高岳槐的二合荣、高建章的正世堂、高槐华的广盛堂等。民国初年,本村作坊有20处,匠人最多时有近百人。在山东、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呼市、包头、河南、湖北、湖南、香港立炉的覃村匠人多达200余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侵入交城,许多琉璃作坊先后倒闭,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村仅有10余家作坊苟延残喘,品种亦仅限于葡萄、石榴等果实模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而以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琉璃咯嘣终因工艺的落后和易碎不耐长久,逐渐退出市场、淡出人们的视野,生产与销售前景渺茫。至上世纪90年代,因产量少、价格低,不能糊口的琉璃匠人们纷纷转行,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由于技术难、效益低,高世俊师傅至今还未找到自愿学习的年轻人,传统的“琉璃咯嘣”工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境。
由于工艺独特,“琉璃咯嘣”无法用机器制作,纯手工的工艺局限了它的发展使得这一传统工艺更加地宝贵。由于琉璃咯嘣吹管太细,腔体极薄,吹时用力稍大或一不小心碰撞都极易破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家长对孩子玩琉璃咯嘣儿多有节制。正是因为琉璃咯嘣由玻璃制成,危险易碎,所以销量受阻,难以广泛流传。如今,“琉璃咯嘣”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目前,在交城掌握这种手艺的老师傅大部分都已去世,近十几年只有“四和堂”传人高世俊坚守着这项事业,竭尽全力将琉璃咯嘣发扬光大。他想让更多中年人重拾幼时记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个带着温度的玩具。他用娴熟的吹制技艺和造型技术,在原有老字号产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得这项传统民间工艺品走出了三晋大地,畅销国内外。
为抢救保护这一珍贵遗产,交城县成立传统玻璃工艺研究会,采访琉璃咯嘣老技师,搜集相关口述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申请设立保护基金,拍摄琉璃咯嘣工艺流程录像,搜集、收藏、陈列琉璃咯嘣等实物样品,设立传统琉璃作坊原址陈列馆等。2007年1月,“琉璃咯嘣”被列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琉璃咯嘣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玩具,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与对联、年画、剪纸等一起成为我国北方乡土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所以对它的重视和保护尤为重要,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有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琉璃咯嘣”也必将沐浴新时代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
百年老字号“四和堂”简介:
“四和堂”即覃村琉璃圪嘣高氏作坊。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高腾文、高腾龙、高腾蛟、高腾彪兄弟四人创办于哈尔滨,故名。而在此前,高家祖上己制作琉璃代代相传数百年。高腾彪的儿子高嶽图少年学习琉璃手艺,中年总管哈尔滨琉璃和日杂买卖,人称“一掌经”。他的次子高茂椿一生从事琉璃圪嘣行业,从琉璃圪嘣小炉发展成元炉(也称八卦炉)、池炉。公私合营后改哈尔滨玻璃厂。高嶽图生有五个儿子,五子高茂桢(1913年一1986年),字玉田,他知识渊博,担任过玻璃厂总负责并创办了覃村第一个供销社,创办过覃村学校。民国后期“四和堂”停办。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和堂”在覃村重新挂牌,由第四代传人高世俊承继祖业,继续从事琉璃圪嘣制作。2015年4月,成立了“俊德昌”琉璃咯嘣工艺品厂,其核心产品琉璃圪嘣技艺精湛,传承久远,百余年来畅销中华大地,远销海外。
图4 百年老字号(四和堂)琉璃圪嘣作坊
物美价廉的琉璃咯嘣,具有粗犷憨厚、稚拙朴素而又艳丽悦耳的民族特色,制作技术、工艺造型和玩法独特,不但青少年爱不释手,就连成年人也爱玩。传统的琉璃咯嘣主要原料是废旧玻璃,捣碎后加入铜屑、铁屑等金属,使玻璃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将其在特制的坩埚中,在1000℃的高温下融化,然后由手艺人吹制而成。
(一)工艺过程
1.砌炉、生火
熔化原料炉子的熔料炉亦称凤凰炉,以炉形似云梦山凤凰展翅得名。材料是就地取材,用黄土、红砖、耐火土、耐火砖砌成长约1.5米,宽约0.6米,高约1米的长方形炉体,由大炉台、山口、炉口(拱形,出料用)、二炉台、炉膛(放燃料)、炉壁、七星砖(放置坩埚)等组成。砌炉技艺属于传统工艺,砌成后要形成不用烟筒,不用鼓风,通风保温的独特构造。炉台为一长方体,炉膛居中,口径33厘米,生火后将上部炉口盖严,只留炉台侧壁正对坩埚的手掌大小的火口,用于沾取玻璃熔液。坩埚呈倾斜状放置炉膛之中,下部有从炉底砌起的砖柱支撑。坩埚也是琉璃匠人自己制作,呈竖卵形,平口平底,高30厘米,口径20厘米,腹径27厘米,壁厚3厘米。炉建成后,坩埚内装琉璃原料,坩埚四周必有适当空隙,点火生炉加入火山炭作为燃料。整个制作过程不用烟囱和鼓风,采用独特的熔炉构造及通风、保温技术。对场地要求一点不苛刻,无论室内室外都可砌炉生产,完全是家庭作坊的格局。
图5 传统土炉
图6 传统土炉剖面图
2.配料
将废玻璃捣碎,与碱面、萤石粉、长石粉、硼砂、硝酸钾、氧化铁、氧化铜搅拌均匀。其中,碎玻璃是为了节省原材料石英砂等,氧化铁与氧化铜是为了形成特有的紫色。
3.融料
将炉子烤至200℃左右,把坩埚放置在炉火中间七星砖上,用耐火材料稳定。加入焦炭,持续18个小时左右缓慢升温至1100℃,加配好的原料,具体数量与坩埚匹配就好。加温至1300℃融化两小时左右,拿冶仗搅拌均匀。加盖耗料10小时左右,排出玻璃液体内所有气泡。
4.制作
此时原料已全部熔化为液体,师傅就可以制作琉璃咯嘣。
(1)挑料。用玻璃吹管挑出玻璃液体。
图7 用玻璃吹管挑出玻璃液体
(2)匀料。旋转玻璃吹管使玻璃液体受热均匀。
(3)吹气。通过玻璃吹管吹气,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
图8 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
图9 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
(4)成型平底。趁玻璃还软,将成型的琉璃咯嘣底部在一个微凸的平面上一摁,使底平面略向内凹。
(5)烧底部。回炉烧底部。
图10 回炉烧底部
(6)成型截获。待冷却后从吹管上将成型的琉璃咯嘣剪下。
(二)工艺参数及工艺配方
主料:捣碎的废玻璃。碎玻璃是为了节省原材料石英砂。
辅料:碱面、萤石粉、长石粉、硼砂、硝酸钾、氧化铁、氧化铜等,将其搅拌均匀。氧化铁与氧化铜是为了形成特有的紫色。
温度:将炉子烤至200℃左右,把坩埚放置在炉火中间七星砖上,用耐火材料稳定。加入焦炭,持续18个小时左右缓慢升温至1100℃,加配好的原料,具体数量与坩埚匹配就好。加温至1300℃融化两小时左右,拿冶仗搅拌均匀。加盖耗料10小时左右,排出玻璃液体内所有气泡
(一)制作的纯手工性
琉璃咯嘣的制作严格按照代代相传的配方,同时地域性的售卖方式,师傅传徒弟的传承方式,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造就了琉璃咯嘣的非机械化人工吹塑的特征。
地方匠人使用手工制作的坩埚炉,坩埚放置炉膛中间,炉子是用当地的砖头和黄土砌制,坩埚盛放原材料。先用大火融化成玻璃黏液烧制过程中通过手腕和肩部的力道变化,不断旋转吹筒,气流通过气筒形成玻璃泡。待到温度适宜,进行口部的吹,手部的推,利用长方形工作台的墩,经过不断旋转烧烤玻璃气泡,最后利用剪刀进行修口等,然后冷却成型。
(二)工艺造型独特
琉璃圪嘣纯手工,没模具吹制,分俩大系列:平底形、葫芦形及云流只、啧啧、三号子、常兴、七厘、九厘、吊花、改号、老改、野毛、人头、宝莲灯、喇叭、茶壶、酒壶、水烟壶、山山壶、鱼缸、盘龙壶等。大小不一,最大的近一米。其中以三尺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
(三)能发出“嘣、嘣”声
琉璃咯嘣是一种吹塑玻璃工艺品,它外形像个喇叭,它的一端有一支细而长的吹管,喇叭头的一面是一个人工压扁的封闭平底,如小鼓的平面。鼓面中心部分的玻璃层极其脆薄,通过管口往里一呼一吸的吹气,地面的薄玻璃膜会随着人呼吸的气流来回震动平面玻璃壁,从而发出咯嘣咯嘣清脆的响声,这也是琉璃咯嘣这个昵称的由来。
曾经的覃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琉璃咯嘣,但是现在能做琉璃咯嘣的基本上就只有高世俊一家。2015年4月,高世俊成立了俊德昌琉璃咯嘣工艺品厂。现在他采用订单式加工,通过手机,将琉璃咯嘣销往世界各地。他生产的琉璃咯嘣是覃村现有制作的产品中最好的,销路很广,前来订货的人来自好多省份,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产品还被带到英国销售。来自韩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外国朋友还专门来交城,购买高世俊发明的女娲塔。
2006年12月,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道光年间(1821-1850),琉璃咯嘣作坊“昌发高”“四和堂、东北哈尔滨创办。
清光绪年检(1875-1908),琉璃作坊“正兴昌”在覃村创立。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冬,覃村琉璃匠到西安建炉烧制琉璃咯嘣。因为九人合股,故称西安九大股。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晋城南连氏村民申三旺、卫温壁等10人,来覃村拜师求艺,学习琉璃制品技术。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冬,日军侵入交城,多家琉璃作坊倒闭。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覃村有十余家琉璃作坊开业,制作葡萄、石榴等果实模型。
1949年,琉璃匠人武忠明率先在自己院内立炉生产琉璃咯嘣。
1953年,覃村人古尚礼等组成八大股,号称“晋南八大股”琉璃作坊。
1955年,成立覃村建宏社,社长为闫崇仁,琉璃匠人纷纷入社,开办琉璃作坊。
1956年,覃村成立高级社,以建宏社匠人为基础,正式成立覃村玻璃厂,制作咯嘣、灯罩及医用瓦瓶。同年,成立高级社,创办覃村玻璃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玻璃厂停止咯嘣制作,专门生产文具、医用瓶。
1976年冬,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有交城人到北京,华国锋记挂家乡咯嘣,消息传回覃村,匠人花银友、李呈祥临时建炉生产咯嘣。
1980年,个人制作咯嘣再次恢复。
1988年,由村长武兴华提议,恢复农历五月初九为覃村琉璃节。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市场的冲击,覃村村民大多转行做玻璃的其他产业。
2006年12月,覃村琉璃咯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武兴荣成为琉璃咯嘣传承人。
2010年,覃村琉璃咯嘣参加吕梁首届年俗文化节·民间艺术作品展,覃村李呈祥制作的大咯嘣获金奖,高世俊制作“琉璃咯嘣《平底九厘》”获银奖。武兴荣获银奖。
2015年1月4日,黄河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高世俊制作琉璃工艺。
2014年,高世俊自创塑料口管网状套管,解决了玻璃易碎割嘴的安全隐患。发明琉璃咯嘣精包装,每个琉璃咯嘣都有一个泡沫套子,硬纸箱包装,保证运输。
2015年5月18日,山西传媒学院在覃村拍摄高世俊《留住手艺》电视记录片。
2015年,高世俊首创“七级琉璃宝塔”咯嘣,并发展到十三级,申请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15年4月,成立了“俊德昌”琉璃咯嘣工艺品厂。
2016年5月,交城县古文化艺术研究会正式定名“琉璃宝塔”“女娲塔”。
2016年,参加了中国玻璃创意、创新大赛。
2016年12月,《交城覃村琉璃圪嘣史话》一书出版。
2017年2月,注册“四和堂”百年老字号商标
2018年6月,参加山西旅游品质榜评选,获2017年度山西品质旅游工艺品称号。
2018年8月,参加“沟通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联合国总部巡展。
2019年8月,参加山西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首届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获传统工艺+非遗创意设计类·优秀奖。
2019年11月,高世俊的作品“传统型琉璃咯嘣”参加第四届·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荣获产业组入围奖。
2019年12月8日,参加第四届山西文博会。
2020年1月,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成立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传习所。
吹着琉璃咯嘣的孩童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覃村村头牌楼
百年老字号(四和堂)琉璃圪嘣作坊
清末北京街头贩卖琉璃咯嘣的商贩
售卖琉璃咯嘣的商贩
旧时售卖琉璃咯嘣的小贩
传统土炉剖面图
传统土炉
传统土炉剖面图
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
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
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
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
回炉烧底部
回炉烧底部
待冷却后从吹管上将成型的琉璃咯嘣剪下
高世俊正在吹制琉璃咯嘣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吕梁首届民俗文化节 民间艺术作品展获奖牌匾
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四和堂”商标注册证
山西旅游品质榜 2017年度山西品质旅游工艺品牌匾
高世俊参加山西旅游品质榜颁奖仪式
“沟通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联合国总部巡展荣誉证书
首届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荣誉证书
第四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意大赛获奖证书
平底型琉璃咯嘣
葫芦形琉璃咯嘣
琉璃咯嘣人头
水烟壶
葫芦形琉璃咯嘣
高世俊先生创作的十三层琉璃宝塔咯嘣(女娲塔)
《交城覃村琉璃圪嘣史话》封皮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 高世俊
白昌红
1.高明斐.传统玩具的文化记忆和模因传承[J].设计,2018,(21):101-103.
2.成颖.论琉璃咯嘣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J]设计,2017,(20):110-111.
3.千年老技艺 代代相传承——交城琉璃圪嘣制作流程[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3):27-28.
4.秦改梅.琉璃圪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6,(03):25-26.
5.郭冰蕊.试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以交城县琉璃咯嘣、滩羊皮手工艺为例[J].沧桑,2008,(05):48-49.
6.吕江.琉璃响器咯嘣[J].中国艺术时空,2019,(03):121-124.
7.田瑞.交城覃村琉璃圪嘣史话[M].国际统一出版社,2016.
8.百度百科.琉璃咯嘣[EB/OL].
9.搜狐网.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咯嘣[EB/OL].
https://m.sohu.com/a/149121034_639537?_trans_=010004_pcwzy 2017-06-15.
10.搜狐网.交城非遗│琉璃圪蹦蹦制作技艺[EB/OL].
https://m.sohu.com/a/281881761_99936216?_trans_=010004_pcwzy 2018-12-13.
11.品媒图书馆.琉璃咯嘣:吹出来的童年记忆[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11/18/50120487_820786198.shtml 2019-03-11.
12.搜狐网.琉璃圪嘣[EB/OL].
https://m.sohu.com/a/120293906_395870?_trans_=010004_pcwzy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