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凤台小戏 省级

  • 分类:传统戏剧
  • 地区:和顺县
  • 申报地区:和顺县文化馆

  • 批准时间:2020
  • 遗产编号:IX
历史渊源

据资料记载,“凤台小戏”是由说唱“西厢曲”发展而来。传说在明末清初,一个陈姓商人由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娶妻生子在凤台村落户,在闲暇时间,他常常给村里人说唱“西厢曲”。所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起初仅有《银纽丝》《茉莉花》《张生和莺莺》等南方地区民间曲调和片段词曲,主要以口头说唱为主,形式和音乐也很简单。当地老艺人追忆:在民国初年,当地有一个叫卢德芳的艺人家里有一本麻纸的凤台小戏的手抄本,有凤台小戏剧目30余个,不幸后来遗失。山西诗人鲁兮曾于1983年11月题诗赞颂凤台小戏:“凤山脚下一枝花,元夜飞红分外佳,歌舞飘香入万户,千年传艺在农家”,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凤台小戏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和河曲二人台一样,总的来说,凤台小戏的曲调流畅而优美,风格清新,结构方整,节奏活跃富于变化,特别具有一种湖光山色的韵味。

1. 名称说

当地老百姓认为:“凤台小戏在凤台形成所以就叫凤台小戏。”《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载道:“凤台小戏,因形成于和顺县凤台村而得名。”上个世纪 50年代到60年代和顺县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当时政治号召曾把凤台小戏改名为“红梅曲”未果,后又改回“凤台小戏”。

2. 江南说

据资料记载,“凤台小戏”是由说唱“西厢曲”发展而来。传说在明末清初,一个陈姓商人由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娶妻生子在凤台村落户,在闲暇时间,他常常给村里人说唱“西厢曲”。所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起初仅有《银纽丝》《茉莉花》《张生和莺莺》等南方地区民间曲调和片段词曲,主要以口头说唱为主,形式和音乐也很简单。当地老艺人追忆:在民国初年,当地有一个叫卢德芳的艺人家里有一本麻纸的凤台小戏的手抄本,上有凤台小戏剧目30余个,后来遗失。《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又载道:“凤台小戏所用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如茉莉花、银纽丝、粉红莲、玉娥郎等。” 

3. 西厢记说

有个别老艺人认为其起源于说唱“西厢记”故事内容而发展出来的,缘由是因为凤台小戏是一种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的戏种,尤其以描绘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爱情传奇为蓝本的剧目。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