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

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国家级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一脉相承。明代洪武元年(1368),太原醋坊“美和居”的酿醋师傅创造出“熏蒸”工艺和“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使山西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发展到新的水平。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以手工技艺为主的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日渐成形。
  • 分类:传统技艺
  • 地区:太原市
  • 申报地区:山西省太原市

  • 批准时间:2008
  • 遗产编号:Ⅷ-61
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生产中采用特定的原辅料和经典的原材料配方,像低温酒醪液体发酵、高温接种引火、熏淋醋醅结合制醋、夏伏晒、冬捞冰、贮陈老熟等都是其中重要的技艺手段。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在中国酿醋领域独树一帜,是我国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的典型代表。   作为黄河农耕文化的结晶,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是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工艺史、民俗史、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历史渊源

“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源溯流在清徐”。清徐是闻名全国的老陈醋故乡,山西老陈醋的正宗产地和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清徐县。山西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香、甜、鲜”为显著特征,以其独特的酿制技术和优良的品质居我国四大名醋之首。


相传清徐醋始于尧帝时期,距今已4000余年了。“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淮南子》)。从尧帝发展农耕,到夏、商、周粮食富裕,具备了酿造酒醋的物质条件,于是产生了用粮食发酵造酒醋的方法。



中国古代称醋为酢、酐、苦酒或醯。《周礼》有人掌共醯物”的记载,说明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醋的生产。“自古酿醋数山西,老醯来自梗阳邑。”梗阳即山西清徐县,在春秋晋国时叫梗阳。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家庭作坊开始酿造陈醋,醋坊开始遍布城乡。当时清徐人以液态发酵方式用缸、瓮酿醋,这种酿醋技艺一直延续下来。西汉时,清徐出现商业性的酿醋作坊。




北魏时期,酿醋技艺由液态发酵改为固态发酵,这一里程碑式的创举,为清徐老陈醋酿造技艺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详细地阐叙了酿醋的过程,共记述了二十二种制醋方法。其中,“秫米酢法”(酢,即醋)注云:“八月取清,别瓮贮之,盆合泥头,得停数年。”贾思勰曾在山西作过考察,他介绍的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清徐地区生产陈醋的工艺。




唐宋以后,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红曲之分,山西醋以红心为制醋用曲,该曲集大曲、小曲、红曲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为一体。当时,制醋、食醋已成为山西人生活中的一大话题。《本草纲目》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醋的记载,民间传说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醋的典故。




清徐食醋生产历史悠久,但老陈醋的生产则创始于明末清初。当时太原府以南的清徐县一带村镇,到处是酿醋的作坊。明1368年“美和居”始创“熏蒸法”,酿出绵、酸、香、甜、鲜的老陈醋;明1377年“美和居”醋入宁化王府,随后被选入宫中,钦定为御用贡品;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美和居”发展至鼎盛时期,生意遍及大江南北。之后,随着明清晋商崛起和兴盛的足迹,山西老陈醋闻名全国,走遍大江南北,这可以说是老陈醋生产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困苦不堪;加之战祸连绵,交通梗阻,重税盘剥,营业萧条,清徐醋的生产受到严重的挫折,许多作坊倒闭,工人被迫改行,有的人甚至以乞讨为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经济趁机发展,清徐醋业才稍得恢复。




1924年,清徐私人投资经营者发展到约40余户,醋的年产量也增加到2000吨左右,其中老陈醋就将近20吨。“山西老陈醋”的名声,又一次在全国崛起。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太原,铁蹄所至,老陈醋生产化作飞灰;至1945年日军投降,整个清徐没有留下一家像样的醋厂。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年内战使苦于复兴的名醋生产,又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

1949年,清徐解放了,饱受苦难的醋工,从此掌握了自已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奄奄一息的老陈醋生产也获得了新生。1956年,美和居、福源长等21家老醋坊公私合营,建成清徐曲醋厂,集名醋之精英,汇各作坊名师于一家,为老陈醋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先决条件。




1992年,清徐曲醋厂更名为山西老陈醋厂;1994年,改制为山西美和居老陈醋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山西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以传统工艺酿制正宗老陈醋的酿醋企业;2011年组建山西美和居老醋坊有限公司。



        清徐老陈醋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醋工艺不断发展演变,食醋品质越来越高,愈发酸香浓烈。老陈醋历尽千年沧桑,早已延伸出了调味品的范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融入了人类民族文化之中。


  • 非遗数字博物馆: 13903548655
  • 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
  • 邮编: 030619
Copyright © 云亭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5009101号-1 版权所有 ©晋中学院